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众网记者 秦雅琨 通讯员 刘磊 德州报道
近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正式发布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20处水利遗产入选名录,其中,齐河河务局南坦险工榜上有名。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于2023年启动黄河山东、河南河段水利遗产调查,搭建信息管理系统,摸清水利遗产线索700余处,完成现场调查663处。2024年以来,组织黄河水文化专家完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论证,经过前期报送、专业论证、黄委复核、社会公示等环节,最终形成首批黄河水利遗产名录。
首批公布的黄河水利遗产以中下游工程类水利遗产为主,涵盖古堤防、古险工、古闸坝及枢纽工程、灌溉工程、涵闸工程、水文站、人民治黄纪念地等各类型,建设时间从秦汉时期跨越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作为千百年来黄河两岸人民群众开发治理母亲河的重要见证物,20处水利遗产具有显著的历史、科技、生态、文化及社会价值,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黄河治理理念、河工技术、工程建设的变迁,承载着中华民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

南坦险工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1970年,黄河上第一只简易机动自航式钢板吸泥船在这里诞生,开辟了黄河下游机淤固堤的新纪元。1978年,引黄放淤固堤经验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2008年在南坦险工建成“红心一号”文化广场,并于2022年完成提升改造。目前,南坦险工已成为集防洪、生态、文化等于一体的综合性水利遗产,并被纳入齐河黄河国际生态城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近年来,齐河河务局不断加强黄河文化建设,强化水利遗产保护,持续打造特色文化品牌,黄河文化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下一步,该局将加强水利遗产管理利用,持续深挖水利遗产文化资源,讲好“黄河故事”,为推动齐河黄河高质量发展凝聚精神力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3-22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