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从西子湖到天山
杭州日报讯 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中,篆刻艺术作为“金石永寿”的文化载体,正成为连接浙江与新疆的文化纽带。近日,西泠印社与新疆文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这场跨越千里的合作,既是对“文化润疆”战略的积极响应,也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的深层思考。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旨在通过文化的滋养与引领,促进边疆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这次合作,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可谓浙江与新疆文化血脉的一次全新连接。”新疆文联副主席、书协主席张鸿林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西泠印社社员,他特别强调:“新疆出土的《楼兰简牍》《高昌墓砖》等文物中蕴含丰富的篆刻元素,这是中华文化在新疆传承发展的实物见证。这些历史遗存为我们今天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合作中,展陈活动将放在突出的位置。西泠印社将精选其社藏中的精品力作,在新疆举办书画篆刻主题展,让新疆观众近距离感受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新疆书协秘书长杨晓刚用具体案例说明文化融合的成效:“‘文明互鉴·一带一路’第二届图形印创新实验作品展在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巡展时,当地艺术家创作的‘十二木卡姆乐谱印’‘草原石人印’等作品,展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创新的完美结合。”展览期间,克拉玛依市宣传部、文联和书法家协会还专门组织召开了学术交流研讨会,深入探讨篆刻艺术在新疆的传承发展。
在人才培养方面,合作方案提出了系统规划。张鸿林表示:“我们将建立多层次培养体系,面向中小学生开展篆刻启蒙教育,依托‘蒲公英计划’培训基层教师,同时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新疆艺术学院和新疆师范大学已经将篆刻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为培养本土艺术人才奠定基础。“我们在新疆艺术学院试点篆刻进课堂时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对图形印的接受度很高,这说明视觉化的传统文化更易跨越语言障碍。”
为深化交流效果,双方制定了许多活动计划。如举办名家公益讲座,为新疆艺术爱好者搭建与篆刻大师直接交流的平台,另外还将整合“西泠公益行”和“印之爱”等品牌资源,持续推进“金石丝路行”文化惠民活动。具体实施包括组织西泠印社与新疆艺术家联合服务队,深入基层开展“篆刻里的新疆故事”创作活动,让篆刻艺术走进校园和社区,使各族群众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有效促进篆刻艺术在新疆地区的普及与传播。张鸿林透露:“我们计划开设‘西泠—新疆金石篆刻研修班’,邀请西泠印社名家担任导师,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青年人才。”同时还将探索“双导师制”培养模式,促进传统技法与地域特色的融合。
在文化研究方面,双方将系统梳理新疆地区的篆刻文化遗存,为传统文化传承提供学术支撑。目前正在筹备编纂《新疆藏印全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对新疆地区篆刻文化遗产进行系统性整理和研究,为后续的文化传承奠定坚实基础。
站在西子湖畔遥望天山,这场合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艺术交流。篆刻艺术的传播,不仅在传承技艺,更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西泠印社与新疆文联的合作,正在为新时代“文化润疆”工程注入新的活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4-2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