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11:49:00 来源:戏说三国

诗歌的发展脉络,如果按朝代来梳理,很像一条抛物线。

唐朝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唐诗题材广泛,流派众多,风格各异,影响深远,也就是抛物线的顶点。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宋代诗歌在唐诗的基础上,另辟蹊径,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相对于唐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

元代之后诗歌的发展衰落的比较快了,明清诗歌虽在复古与创新的矛盾中有所发展,可终究还是在走下坡路。

当然,这只是大致脉络,相对而言。

元明清的诗歌还是有很多的可道之处,并且也出现不少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接下来,我们要赏析的这首诗,便是清代诗人一首堪比唐诗的经典五绝作品。

诗名《舟夜书所见》。

《舟夜书所见》

查慎行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

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浙江海宁袁花人。

查慎行年少聪颖,五岁便能作诗,十岁时作《武侯论》,崭露头角。成年后,他游历四方,结交文人雅士,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和创作素材,后成为是清代著名诗人,也是“清初六家”之一。

查慎行一生作诗不下万首,其诗多记行旅,善用白描手法,描绘自然风光和社会生活,具有清新自然、质朴醇厚的风格。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舟夜书所见》这首诗是诗人在船上过夜时,偶然所见之景触发灵感而作。

“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开篇两句描写的是诗人所见江边那静态的夜色。

在漆黑的夜晚,没有月光,周围一片漆黑,这时他看到了远处江面上的一盏渔灯。

那渔灯的光亮在黑暗中显得那么微弱,就像一只萤火虫发出的光。

诗人以“孤光”形容渔灯,用月黑江面的暗色。与一点渔火的亮色对比,既突出了灯光的孤独、微弱,在这种环境下,又给人以一种清冷、寂静的感觉。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微风吹过,江水泛起层层波浪,那渔灯的光倒映在水中,随着波浪的起伏,灯光被打散,化作了满河的星星。

诗人这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动态描写,将微风、波浪与渔灯的光相结合,营造出了一种如梦如幻、美妙绝伦的意境。

“簇”字用得极为精妙,生动地表现出了微风使浪花聚集的情景;“散”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灯光被波浪打散的画面,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整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以“见”字为线索,由“渔灯”这一视觉中心展开,从“月黑”的背景到“孤光一点萤”的特写,再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动态画面,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别有一番风味。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诗人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捕捉到了大自然中这一稍纵即逝的美妙瞬间,将那渔火和微风江面结合后的景象,比喻成漫天的星辉,很好的展现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整首诗四句20个字都在写景,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德渔舟夜景图,有清冷静态,同样也有灵动德动态,营造出一种真是唯美到让人心醉的意境。

唐诗往往以雄浑、豪放、壮阔见长,与唐诗相比,查慎行的这首五绝虽然在气势和格局上可能略显不足,但在艺术表现力和意境营造上丝毫不逊色。

清代诗人在舟中过夜,写下一首绝美的小诗,入选语文教科书

这么经典的一首诗,也难怪能够常年被选入了语文教科书中,成为学生必背作品之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许多古代诗人为什么在今天成为“网红”?张炜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
...力去钻研古诗词呢?张炜提到两点应当警惕的地方。一是教科书对李白、杜甫、陶渊明、白居易等的窄化、片面解读。张炜称当以自己的文学经验去深入研读古诗人时,发现与自己在教科书中获得的
2023-10-30 17:41:00
“古诗学六书”结集出版,张炜:研究诗上就是要跟庸俗做斗争
...精力去钻研古诗词,张炜提到两点应当警惕的地方。一是教科书对李白、杜甫、陶渊明、白居易等的窄化、片面解读。张炜称当以自己的文学经验去深入研读古诗人时,发现与自己在教科书中获得的
2023-11-09 12:00:00
《喜晴》:范成大对春夏之交的细腻描绘和感悟
...篇幅太长,未见范成大的生活和诗文功力。范成大有一首小诗,将两幅对联连成首妙诗,短短24个字,令人回味无穷。《喜晴》宋代:范成大窗间梅熟落蒂,墙下笋成出林。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
2023-10-03 12:43:00
...了一代代儿童的成长,并成为中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科书的唯一一首童诗。义乌骆宾王国际儿童诗歌大赛由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浙江省作家协会、义乌市人民政府主办,义乌市文学
2024-01-05 09:08:00
以文学之光 映闽台深情
...一场关于诗的活动给漳州古城带来了雅意。“游古城,写小诗”活动由闽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漳州市作协主办,来自漳州、台湾的作家、诗人一起探讨文学创作,带领闽南师大文学院学生游古城,写
2023-11-08 07:54:00
她是“最干净”的女歌手,一首歌火了28年、如今已被写入教科书
当旋律响起,时光仿佛被拉回到那个辉煌的90年代。在东京的街头巷尾,一首歌曲突然飘扬而起,如同春风拂面,清新又动人。那是坂井泉水的歌声,她的音乐在那个瞬间点燃了无数人的心灵之火。坂
2024-06-03 10:53:00
《大道薪火》央一首播,历史教科书气象,有故事,有理论,细节足
...大历史题材剧作的理论性,娓娓道来,不失为一部有历史教科书味道的作品。同时,这部电视剧在很多细节上,非常饱满。故事性和理论性,是《大道薪火》率先体现出来的特点。如果只有故事,而
2023-09-17 16:49:00
她是“最干净”的女歌手,一首歌火了28年,如今已被写入教科书
话说当年啊,90年代的日本家家户户都被一阵空前绝后的音乐热潮给席卷了。唱片行的铺面就跟现在的网红直播间一样,门庭若市、香火旺盛。98年夏天,从东京的一家不知名小录音棚里传出了一阵
2024-04-26 15:13:00
...奇迹的磅礴能量,堪称我们普通大众追求人生价值的生动教科书。“田间诗人”的走红,如同一束明亮的光,照亮了凡人的逐梦生辉之路。或许有人认为,吕玉霞能写出如此动人诗句,源于天赋。然
2025-03-29 12:1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
沈举人巷:微更新,焕新颜
近日,鼓楼区华侨路街道沈举人巷完成“微更新”。这条200米长的老街聚焦景观提升、文化重塑与便民设施优化,更新过程中融入科举文化、名人记忆等元素,在留存历史底蕴的同时焕发时代活力。
2025-11-05 08:18:00
地戏是流行于贵州省安顺市的地方戏,其产生与明初来自安徽、江苏、江西、浙江、河南等地的安顺屯军有关。明朝军队在贵州设有24个卫
2025-11-05 03: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