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广州日报
年逾古稀的赵赣湘
孩子们亲切地称呼赵赣湘为“奶奶”。
康复机构可为孤独症儿童提供服务。
孩子们在佛山市天爱康复教育中心进行康复训练。
在4月2日“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前夕,一场由“星星的孩子”带来的星童文艺汇演在佛山市南海区桂城万达广场举行。舞台上,孩子们稚嫩的脸庞带着飞扬的笑容;舞台下,年逾古稀的赵赣湘欣慰地看着。
孤独症孩子也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因为他们不懂与人交流,像星星一样,遥远又孤独。17年前,在孤独症还没被大众熟知时,赵赣湘成为一位“星儿”外婆,从此走上了一条与孤独症斗争的路。
在本该安享晚年的年纪,赵赣湘投身到从未接触过的特殊儿童教育事业,每天为孤独症儿童奔走不停,康复、入学、就业等一个个难题摆在她面前。她深知,帮助这些“星星的孩子”融入社会,是一个艰辛且漫长过程,需要家庭、康复机构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高敏华、冯嘉敏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陈枫
缘起:“星儿”外婆投身康复事业
早上8时,年逾古稀的赵赣湘回到佛山市天爱康复教育中心,听着孩子们一声声亲切的“奶奶”,开启忙碌的一天。
坐落在禅城区普祥路的康复教育中心,乍一看和普通幼儿园没什么两样:墙上贴着充满童趣的贴画,教室里摆放着五彩斑斓的游戏器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认真学习。不同的是,教室外或坐着或站着三三两两的家长,默默陪伴着这些来自孤独星球的孩子。
赵赣湘很理解这些家长,因为她正是一位“星儿”外婆。2007年,赵赣湘发现一岁半的外孙小远还不会讲话,多方求医后,小远被确诊为孤独症。“那时哪知道什么是孤独症,甚至连很多儿科医生都不知道。”赵赣湘说,“伤心过、流过泪,无论是否接受,但现实还是得面对的。”
当时,佛山还没有系统的孤独症康复机构,赵赣湘就每天起早摸黑地接送小远在广佛两地奔波,陪伴他开始漫长的康复治疗。3个月后,为了让小远得到更好的照顾,也为了帮助更多孤独症患者家庭,赵赣湘决定提前退休并拿出积蓄,毅然在佛山南海创办了红鹦鹉教育培训中心。
这是一家专门为2岁至6岁的患孤独症孩子提供康复教育和康复训练的非营利机构,也是佛山最早一批民办孤独症康复机构之一。“因为孤独症孩子有‘鹦鹉学舌’的特征,我就取了红鹦鹉这个名字。机构名字没有‘特殊’二字,因为我不想给特殊孩子贴标签。”赵赣湘说。
然而,由于缺乏经验,红鹦鹉教育培训中心的起步很艰难。“我没做过生意,一开始就花了大价钱去装修,还请了8个老师。”赵赣湘回忆道,初期学生不多,加上市中心地区的租金昂贵,前五年都是贴钱经营,常常要靠着女儿的“私房钱”才能勉强维持。
那几年,当女儿问:“妈妈,还要不要做下去?”时,赵赣湘的心中不是没有动摇过。但赵赣湘是好强的,她年轻时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后来又当上了工程师,退休后投身康复事业,她认为做人做事应该有始有终。更重要的原因是,赵赣湘说:“我真的很喜欢孩子。”
坚守:挺过寒冬,为“星儿”搭建人间“星球”
为了让机构真正发展起来,赵赣湘一步步摸索前行。不懂儿童教育,她就从零开始学习专业知识;没有办学经验,她就去广州、深圳等地的康复机构考察学习;缺乏特教老师,她就跑到大学去招聘。从第二个五年开始,机构慢慢脱离亏损经营状态,在“星儿”家长中口口相传以及与政府展开长期合作后,生源逐渐步入稳定。
