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海内外专家厦门共探消化医学最新进展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3-06-11 09:14: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

“台湾和大陆消化医学界都在从事比较尖端的研究,如AI研究。”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邱正堂教授10日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称,“我们通过沟通交流,互相学习,能为医学进步带来更多希望。”

当天,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门启幕,来自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以及海外消化医学领域的知名专家齐聚鹭岛,多角度、深层次探讨消化医学最新进展。

本届论坛为期3天,设1个主会场、14个分会场,涵盖院士报告在内的精彩学术报告共166场。其内容涉及肠道微生态与智能内镜、炎症性肠病、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肝病、胆胰疾病、消化及消化内镜护理等前沿领域。

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厦门市副市长廖华生、厦门大学副校长周大旺、厦门市卫健委主任姚冠华、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副会长田伟、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委徐小元教授、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会长张澍田教授、台湾消化系内视镜医学会理事长邱正堂教授、刘润皇教授等出席开幕式或线上致辞。

樊代明称,海峡两岸消化论坛很精彩,在于把海峡两岸专家同道进行整合,把国内消化界同仁与世界华人进行整合,多方力量整合促进学科相互交叉和发展。

“当前,我们消化学界充满了机会,但是也充满了挑战。我们要为人类的整体健康发力,消化学界应该走在前头。”樊代明说。

台湾前十大癌症里面,消化相关肿瘤占据六席。在大陆,消化疾病也很常见,疾病谱和台湾有相似的地方,比如肠癌发病明显增多。邱正堂称,这方面医学研究发展非常重要,要跟世界保持同步;未来中国消化医学要进步,打好基础很重要。

香港消化内镜学会主席刘润皇教授基本上每年都与内地医学同道进行交流,彼此也有很多合作。他说,这些年来,他真切感受到内地医学发展很快,有些城市消化内镜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一些高水平的论文陆续在顶级期刊发表,自主研发的医疗产品越来越多。

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内科在肠道微生态、医学人工智能与重大消化疾病防治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先后斩获10余项国家级基地认证。海峡两岸医药交流协会消化病学分会主委、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任建林教授说,智能化三维高分辨肠道内窥成像系统开发与临床转化研究,是一项解决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卡脖子”工程,厦大附属中山医院消化团队正在全力推进这项工程。

高雄医学大学副校长吴登强教授对记者表示,这次恢复线下交流,“温度”确实不一样。本届论坛特别设立青年论坛,两岸青年人才的论文质量、演讲水平已不输年长者,“希望未来他们能在各自的领域独领风骚,将两岸医学交流传承下去”。

本届论坛向为海峡两岸消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专家颁发了“海峡消化杰出贡献奖”,致敬前辈,传承赓续,继往开来。

