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1-30 16:27:00 来源:红星新闻

犀牛是世界濒危动物,目前全球仅存约2.5万头,其中超过2.2万头分布在非洲,它们分为非洲白犀和黑犀。非洲犀牛的生活空间与我国相距万里,且远隔重洋,相互之间几乎不可能产生交集。我们发现,非洲犀牛与我国之间不仅关系密切,而且曾相依相存。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最新研究发现,现存的非洲黑犀和已灭绝的伊朗犀,它们的远祖全部都起源于中国。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作为一种古老的物种,犀牛家族拥有超过5000万年的演化史,彼此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的谱系关系。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邓涛研究团队,通过对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的化石标本,进行连续演化序列的计算分析后得出结论,包括非洲黑犀在内的部分现存非洲物种,它们的原始祖先早在1000多万年之前,就已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邓涛:比如说现在非洲的黑犀牛,它的祖先在1000万年前的时候,就在甘肃的临夏盆地出现了。非洲的羚羊,我们也在这个1000万年的地层里面,跟黑犀牛在同一个动物群里面找到了它的起源。

利用目前较为先进的古生物复原技术、CT解剖方法等,科研团队最先从这种被命名为“甘肃黑犀”的化石标本中,发现了可能与今天的非洲黑犀存在亲缘关系的端倪。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邓涛:这些化石从它的解剖特征里面,我们能够推断,比如说甘肃黑犀跟今天的非洲黑犀很接近,它们都有两个角,我们也可以进行形态的复原,这就是甘肃黑犀,跟今天的黑犀牛它们是同一个属的不同的种,所以说它们的亲缘关系是非常接近的。

要明确1000多万年之前的“甘肃黑犀”与现存非洲黑犀的谱系关系,仅从形态学判断尚不能完全立足,最终的精确结论需要分子生物学证据的支撑,科研团队需要进行海量数据的运算与庞杂分析。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邓涛:我们要用到两组数据,一组是形态的特征,比如说举个简单的例子,这个角是大,大到什么样的程度?小,小到什么程度,我们给它一个数字的编码。那同时这些现生的动物,比如说非洲黑犀,它都有分子的数据,把这些分子的数据也进行编码,放到一个数据的矩阵里面,然后用数学的方法来进行程序的分析,我们再用到这个超级计算机,因为这个数据量会非常大。

1000万年前甘肃黑犀向西迁徙进入非洲

非洲大陆与欧亚大陆虽然相邻但并不接壤,中间阻隔着一片地中海。自中国的甘肃临夏到非洲大草原,最近的距离也超过8000公里。那么,远古的甘肃黑犀牛又是如何远涉山水,到达非洲大陆繁衍生息呢?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邓涛介绍,在新生代的一些时期,地球处于一片天寒地冻的冰河环境,由此导致海水大范围结冰及海平面下降,使得地球各大陆板块之间具有了与现在不尽相同的格局。原本并不接壤的欧亚大陆与非洲大陆之间,也有了连接通行的可能。在科研组勾绘出的古地理图中,距今1000多万年前,以甘肃黑犀为代表的诸多物种,正是利用这次亚洲大陆与非洲大陆的偶然连接,而完成了一次壮丽的生命迁徙与物种沟通的历程。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邓涛:我们可以看得见,这样的黑犀,包括非洲的这些羚羊,它们的祖先在距今1000万年,这里写的“晚中新世”。它沿着青藏高原北缘这样的路线,就跨过红海,当时跟非洲是可以连接在一起,从阿拉伯半岛进入了北非,进入了非洲的这个中部,直到今天它仍然在非洲,我们还可以看得见它的后代。

专家介绍,这次长达上万公里、远涉山水的迁徙,并非短期之功,而是历经了上百万年,包括甘肃黑犀在内的犀牛家族一路迁徙扩散,一路演化分支,并在这条跨越时空的道路上,以其多样性的化石遗存,为人类留下了一部反映生命演化的“家谱”,和地球历史变迁的“史书”。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所长 邓涛:1000万年前的时候,青藏高原已经隆起到显著的高度,所以说这样的动物它不能在南北之间、没法到印度去,它顺着青藏高原的北缘,一直向西迁徙,所以说我们在很多的地点发现了化石,可以构建出动物多样性的演变的过程。而今天我们在某个地点看见很丰富的动物,那也许它们的起源地并不在当地。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非洲动物大迁徙,形形色色的这些哺乳动物,很多都能追踪到它的祖先在亚洲、东亚、在我们中国。

云南石林已成最大人工白犀牛繁殖基地

我国是包括非洲黑犀在内的多种犀牛的发源地之一。在历史上,我国也是犀牛资源极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拥有分布在亚洲的全部三个犀牛亚种。非常遗憾的是,根据官方资料记录,1922年,我国最后一只野生犀牛在云南省灭绝。犀牛是我国原始自然的瑰宝。如今,在云南省一批来自南非的白犀牛,正在这里茁壮成长,并屡屡添丁进口。

近日,在位于昆明市石林县东北部的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一头来自南非的白犀牛程程,生下了它的第六胎幼崽。这是科研中心自2009年落户石林后,在这里成功繁育的第86头犀牛幼崽。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主任 王宇:我们科研中心目前有164头白犀牛,是世界最大的白犀牛种源繁殖基地。

