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潍坊有海,虽有150公里的海岸线、1300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但与青烟威等典型的海滨型城市相比,海域自然条件“先天不足”,旅游观光业较弱,削弱了海的存在感。这并没有绊住潍坊的“出海”步伐,转而在海洋产业上发力,加快发展“七大主要海洋产业”,培育“十大海洋特色园区”,开辟出一片潜力无限的“实力海”。
“临海而不见海,有海而难亲海”的遗憾
与山东东部其他沿海城市相比,潍坊管辖海域面积相对较小、岸线长度较短,比如自然海岸线仅为青岛1/6、烟台1/6;海域面积仅为青岛1/3、烟台1/6。
北临的渤海是浅海,平均深度18米,最深处只有85米左右。淤泥质堆积海岸,沿岸是宽阔的沼泽、盐碱滩地。海浪拍岸、天然浴场、金色沙滩……这些对海边旅游胜地的憧憬,确实很难和潍坊联想到一起。“临海而不见海,有海而难亲海”,让潍坊人一直很纠结。
受海域自然条件不足、海洋资源丰度不高、数量不占优等条件限制,潍坊的海滨旅游业难发力,但“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转而在海洋化工、海洋渔业等海洋产业的发展上奋起,并在国内相关领域崭露头角。
潍坊港带动港产城融合发展
有物流就有人流、资金流,有港口便有贸易和人气。
港口区域的工业项目大多投资规模大、关联度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并且港口业的发展以完整的产业链作为发展目标,因此港口业可以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优势,成为增长极,成为城市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6月13日,潍坊市发改委发布的《潍坊市推进临港经济区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公开征求意见中提到:2025年,滨海临港经济区现代临港产业实现集聚发展,港区、城区、园区“三区互融”新格局基本形成……初步建成港口带动能力持续增强、临港产业集聚发展、滨海未来之城更具活力的港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港、产、城,港口为先,潍坊港是带动港产城融合发展的“龙头”。
潍坊港实力何在?放眼全国条件差不多的港口,比如河北沧州的黄骅港,建港条件不相上下,现在已成为国内最大的煤炭下水港。因港而兴的临港产业也发展的有声有色,绿色化工已形成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原因何在?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和庞大的市场需求使然,潍坊港也一样。
东西方向,潍坊港是半岛以西地区货物进出海陆路运距最短的港口。据测算,半岛以西地区货物自潍坊港出海较自青岛、烟台港每标准重箱节省陆路运费约1000元。
南北方向,从黄三角到东北地区,相较于陆运,鲁辽大通道是费用最经济运距最短的。经测算,潍坊至东北间,同样的运输货物比绕行山海关全陆路运输运费节省大约40%左右。
除了区位优势,还有产业优势。潍坊本身雄厚的产业基础,能让潍坊港享受到“港地”双重支持。
潍坊的煤炭、原油、矿石、钢铁、粮食等大宗货物年均需求量大,港口运输需求旺盛。农业发展产业化程度高,是全国最大的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农机车辆生产基地和农产品贸易集散中心。潍坊综合保税区北区已投入运行,潍坊港液化品、木片、件杂货等大宗外贸货种运量将大幅提升,港口作为保税港区服务于全市对外开放的窗口作用将更加突出,成为区域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核心资源。
此外,好风凭借力,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平台为潍坊外贸出口提供了极大便利。
山东港口开通“潍坊—青岛”“潍坊—烟台”山港快线等多条外贸内支线,以航线为纽带,将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渤海湾港串联为一体,实现港口码头、货源、航线、技术等资源的共享共用。依托山东港口一体化发展平台,潍坊腹地的进出口货物可融入青岛港的全球集装箱干线网络实现快速中转,为环渤海湾地区的广大客户以及干线班轮公司提供更低成本、更高效率、更优服务的双向对流通道。
港口繁荣和城市发展一路同行。潍坊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港口的高质量发展做重要支撑,潍坊港的“龙头”责任,毋庸置疑。
海洋化工向高质量发展转型
