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太原晚报
记者在现场
课堂搬到农田 邂逅最美秋色 橙黄橘绿,瓜果飘香,秋天正是拥抱自然的绝妙契机。10月15日下午,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国师街校区开启“一年美景正当时,最是橙黄橘绿时”秋收项目化研学课程。首批300名一年级学生及其家长来到榆次研学实践基地,携手奔向金色的田野,赴一场秋日丰收的盛宴。
1 真实劳作 亲近秋天
在行走的课堂中,挖红薯是孩子们的第一项任务,结合之前老师发放的任务卡,他们已经了解了红薯的形态、生长方式及环境,对这种根茎类作物是如何在地里生长的充满了好奇。来到红薯地,看着光秃秃的土地,他们感到疑惑:“红薯在哪?”别着急,手拿小铲子,跟着农民伯伯仔细观察,顺着地里伸出的根儿去挖,定会有收获。孩子们是有耐心的,他们慢慢寻找,专注去挖,果然挖到了越来越多的红薯,有的挖出了“三胞胎”,有的挖出了“五胞胎”,大家兴奋不已。不知道谁说了一句:“咱们比一比谁挖的红薯最大!”大家的干劲更足了。眼看别人都挖到了红薯,一年三班的一名学生并不着急,只见他埋头正在攻克“难题”,一个超大的红薯已经露出一半的身躯,几个眼尖的孩子看到后,围拢过来一起帮忙,不一会儿,“红薯王”就正式亮相了,孩子们相视一笑,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
带着一头汗、一身土,孩子们又来到果园。诱人的红富士苹果像红灯笼一样挂满了枝头,孩子们走走停停,一边欣赏,一边采摘。咬一口亲手摘的苹果,味道甜滋滋的,有的学生说:“比爸爸妈妈在菜市场买的要好吃得多。”还有的学生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自言自语说:“妈妈如果知道这是我摘的,一定很吃惊!”
2 亲子互动 感受秋天
树上摘的、地里挖的,都已经体验过了,第三站,孩子们要去感受谷子了。
立秋后,地里的谷子已长成齐腰深了。秋风吹拂,谷子渐渐抽穗、结籽。由青绿变成金黄,沉甸甸的、饱满的谷穗谦虚地低下了头,代表着谷子成熟了,要及时收割了。之前,孩子们已经了解了谷子的形态、生长方式及环境,知道谷子的不同别称,学会了区分谷物、水稻、小麦等。在室内,孩子们和父母手拿谷穗,细细观察,掂一掂它的分量,捏一捏它的“身体”,闻一闻它的味道,仿佛与谷子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
在老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和家长一起缝制用谷子填充的传统沙包,随后又进行了丢沙包游戏。父母敞开心扉,与孩子一起实践,亲子关系更加亲密无间。一位家长说:“每个大人也都曾是孩子,借丰收的土地,和孩子一起回到童年,更能体会到陪伴是对孩子最好的家庭教育。”
3 探究学习 收获秋天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项目化研学课程比书本更加鲜活。
据介绍,此次项目化研学课程是基于学科融合优化学习目标的模式,借助体验参与,将课堂教学进行拓宽延伸,构建起多角度的感知模式,使感受秋天这一课程目标得以圆满完成,学生的具象思维、实践、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本次秋季户外实践,为整个项目化研学课程的第二阶段,主要内容是带孩子们走进田野,以落叶乔木、根茎类、禾本科3种经典作物为实践对象,让孩子们沉浸式参与收获。整个课程持续3周。
山西省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国师街校区学生发展中心负责人说:“为了把知识融入生活,把育人渗入细微,学校教研团队从学科知识融合、劳动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价值观塑造等方面开展多次研讨,各班家长对场地资质、出行安全等问题进行多次协商审核后,开启了本次户外研学课程。久居城市的孩子们,只有亲眼见过、亲身感受秋收的田园,才能真正探究、学习、实践,参与到真实的社会问题中,从而激发孩子的内驱力、主动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省实验小学坚持五育并举融合实践下的劳动教育课程,从知识到实践,从课堂到生活,充分发挥劳动课程的独特优势,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让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在无形之中植入孩子们的心田。相信在一次次的亲身体验中,孩子们会发现更好的自己。
记者 张晓丽 文/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6 08: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