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曾经,世代生活在“八山一水一分田”间的贵州人,对一片开阔平坦的“坝子”怀有最深的向往。那不仅是对耕地的渴望,更是对冲出万山围困、拥抱广阔世界的执念。
如今,这一梦想正以超越想象的方式实现,贵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突破9000公里。若将蜿蜒苍翠群峰的道路折算为面积,相当于在千沟万壑中,“造”出75片沃野平畴的“万亩大坝”。一片前所未有的“高速平原”,正在贵州大地上铺展。
这片“平原”从何而来?在“地无三尺平”的贵州,答案的关键是“桥”。正是贵州人以桥为“针”,将破碎的地形从容“缝合”,才让高速公路越壑穿云,化天堑为通途。
摊开地图,六安高速如一条纵贯贵州中西部的交通动脉,却在花江大峡谷80公里的绝壁深壑前戛然而止。十字交汇,避无可避。历经超过三年的攻坚,贵州花江峡谷大桥正式通车。这座全长2890米的超级工程,以“横”向主跨1420米、“竖”向高度625米的非凡尺度,同时斩获两项世界第一:横也是第一,竖也是第一。
“横竖都是第一”,源自“横竖都要突围”的信念。面对峡谷中肆虐的横风、复杂的地质与高空施工的极限挑战,建设者以科技为刃,迎风悬索、与天争速,在云端实现毫米级的精准合龙。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贵州人“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骨气写照,横下一条心、竖起一道脊梁,横竖都要打破那困住贵州千百年的大山封锁。
天堑化通途,最真切的变化,落在普通人的日子里。一座桥,连通的不仅是两岸土地,更是机遇与希望。花江村党支部书记梁绍宇曾一次次站在摇摇欲坠的铁索桥头,望向对岸的灯火感叹:“一样的天,一样的地,对面牛满圈、粮满仓,连种的花椒都卖到省城响当当!为啥?就因为他们有条像样的路。”这番话里,藏着一道峡谷划出的天壤之别,也藏着一代人望眼欲穿的出路梦。
如今,路已铺到脚下,桥已横越山谷。贵州的交通建设,也从“打通阻隔”迈入“与山共生”的新阶段。
与自然合作,承认山的存在,尊重谷的深邃,再以顶尖技术实现跨越。“平”并未抹去贵州的“不平”,反而将其最具标识性的地貌,转化为可游可赏的风景。正因有世界级的峡谷天险,才诞生世界级的桥梁;正因有绝美的喀斯特奇观,这片“高速平原”也成为独一无二的“桥梁博物馆”与“景观长廊”。交通线变成了经济线,工程奇迹成为文旅新名片。
贵州以一条条穿山之路、一座座跨谷之桥,不仅征服了天堑,更打开了通往现代经济的坦途。从昔日被重山封锁,到如今连接成渝、粤港澳、长三角三大经济区的西南陆路枢纽,物流、信息、资金在这片新“平原”上奔流涌动。
这正是“高速平原,胜过万亩大坝”的深意所在:它竖起的是桥,横跨的是谷;竖起的是发展脊梁,横贯的是开放通途。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覃淋
文/杨阳萌
主播/汪林静
视频/王华
剪辑/贺琰竹
编辑 何涛
二审 杨韬
三审 田旻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9-29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