据了解,犀牛的繁殖率非常之低,母犀牛孕期为16至18个月,且每次只能生产一胎。小犀牛要跟随母亲生活2年多才能独立生活。在野生环境里,犀牛母亲在最好的状态下每隔6至7年才能生育一头犀牛宝宝,繁殖率低,短时间内野外种群扩大艰难,也是全球野生犀牛濒危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目前在石林的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犀牛的低繁殖率这个瓶颈难题已被攻破,科研人员介绍,科研中心共计有33头参与繁殖的雌性犀牛,大多数都生育过二胎,有14头犀牛育有四胎以上,基地每年都有5至8头犀牛幼崽平安降生。这一组看似简单的数据,却蕴含着在我国重建犀牛种群的希望。那么,来自非洲的白犀牛能够在云南石林如此健康高产,其中隐藏着什么样的玄机呢?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主任 王宇:我们中心所在的位置,叫做犀牛沟,从名字我们就能听出来,这里曾经有犀牛分布,据这里的老人说,上世纪初还有犀牛在这里活动。从历史到现在,这里的阳光、空气、湿度和温度,非常适合犀牛在这里面生长和繁育。

引进非洲白犀 力争重建犀牛野外种群

让我国特有珍稀物种能够回归故乡,重建原真自然,这是我们努力的目标。上世纪末,我国通过人工圈养,成功将一批曾经从中国大地上灭绝的动物——麋鹿,放归自然并野化成功,重建了其野外种群。与此同时,普氏野马、朱鹮、扬子鳄、大熊猫等,纷纷取得了通过物种重引入建立野外种群的成功。那么,在中国土地生息繁衍了5000多万年之久,离开一个世纪的犀牛种群,能否通过物种重引入实现它们的“世纪回归”?我们继续通过石林圈养的非洲白犀牛的经历,来探知一二。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发布的《物种重引入指南》中,对于物种重引入的定义为:让“土著”野生动物返回它们祖先曾经繁衍生息的地方,而石林引进的白犀牛,源产地为非洲南部,与曾经生活在中国的三个亚种全都不同,据悉,这三个亚种并没有灭绝,为什么不选择它们来繁育呢?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主任 王宇:我们一开始搞犀牛研究的时候,准备引进亚洲犀,其中苏门答腊犀、爪哇犀、印度犀属于CITES(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里面的附录一物种,由于国际法律上的一些障碍,所以说我们就选择非洲的白犀牛,它符合公约要求和国际法律规定,但是引进过程还是比较艰难的,和南非谈了三个多月,第一批引进了6头,最后共引进了77头。

中心科研人员介绍,犀牛在其他国家也珍稀无比,其引进过程可谓费尽周折。首批引进的犀牛,曾经陆续尝试在人工饲养条件相对成熟的杭州、海南两地饲养,因为受到生活场地、自然条件等的种种限制,最后决定把大部分犀牛迁至中国最后的犀牛生存地——云南。在这里的仿野生的环境中,非洲白犀呈现出远超预期的高生育率和幼崽的高成活率。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来自非洲的白犀牛在中国犀牛生活过的土地上,毫无障碍地安家落户,生息繁衍。这个神奇的现象也让工作人员倍感迷惑,他们尝试以基因溯源的方式来探寻究竟。通过查询大量资料,他们有了新的发现。

非洲黑犀起源于中国?中国科学院:原始祖先1000多万年前就生活在中国土地上

石林龙晖野生动物科研中心主任 王宇:未来,我们也期望犀牛像麋鹿一样,通过科学驯化、放归,重建中国野外种群。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30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线发表。用新技术对古人类进行“人口普查”这项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海鹏研究组与华东师范大学脑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所潘逸萱研究组合作。潘逸萱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
2023-09-08 11:53:00
Science:93万年前的人类因气候危机而仅剩1280人……
...学家能够比较不同人群的完整基因组。新论文作者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的进化基因组学者李海鹏带领团队,花费十多年时间创建了重建人类进化的方法。研究团队将该方法命名为
2023-09-14 16:19:00
人类诞生的时间又提前啦?!
...原来设想的过程和经历的环境更为漫长和复杂。(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2023-06-16 13:47:00
为什么人类的尾巴进化掉了,留下来不行吗?中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了灵长类演化的“黑匣子”。浙江大学的张国捷课题组和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吴东东课题组,联合国内外学者,利用 50 种灵长类动物的全基因组数据进行了溯祖分析——也就是反推灵
2023-07-05 14:04:00
泥河湾发现110万年前古人类石器技术已具较高水平
...早期东方人类起源和活动的重要区域。最新的这项成果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裴树文研究团队联合西班牙高等科学研究理事会历史研究所、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中外科研单位共同完成,论文近日
2024-03-10 03:30:00
安徽华龙洞遗址惊现30万年前儿童骨骸,疑为新的人类物种
据最新一期《人类进化杂志》刊发的论文,中国科学院的专家认为,2019年在安徽华龙洞遗址发现一具30万年前儿童的骨骸化石,“没有真正的下巴”,经检测疑为新的人类物种。骨骸呈现出比现
2023-08-12 17:49:00
远古发现丨追兔寻源之二:这些中华“明星兔”,都长什么样?
...源”,一窥这些早期兔祖先的真容。安徽模鼠兔复原图(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杨定华绘制)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张兆群、南京古生物博物馆展陈部主管贺一鸣介
2023-01-21 16:34:00
李海鹏:解码过去   编码未来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李海鹏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供图■刘一凡“其实我没有‘上过一天班’。”这位语出惊人的科学“痴人”就是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研究员李海鹏。以科
2024-06-14 06:16:00
人类基因“导航图”有了“中国版”
...大片有价值的矿藏尚未得到充分开采。”论文共同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说。此次“中国版导航图”新鉴定了约580万个点突变或小变异以及3.4万个结构变异,涉及至少1
2023-06-19 05:54: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