2021年《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发布,提出“十四五”期间要进一步优化海洋化工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延伸海洋化工产业链,打造绿色、集聚、高端海洋化工产业基地。
潍坊是山东最大的海洋化工产业基地,经过多年发展,建立起了盐、碱、溴为主体,盐化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相互配套的产业体系。建成亚洲最大的以两碱和溴系产品为主导的海洋化工产业集群,规模以上企业100多家。
近几年,潍坊通过立足产能优势,强化科技创新,聚力延链补链,推动海洋化工产业向高端和高附加值迈进。
海化集团是国内海洋化工龙头企业和潍坊高端化工产业链海洋化工综合利用“链主”企业,合成纯碱、硝盐、固体氯化钙产量居世界第一,原盐、溴素等产品产能居全国第一。
1月14日,潍坊市滨海风光储智慧能源示范基地一期300MW光伏发电项目光伏电站、独立储能电站及首批光伏同日成功并入国网,标志着海化集团向新能源转型迈出了关键一步……这是海化集团瞄准绿色低碳,推进产业结构向新能源、新材料转型的一个缩影。
目前,以山东海化、中化弘润、昌邑石化、海王化工等为龙头的海洋化工产业优势不断巩固,已建成亚洲最大的以两碱和溴系列产品为主导的海洋化工产业集群,形成了一批规模大、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和龙头产品,成为全国重要的海洋化工基地。
种业创新为海洋渔业腾飞插上“中国芯”
潍坊把擅长种地的本事,也淋漓极致地发挥到了耕海牧渔上。
位于滨海区的山东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养殖了文蛤、毛蚶等15个贝类品种,根据生活环境及海水淹没程度的不同,由浅入深立体式自然分布养殖。优质的培育条件,让这里的贝类个头适中、肉质肥厚。现在,滨海贝类年产达到7000吨以上,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对虾生产国和消费国,以南美白对虾为例,年产量超过180万吨,占全世界产量的四成。这样的养殖规模,种源却一直被国外垄断,成为国内南美白对虾产业发展的痛点。
围绕扭转对国外种源的过度依赖局面,潍坊市将科技创新作为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加快产学研深度融合。在昌邑下营镇,投资建设了邦普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集遗传选育、良种繁育于一体的高新技术型水产企业。
依托邦普种业公司,建设凡纳滨对虾遗传育种中心项目,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联合开展我国养殖支柱品种凡纳滨对虾的育种技术攻关,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对虾良种选育平台。
现在企业已建立我国最大、遗传多样性最高的凡纳滨对虾活体种质资源库,攻克了多性状选育、标准化无特定病原种虾扩繁等多项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他们研发的国产种虾相较进口种虾,成本可降低一半,虾苗生长速度能提高15%,30万对种虾年可生产2400亿尾虾苗。
按照《潍坊市主攻“海洋经济”战场三年行动方案》提出的,“5+2+1”海洋产业提升工程要求,海洋产业层次持续提升。构建了以虾贝三文鱼3条百亿级全产业链、蓝色良种为品牌的现代海洋渔业。以潍柴、豪迈、天瑞等为骨干的海洋动力装备,潍坊国际海洋动力装备博览会已连续举办四届。以海化、海王等为龙头的现代海洋化工。以新和成、富康等为代表的海洋生物医药。以海上风电、渔光互补等为重点的海洋新能源。以山东夙沙、天维膜等为引领的海水综合利用。以渔盐文化、风筝文化、海上竞技等为特色的海洋文化旅游等海洋产业集群。
产业实力强,才能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和品质生活。随着产城旅联动的不断强化,文体旅融合的加深,如今的潍坊海岸,风景秀丽、浪稳水清、沙细滩软。潍坊人不再羡慕别人家的海,自己家门口也可以踏浪扬帆、戏水拾贝。
来潍坊旅游,游客也越来越热衷于到欢乐海打卡。国际风筝会、滨海国际风筝冲浪比赛、全运会帆船比赛(潍坊赛区)等赛事,吸引着大批时尚活力的年轻人来感受放飞的自由,体验速度和激情。
碧蓝大海,金色沙滩,高档游艇,天然温泉……开放型、生态型的度假胜地徐徐展现在眼前,一座生态静美、草木青软、鸥鹭翔集的生态之城期待与你相遇。(文/刘贝贝 巩俊法)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25 15:45:1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