以红鹦鹉教育培训中心为起点,赵赣湘的康复事业不断壮大,至今共有包括佛山市天爱康复教育中心等在内的5家机构。17年来,赵赣湘的康复机构服务了无数孤独症儿童,为“星儿”搭建人间“星球”。“最早一批的孩子里,有今年准备参加普通高考的,也有开了个人国画展览的。”赵赣湘分享着孩子们的成长,在接受康复训练后,很多孩子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部分孩子还融入了幼儿园和普通小学。
在交谈中,赵赣湘能准确地喊出一个个孩子的名字,熟悉他们最新的学业进展。曾有记者提出希望采访即将参加高考的孩子,被父母婉拒了。就像一滴水重回大海,一棵树融入森林,赵赣湘能理解这种选择:“家长和孩子都走过了很不容易的路,他们希望不再有标签地融入社会。”
另一方面,赵赣湘希望更多星儿和家长能主动分享,让社会更好地理解孤独症儿童。赵赣湘曾带着小远坐地铁和公交,他的举动常常让人始料未及,比如看到乘客吃东西,小远控制不住会去抢;看到别人的头发,小远可能会想去摸。被斥责的次数多了,赵赣湘学会了一上车就跟乘客们讲:“我的孙子是‘星星的孩子’,如果有不良行为,请大家多多包涵。”赵赣湘说,当别人知道后,就会包容,这也是很多孤独症患者家庭所期盼的,让社会多一份善意和理解。
奔走:外出“取经”,为大龄星儿就业找出路
“我很喜欢孩子。”为了这个朴素的理由,赵赣湘17年来始终坚持着这份事业。康复中心里每一个孩子的名字她都记得,每一声“奶奶”在她听来,都是一份责任。
如今,年逾古稀的赵赣湘依然在为孤独症孩子奔走不息。“最近我到惠州考察,做了一些大龄特殊儿童的就业项目。”赵赣湘说,6岁学龄前的孤独症儿童,接受康复训练可申请救助;6岁至18岁学龄孤独症青少年,可以去特殊教育学校接受义务教育;但18岁之后的成年孤独症患者该何去何从?
世人钟爱逆袭的故事,在影视作品的塑造下,很多人误认为孤独症患者都是某个方面的天才。这是对孤独症的严重误解,“我的小孙子就属于重度孤独症,到现在还不能说话。但他每天都有进步,是会用肢体语言表达感情的。”赵赣湘翻出了小远的近照说,“他今年18岁了,即将从特殊学校毕业,我希望他能有劳动技能,融入社会,而不是毕业后就在家里待着。”
赵赣湘了解到,大部分成年孤独症、唐氏综合征等群体,由于没有工作收入、缺乏福利保障,只能在家中依靠父母养育。面对这道坎,赵赣湘希望借助残联和医保的政策,在佛山探索一条为大龄“星儿”提供就业培训的途径,让他们未来也能在社会上发光发热。
“我女儿总是问我什么时候退休,我就说干到走不动为止,我希望趁着现在还有能力,为小孙子的未来铺一段路。”赵赣湘说出了一位孤独症孩子外婆的肺腑之言。
星光:聚星成炬,为“星儿”融入社会提供舞台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2013年,赵赣湘尝试把零星分散的孤独症康复机构组织起来,组织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等活动。“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去帮助这群孩子。”赵赣湘说。
每年4月的“世界孤独症关注日”前夕,协会都会举办星童文艺汇演活动,不同的特殊儿童康复训练机构与孤独症患者家庭,拉起孩子们的小手,陪着孩子们翩翩起舞,放声歌唱,为他们鼓掌、打气,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快乐与温暖。
而每年12月的“国际残疾人日”前夕,协会都会举办星童融合运动会,设置“骑行高手”“拍球高手”等儿童项目,“环环相扣”“亲子双人跑”等亲子项目,让普通学校和特殊学校的孩子共同完成游戏任务,通过游戏协作拉近他们的距离,同时向大众展现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成果,带动特殊儿童融入社会,为孩子们创造安全、平等、接纳、包容的生活环境。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8 08:45:1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