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徐润杰杨雪青岛报道
5月16日,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亚洲首艘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海葵一号”从青岛西海岸新区离港启运,为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二次开发项目年内投产奠定基础。近60万个零件组成,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这样的“超级能源碗”是如何设计建造的?又是如何运行工作的?
不仅是大型存储仓,还能对开采的原油进行处理
5月16日,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海葵一号”在黄岛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守护下,搭乘中国香港籍“新光华”轮驶离青岛胶州湾,向着目的地——中国香港大屿山进发。
据了解,“海葵一号”预计行驶5天后到达中国香港大屿山附近海域进行浮卸,随后由拖轮将“海葵一号”拖至指定位置,进行锚固、连接等工作,待达到安全要求后,“海葵一号”即可开始工作。“‘海葵一号’计划5月25日左右投入使用,但由于其运输、连接等工作容易受到天气、海况等因素的影响,时间可能会与预定时间有所不同。”中国海油“海葵一号”建造项目经理赵山泉介绍道。
“海葵一号”本身没有动力,不能在海上自航,这样的庞然大物该如何到达距离青岛超过1200海里的珠江口盆地呢?据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总经理刘华祥介绍,为缩短航行时间,减少海水冲击损伤、台风影响等运输风险,“海葵一号”要像货物一样被装到半潜运输船上,通过“大船背小船”的方式,运输至珠江口盆地进行回接安装。
到达指定位置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海葵一号”的工作如何开展?据了解,“海葵一号”里面的舱室共有41个,它们大小不一,功能各异,分别承担压载、储油等不同任务。平台开采出的原油会储存在“海葵一号”的“肚子”也就是储油舱中,之后将通过油轮运送至陆地,而“海葵一号”的储油舱满载是6万立方米,能装满28个标准游泳池。
不仅是个大型存储仓,“海葵一号”还能对开采上来的原油进行处理。赵山泉介绍,由于距离远、温度低、原油流动性差等原因,海上石油开采平台与陆地的管道运输无法实现,“海葵一号”不仅能解决运输的问题,还能对原油进行处理。“‘海葵一号’并不是简单的对原油进行储存,而是先对平台开采出的原油进行处理工作,可过滤掉原油中的大部分杂质,运回即可直接对外出售。”
据悉,“海葵一号”工作的流花油田位于珠江口盆地,距深圳东南约250公里,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也是迄今为止在我国海上发现的储量最大的礁灰岩油田。经过20多年的生产,油田进入开发中后期,随着水下原油含水率上升,开采难度进一步加大。而“深水导管架平台+圆筒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创新开发模式,采收率大幅提高,可将油田生产寿命延长近30年,开发成本却能降低近10亿元。为我国潜在的深水边际油田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模式。
揭秘“超级能源碗”的圆筒型奥秘
“海葵一号”集原油生产、存储、外输等功能于一体,由我国自主设计建造,是世界上首个集成了海洋一体化监测系统、数据集成平台、机械设备健康管理系统等多系统的“数智化”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而这个圆筒型的“海上油气加工厂”也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超级能源碗”。
据了解,这个“超级能源碗”由近60万个零部件组成,需要300人才能环抱一圈,主甲板最大直径90米,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高度接近30层楼,总重相当于3万辆小汽车。最大排水量达10万吨,最大储油量达6万吨,可连续在海上运行15年不回坞。
相较于多数“海上油气加工厂”的船体都是船型结构,“海葵一号”的圆筒型结构设计有何奥秘?中国海油“海葵一号”建造经理聂家强表示,新型的圆筒结构设计,相对传统的船型结构,具有钢材用量少、整体稳定性好、抵御恶劣海况能力强等特点,有效提高经济适用性。专家介绍,由于“海葵一号”“供职”的流花油田是我国首个深水油田,深海与浅海相比,海况更加恶劣,风、浪、流对海上油气生产设施的安全平稳运行挑战极大。“海葵一号”因为其独特的圆筒造型,各个方向受力更加均衡,可以很好地适应风、浪、流对船体的影响。
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深水工程建设中心副总经理张宁介绍,“海葵一号”设计储油量为6万吨。“相同海况下,可以达到10万吨级船型FPSO(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作业安全要求,且能够更好地与常见的5万吨级穿梭油轮匹配,有效降低油田开发与运营成本。”
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大幅提升
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设计建造是关键技术瓶颈。经过近些年的高速发展,我国海洋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实现稳步提升,作业水深实现了从浅水到超深水的跨越。
据了解,目前我国使用的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共有18艘,都是船型结构,分布于我国广袤的海域中,支撑着我国海洋石油近80%的产能。“海葵一号”的建造和应用,标志着我国已经完全具备根据不同油田、不同海域,研制不同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的能力,有效推动我国更多深水边际油田实现经济有效开发。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形成了一套能够重复使用和批量建造的海洋油气装备标准化、系列化的技术成果,智能制造技术取得重要突破,浮式、半潜式等多种类型深水主流生产储油装备技术实现了从基础理论、设计到建造、安装的全方位提升。未来,“海葵一号”将屹立在324米水深的南海深水区,每天能处理约5600吨原油,成为开发我国深海油气资源的又一重器。
深水是未来全球油气资源的主要接替区。近年来,我国相继建成国内最大作业水深FPSO“海洋石油119”、全球首座10万吨级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等一批浮式海洋装备,深水和超深水浮式油气装备设计建造能力不断取得关键突破。目前,我国已成功掌握3万吨级超大型海洋平台和300米级深水固定式海洋平台自主设计建造成套技术。
相关链接:“海葵一号”为何拥有三个名字
除了“海葵一号”这个名字,这座“海上油气加工厂”还曾有“流花11-1/4-1二次开发项目”、“海上石油122”的别称。为何一个装置会拥有3个名字?中国海油“海葵一号”建造项目经理赵山泉介绍,流花是“海葵一号”所“服役”的油田的名字,“最初起这个名字是由于这个设施要服务于这个油田。”而“海上石油122”则是中国海油对船舶等工业设施所设置的入编序列,不同的功能船入编序列也不相同。
“在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水下300米已经达到深水的开发领域,而1500米则为超深水开发领域。达到300米水深的装置会拥有一个额外的命名,类似于一个人大名和小名的区别,因此除了‘海上石油122’这个常规名字以外,还拥有‘海葵一号’这个额外的名字。”赵山泉说,“海葵”名字的由来不仅是因为装置的外形像海葵,更多的是赋予了一种美好的寓意。“海葵同样也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具有顽强的生命力,被誉为‘海底长寿之星’,以‘海葵一号’来命名也是把这种美好的祝愿蕴含其中。”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8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