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大破曹操的战役,不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通过借东风,一把火烧了曹操的连环战船,致使其八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上,情况远比小说里复杂得多,归根结底是天时地利人和等敌我主客观条件的转化。
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志在必得的南征统一战争
在公元200年,曹操通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又先后剿灭袁尚、袁谭等势力。207年,曹操继续北伐击破乌桓,统一中国北方,成为华夏大地最强大的军事集团。
208年,踌躇满志的曹操开始准备向南用兵,政治上罢三公官职,重新设置丞相、御史大夫,并自任丞相,巩固其统治地位。
同时将西凉军阀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将他们变成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军事威胁。
军事上在邺城凿玄武池以练水军,派遣张辽、于禁、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操持练兵。
在解除一切后顾之忧后,曹操于208年七月率军南下,九月迫降荆州,占据长江中游有利战略位置,并获得梦寐以求的荆州水师。
之后写信给孙权,大意是以天子之命讨伐有罪的叛逆,荆州刘琮已经投降,如今自己率领八十万大军准备继续南下。
这封信内容不多,但分量很重,首先曹操亮明身份,即自己是奉天子的命令来打仗,把孙权看作逆臣,在法统上是正当的。
其次告诉孙权,刘琮已经投降,自己的八十万大军随时南下,向孙权施加军事压力。
在开战之前,曹操志在必得。
一是曹操选择在秋冬季节对江东用兵,凉爽干燥的天气适应北方士兵作战,避开了江南夏季闷热潮湿的气候,而且该季节以西北风为主,对于水战来说,风向占据主导因素,曹操率水师顺流南下,船舶速度快,还不用担心火攻;
二是没有直接出兵江东,而是先攻占荆州,因为在地缘上,荆州位于长江中游,江东位于长江下游,曹操拿下荆州,可以直接顺流而下,攻打江东老巢建业。
而且收编了荆州水师,要知道在当时的战争是以陆战为主,只有荆州和江东以水战见长,也是当时最强大的水军军事集团。曹操拥有荆州既填补了北方军队不善水战的缺口,又有了与江东水师一较高下的资本;
三是自己挟天子以令诸侯,以丞相的身份代天子讨逆,具有政治上的正当性。
曹操在天时地利人和因素全部有利于自己的情况下才选择南征,但曹操以为的只是以为。
在真正的决战中,所有的天时地利及人和都在朝不利于己的方向转化,以至于自己的八十万大军(实际为二十万)被孙刘区区不到五万联军打败。
当然,曹操的失败并不是因为周瑜和诸葛亮有多么厉害,虽然两者是杰出的军事家,但绝非小说中描写得那么神乎其神。
曹操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客观自然条件导致,孙刘只是巧妙地借助这一因素,化被动为主动,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天时——疫病是打败曹操大军的首要因素
在孙权决定与曹操开战的过程中,我们更多地把吸引力放在诸葛亮舌战群儒的精彩桥段上,但却忽略了周瑜的一番话才坚定了孙权开战的决心。
一是北方尚未完全平定,马超、韩遂还驻兵函谷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
二是天气严寒,战马缺乏草料,曹操后勤补给跟不上。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必然会发生疾疫,这几方面都是用兵的大患。
除了马超,疫病第一次出现在赤壁之战的内容里,而且周瑜对这点很笃定,并说这是用兵大患,可见疫病是在南方行军打仗的重要因素。
实践证明周瑜的预判是正确的,208年十二月,孙刘联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的时候,与曹军相遇。
此时的曹军已瘟疫流行,两军交战,曹操被周瑜打败,不得不退兵至北岸乌林一侧,曹孙的第一次交手,以曹操的失败告终,虽然规模不大,但已充分暴露曹军因疫病导致其战斗力锐减。
至于是什么病,有文章指出该“疾病”是急性血吸虫病。
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虽然赤壁之战是在冬天,但曹军的行军和训练时间是在秋天。
虽然没有直接证据证明是血吸虫病,但疫病确实对曹军造成很大破坏,《三国志·先主传》记载:
“时又疾疫,北军多死。”
当然,对于曹操来说,动员二十万大军实属不易,而且作为当时最大的战略行动,如果因为疾病就退去,代价也太大了,所以必须咬牙克服。
但坚持的后果就是付出更大的代价,再加上后勤补给不足,以至这场战役的彻底失败。
正如《三国志·吴主传》所记载:
“公烧其馀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可见饥饿与瘟疫是困扰曹军的两大难题,这样的部队即使数量再多也很难取胜。疫病的影响更是成为决定性因素。
《三国志·武帝纪》记载: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另外,《江表传》更是一针见血的指出:
“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
虽然在赤壁之战中,曹军人马被烧死和淹死的很多,但大部分是在战前和败退过程中因饥饿和疾病而死的非战斗性减员。
地利——湖陆风,长江中游独特的地理景象
当时曹操因为北方士兵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攻,周瑜采纳了该建议。
过去的战船都是木质的,难道曹操不知道将船连接在一起就是烧火棍吗?
