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网笃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电影《望道》本月24日将在全国首映。这部在2021年陈望道先生130周年诞辰之际开机的影片,以陈望道生平事迹为线索,以“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为主题,表现了以陈望道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追寻真理、坚守大道的故事和精神。影片由刘烨、胡军、文咏珊等领衔主演,吴晓亮、奚美娟特别主演。
电影即将上映的消息传来,一些计划观影的青年人和复旦青岛校友们既充满期待,也怀有种种猜测:主演刘烨扮演的年轻陈望道形象气质是否到位?首译《共产党宣言》的重头戏主演怎样把握?陈望道蘸着墨汁说“真理是甜的”这个广为人知的情节,演员怎样生动再现?这部明星云集的电影能否和一些历史题材大片相媲美?
和别的关注者有所不同的是,复旦青岛校友对陈望道老校长这个早期中共党史特殊人物的了解,除了来自党史、校史研究、宣传,还有当地前辈校友讲述的亲身经历。
青岛最年长复旦校友,近百岁的沙漠(张坤权),中学时代在上海就投身话剧表演,抗战期间短暂就读过迁往重庆的复旦,她是新闻系学生,陈望道是系主任。“报考新闻系的人多得要命,因为有陈望道老师,很多人慕名而来”,沙漠回忆。她说,战争年代办学条件艰苦,师生挨冻受饿,老教授很少西装革履,见到陈望道先生,什么时候都是穿长衫,冬天是长衫,夏天是夏布的长衫。重庆人喜欢喝茶,街头遍布茶馆,沙漠记得,新闻系坐茶馆的特别多,在茶馆里头上课,陈望道先生要求很严,让学生在人多嘈杂的地方练笔,笔要快心要静。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员侯保荣,是1962年入学的化学系校友,在2021年一次校友活动中,他深情地回忆起老校长。虽然没有多少近距离接触,时不时在校园里看到陈校长,仰慕地看着他拄着拐棍走远,一代大师的背影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
本月13日辞世、享年93岁的罗秉征学长,1952年考入复旦生物系,和同班同学何桂芬相恋后来成为夫妻及中科院海洋所的同事。何桂芬在学校表现优异,1954年获得复旦大学“学行优秀二等奖”,获颁校长陈望道亲笔题词签名的“学业优良纪念册”。
搬家四五次很多东西丢失了,但罗秉征何桂芬夫妻一直珍藏着这个纪念册。儿子罗申回忆,当他问到这个纪念册时,妈妈脸上充满了自豪和对母校的感恩之情。
何桂芬前些年去世,罗秉征编印了一本厚厚的家庭影集后,决定把有陈望道手迹的纪念册献给母校。2020年12月20日,复旦青岛校友会举行捐赠仪式,复旦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桂永浩代表学校前来接受捐赠,时任复旦大学校长许宁生亲自致信感谢,这个纪念册也成为复旦档案馆的珍贵馆藏。当知道电影《望道》即将在青岛首映,罗申伤感地说“可惜爸爸差11天没赶上,否则他一定会非常高兴”。
陈望道1977年卸任校长后入学的青岛校友,无缘亲自受教老校长或目睹他的风采,青岛校友会会刊的回忆文章满足了他们的心愿。在今年初出版的最新一期会刊中,刊发了复旦大学周晔的文章《首译<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最大历史贡献——两份访谈记录中复旦老校长红色履痕新探考》。该文作者作为复旦大学工作组成员参与了电影前期部分工作。
据复旦青岛校友介绍,2018年复旦大学将陈望道故居打造成《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馆藏《共产党宣言》多达300余种,涉及20多个语种。复旦大学档案馆编《宣言中译 信仰之源》一书,收录了许多珍贵史料信息。
现藏于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
电影《望道》期待广大观众和复旦校友一起,与陈望道先生共溯真理之源,以青春之名,逐梦前行!(作者 张同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网笃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9 2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