海峡两岸消化论坛2007年创立于厦门,历经11届,其中在厦门举办6届,持续开展两岸消化病学基础与临床研究,促进两岸医学交流合作,增进两岸人民健康福祉。 (杨伏山 石青青 黄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1 11: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本文转自:厦门日报海峡两岸消化论坛专家聚厦研讨消化医学 本报讯(记者 楚燕 通讯员 石青青 黄冉)6月9日至11日,第十一届海峡两岸消化论坛暨世界华人消化高峰论坛在厦举行。
2023-06-11 07:25:00
医学专家相聚“云端”共探肾脏病学前沿技术
...山医院肾内科关天俊主任为患者看诊。石青青 摄中新网厦门12月17日电 (杨伏山 石青青)早慢性肾脏病具有患病率高、知晓率低、预后差和医疗费用高等特点,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
2022-12-17 16:13:00
运动康复  患者享“一站式”服务
本文转自:海西晨报运动康复 患者享“一站式”服务厦门长庚医院融合两岸骨科优势技术,为患者术后按下康复“加速键”叶文凌教授(右二)带领骨科、康复医学科部分医师,一起指导患者运动康复
2023-11-09 00:53:00
两大中心落地厦门 助力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
本文转自:中国新闻网中新网厦门5月25日电 (杨伏山 石青青 周静平)厦门地处闽南,消化系统疾病高发,其中食管癌、胃癌、大肠癌和肝癌等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发病率占所有恶性肿瘤一半以上
2024-05-25 18:28:00
促进医学学术交流 深化两岸融合发展 第十二届海峡两岸消化大会与世界华人消化研讨会暨2024重庆市消化及消化内镜学术年会在渝召开
...化系内视镜学会共同主办,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香港中文大学威尔斯亲王医院、台湾大学医学院附设医院、台湾长庚大学林口长庚医院、高雄医学大学附设医院等共
2024-12-06 18:54:00
2024年中国·国际第20届现代救援医学论坛在厦门举行
...由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主办,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福建省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及《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共同承办的“2024年中国·国际第20届现代救援
2024-12-04 17:51:00
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台胞医疗服务中心揭牌 首个台胞家庭医生签约
本文转自:人民网近日,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举行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台胞医疗服务中心揭牌仪式、首个台胞家庭医生签约仪式。据了解,台胞医疗服务中心主要职能包括免费为台胞所有家庭成员建立健
2024-03-13 15:08:00
两岸青年助推融合发展——厦门医学院师生实践队两岸融合发展调研
...到了这里......”台青歌手赖赖的歌声令人动容。春节前,厦门医学院护理学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实践队开展“追寻领袖足迹赓续中华文脉”寒假社会实践,分赴闽南各地开展调研,台湾
2024-01-27 17:05:00
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举行
本文转自:人民网12月16日至18日,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22年学术年会暨第二届海峡两岸慢性肾脏病一体化诊治研究新进展学习班在厦门举行。据悉,此次会议由厦门市医学会肾脏病
2022-12-17 11:03: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
“基孔肯雅热”到底是什么?如何做到预防?齐鲁医院专家答疑解惑
近日,一种在广东佛山地区快速传播的虫媒传染病“基孔肯雅热”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什么是基孔肯雅热?它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预防
2025-08-06 12:53:00
苏超赛场内外,红十字身影守护生命安全
全省红十字会系统全面启动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救护服务工作,将红十字力量深度融入赛事保障体系。守护不止于赛场,从赛场急救到场外公益
2025-08-06 09:25:00
这种“富贵癌”盯上年轻人 比切息肉更重要的是“改土壤”
杭州日报讯 日前,浙江省肿瘤医院结直肠内科的诊室里,一名23岁的患者小张被确诊为中晚期结直肠癌。接诊的冯婷婷眉头一紧:“从临床来看
2025-08-06 06:29:00
何首乌根泡酒治白发 大伯喝成了“小黄人”
每日商报讯 人到了一定岁数,一头乌黑浓密的秀发往往成了可以炫耀的“资本”。在传统认知里何首乌是“乌发圣品”,很多人为了对抗岁月痕迹用它煲汤
2025-08-06 07:00:00
女子痛经半年竟是内膜“闯”进了肠道
医生:这种痛千万别硬扛,及时做超声检查很重要每日商报讯 痛经是很多女性的“老朋友”,大多数人吃点止痛药、热敷一下就能缓解
2025-08-06 07:00:00
咳嗽拍了个肺部CT 意外发现脊柱旁有个肿瘤
陈立峰 杭州市临平区妇幼保健院儿科副主任医师3岁男孩乐乐近日因咳嗽、咳痰就诊。通过查体及询问病史,我得知乐乐已经咳嗽了近一个月
2025-08-05 11:04:00
长期服用抗生素等药物,舌头上可能长黑毛
朱婧 西湖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感染科副主任医师最鲜活的病例在临床,最实用的健康建议来自临床医生。浙医在线特别开设《医生有话说》专栏
2025-08-05 11:04:00
“糖友”想喝粥,我推荐“三步聪明喝粥法”
陈晓佩 浙江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很多“糖友”视粥为洪水猛兽,生怕喝粥后血糖迅速攀升。最近天气热,不少人家里会煮绿豆粥
2025-08-05 11:04:00
爷爷的农场两大品类荣获两项权威认证 再树行业标杆
随着90后、95后新生代父母成为育儿主力军,精细化喂养需求正推动市场向专业化、科学化、多元化方向发展。面对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2025-08-05 11:18:00
夏日“续命”冰,怎么吃才不伤身?营养医师带你科学“炫”冰
早晨一杯冰美式“提神”,中午一碗冰绿豆汤“灭火”,晚上烧烤配冰啤酒“续命”……三伏天里,“吃冰”成了不少人的消暑标配。冷饮虽爽
2025-08-05 11:19:00
雪糕DIY 营养又解馋
在炎炎夏日吃上一支冰冰凉凉的雪糕,是一件再惬意不过的事情。合理选择或自制雪糕,既能满足味蕾享受,又能减少健康负担。今天
2025-08-05 11:42:00
14种消夏食物 和三伏天最搭
在炙烤和桑拿模式间反复横跳的三伏天实在难熬,除了开空调难道就没招儿了?别急,食物在解暑降温方面的贡献不可小觑。有些食物不仅能提供水分
2025-08-05 11:42:00
这样挑选冰淇淋
想吃怕胖,道出不少人夏天吃冰淇淋的矛盾心理。今天就教大家几个挑选冰淇淋(雪糕)的方法。选小支的冰淇淋适合单次解馋、控制总热量时选择
2025-08-05 11:43:00
东城中医院赵展荣:肿瘤术后调理的中医之道
赵展荣,主任医师。1984年7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后来到北京医院中医科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至今。擅长治疗:心脑血管疾病
2025-08-05 14:14:00
大学生科研新突破:3D打印仿生骨支架攻克骨缺损修复难题
近日,齐鲁理工学院“一骨作器”团队的一项科研成果引发关注——他们成功研发的创新型类骨活性材料,3D打印生物活性仿生骨,为超临界尺寸骨缺损自修复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05 15: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