当然知道,但曹操仍然这么做的原因就是冬季刮西北风,曹操的驻地恰恰在北岸,东吴火攻就是引火自焚。
那么久经水战的黄盖和周瑜难道不知道吗?
当然也知道,但周瑜敢这么干就是因为东南风,那为什么刮西北风的冬季会有东南风呢?这就要了解当地独有的地理景观湖陆风了。
正常情况下,冬季刮西北风是因为亚洲大陆气温低,按照热胀冷缩原理,空气极速聚集下沉,在西伯利亚形成高压区。
而海洋温度要高一些,空气向上扩散,在西太平洋形成低压区,气流从高压流向低压,所以季风从西北刮向东南。
可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地理环境复杂多样的地区,总会有些许特殊之处。
我们打开赤壁地图发现,在当时,赤壁的北面有一大片水域,被叫做云梦泽,这里湖泊纵横、沼泽遍地,南面有一座山叫幕阜山。
在风和日丽的白天,代表陆地的幕阜山因为受日光照射后升温快,形成低压,而云梦泽的含水量大,升温慢,形成高压,所以北面云梦泽的气流流向南部的幕阜山,产生西北风,这和当时的季风风向一致。
而到了晚上,幕阜山温度下降很快,冷空气下沉,形成高压,云梦泽的温度下降得慢,形成低压,这时幕阜山的气流向云梦泽移动,于是东南风就产生了。
所以,赤壁附近白天为西北风,晚上就是东南风,《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借东风恰恰是三更半夜东南风起。
真实历史上的借东风不过是周瑜利用当地独有的气象条件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如果周瑜不了解这一自然条件,怎么可能在短时间内准备十船的薪草膏油和干柴,分明是对此有所准备。
人和——大汉丞相曹操被宣传为谋逆汉贼
当曹操率领大军拿下荆州并写信劝降后,东吴朝廷分成两派。
一派是以长史张昭为首的主和派,另一派是以中护军周瑜为首的主战派,张昭和周瑜同是孙策留给孙权的托孤大臣。
张昭相当于文官领袖,主管内政,周瑜是军队高级领导,负责军事和外交,在这场是战是和的方向上,孙权听从了周瑜的意见,并获得东吴军队高层的支持。
为了进一步鼓动东吴对抗曹操的声势,孙权指出曹操虽然名义上是汉朝的丞相,但实际上是汉朝的贼臣,营造曹操借天子之名,行吞并之实的舆论。
另外,刘备作为皇室后裔,加入联吴抗曹的阵营给了东吴更充分的正当性。
因为在此前,刘备以皇叔的身份高举匡扶汉室的大旗,并以其皇族血统为政治资本,质疑曹操所作所为的合法性。
孙权在获取刘备的帮助后,更是抛出恢复汉室,挽救苍生的口号,并指出曹操想要废掉皇帝,自己篡位的野心,成功将曹操解释成一个彻头彻尾的侵略者。
在东吴的朝会上,孙权更是拔出佩刀,砍向面前的奏案,放言说再议论投降曹操的,就与这个奏案一样。
就这样,孙权以军队支持为基础,以联手刘备为旗帜,又通过半威胁半强制,震慑住朝廷文官,确立武力对抗曹操的总战略,并最终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
小结
赤壁之战对于曹操来说,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则借此胜利发展壮大各自势力,刘备向孙权借荆州后实力迅速壮大,进而谋取益州,形成三分天下的雏形,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4-16 22: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