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5-01-27 20:56:00 来源:缘之心

中新社北京1月27日电 题: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易鸿宇

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2025年是中华民族传统的蛇年,十二生肖之中,蛇是唯一的爬行动物。蛇在动物中如何分类?它是怎样起源演化的?蛇为什么没有足?蛇化石发现研究有何重要进展,还有哪些未解之谜?……乙巳蛇年即将到来,这些话题颇受关注。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脊椎所)副研究员易鸿宇致力于蛇类、蜥蜴类起源研究,她近日在北京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以科学家视角蛇年说蛇,解读蛇的“前世今生”。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视频:【东西问】易鸿宇:蛇年说蛇,蛇是如何演化而来?来源:中国新闻网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该怎样科学定义蛇这类动物?蛇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如何?

易鸿宇:蛇和人类等哺乳动物一样,同属于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的爬行动物。根据动物分类学,蛇属于脊索动物门、爬行纲、有鳞目,在有鳞目中,蛇与蜥蜴亲缘关系很近。

蛇是一类无四肢、身体拉长且覆盖角质鳞片的冷血变温动物。虽然鳄鱼、一些鸟类身体上也有部分鳞片,但它们归类上均不属有鳞目。蛇、蜥蜴与其他具有鳞片的动物相比,重要区别体现在牙齿、下颌等捕食结构上不同。另外,绝大部分蛇类在生活习性上是“多面手”,能在陆地和水(海)里生活,能爬树会游泳,但生物分类上并不属两栖类动物,而是具备水栖和陆栖生活习性的普适型或广适性的爬行动物。

如今,人们虽然在城市很少见到蛇,但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蛇在大自然中广泛存在且种类丰富。统计显示,全球已知蛇类有4000多种,广泛分布于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根据现代基因学建设的全球数据库,蛇的数量与种类每年都在增加。蛇和蜥蜴加起来共有上万种,这个数量和现生鸟类基本在一个数量级,因此是非常强大的物种。

地球上现生最大的蛇为亚马逊丛林里的森蚺,其最长可达8米至10米,体重可达近130公斤。蛇化石中迄今发现最大的为印度发现的“婆苏吉”巨蛇,据研究推测它可能长达15米;目前所知最小的蛇为盲蛇,这是一种像蚯蚓大小的、掘穴的蛇,只有十几厘米长,最小的体重不到1克。

此外,在毒性方面,演化早期的蛇类基本无毒,现生大多数蛇类也没有毒牙、毒液。少数毒蛇和极少数剧毒蛇,是蛇类根据环境适应性需要演化出来的。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2025年1月22日,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内的蛇馆“金蛇秘境”经升级改造后正式开馆迎客。图为蛇馆内的蛇类科普装置吸引游客。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中新社记者:从目前的化石发现研究看,蛇是如何起源演化的?经历了哪些关键阶段?演化进程中蛇足又是怎样消失的?

易鸿宇:研究表明,蛇起源于距今1亿年左右的中生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恐龙时代。目前,学界普遍认可的最早蛇类化石,主要是发现于南美洲阿根廷巴塔哥尼亚高原、已经具有拉长身体和非常特化头部的蛇化石,其生活年代大约为距今9000万年前,这种早期的蛇类长有后肢(后足),但前肢已消失。

同一时期,除南美洲发现古老的早期蛇化石外,中东地区也发现有主要生活在海洋中的蛇化石。

蛇四肢(四足)的消失,则与其生态适应性演化相关。蛇在起源演化过程中,出于对一些特定环境的适应改变而丢失了四肢,比如蛇在陆地土壤中掘穴和在水(海)里游泳,需要减少阻力而演化出四肢消失的流线型身体,从而形成演化上的适应性优势。其实这在自然界不是特别奇怪的现象,在蛇的“亲戚”——蜥蜴类群特别是穴居的蜥蜴当中,也有不少在演化中丢失了后肢、拉长了身体。

至于蛇类如何起源而来,学界仍有争论,主流观点包括陆生掘穴起源说和水(海)生起源说。有很多学术研究表明,蛇类和穴居生物有相似的起源演化特点;也有观点认为,蛇类起源与水(海)生适应性演化相关,拉长的流线型身体在水中阻力很小。目前来说,水(海)生蛇类化石相对少一些,陆生掘穴起源说的化石证据链更长、更丰富,来自基因学方面的证据也更多。

概括而言,在距今1亿多年前,蛇与“近亲”蜥蜴由共同祖先演化而来,两者随后各自演化;距今9000万年前,蛇演化丢失了前肢,仍有后肢;距今8000万年前,蛇继续演化又丢失了后肢,由此成为无足爬行动物并延续至今。

到了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大灭绝后,并未完全灭绝的蛇类在新生代经历适应性辐射,蛇的数量、身体形态和分布范围都产生飞跃,数量非常多,分布也非常普遍。学界主流观点认为,这可能和新生代气候变化以及草原生态环境的形成与扩张有关。

中新社记者:中国蛇化石有何重要发现及研究成果?有什么特色的蛇类属种?

易鸿宇:近年来,随着中国野外科研工作的深入和技术手段的进步,蛇类化石发掘研究蓬勃开展,科研队伍越来越多。

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蛇化石属于蛇类演化的第二个关键阶段,即白垩纪末期小行星撞地球致恐龙大灭绝后,距今约1800万年的新生代中新世。该蛇化石出自山东山旺地区一种硅藻土岩石里面,被命名为“硅藻中新蛇”。

比“硅藻中新蛇”年代稍晚的蛇化石,是发现于甘肃临夏盆地、被命名为“临夏沙蚺”的化石,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团队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中新发现的蛇化石标本。“临夏沙蚺”因适应干旱环境而非常特别,它的适应性辐射可能和青藏高原的隆起及气候变化有紧密关系。

至于中国的特色蛇类属种,生活在青藏高原上的温泉蛇比较有代表性。众所周知蛇怕冷,冬天要冬眠,一般情况下不会分布在高海拔、高寒环境中。温泉蛇很聪明,灵活地选择生活在青藏高原温暖的温泉水中,从而克服和适应了整体很寒冷的环境。此外,它们的基因组可能对高原环境也有一些特别的适应,值得后续进一步开展研究。期待今后能在野外工作中发现温泉蛇相关化石,破解其如何迁徙走上青藏高原的问题。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中国科学院古脊所标本馆收藏的一件200多万年前的蛇化石标本。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中新社记者:蛇类起源演化进程中,还有哪些未解之谜?未来相关研究有何规划?这方面如何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易鸿宇:作为演化树上的“近亲”,蛇和蜥蜴同源演化不仅有化石上的证据,也有基因学上的证据。目前,三叠纪发现最早的有鳞目化石,可以说是蛇和蜥蜴的共同祖先,有鳞目化石证据和现代基因学研究推测的时代一致。此外,在中国有些地方,蜥蜴被称为“四脚蛇”,这也是人们对于蛇与蜥蜴同源的一种朴素认知。

虽然蛇类起源演化研究已取得重要突破和进展,但还有一系列待解谜团,主要包括:

一是蛇从有鳞目中某一支系演化出来,但究竟是哪个支系目前并不清楚,仍有争议;从拥有完整四肢到前肢、后肢逐渐消失的演化进程,相关化石证据也有待发现。

二是蛇类从中生代起源到新生代中新世繁盛,这个演化过程中,如何从美洲大陆向欧亚大陆迁徙扩散?什么时候到达亚洲尤其是东亚?蛇又是怎样在大灭绝后繁盛起来?

三是青藏高原的隆起和东亚气候的强烈变迁,对蛇类生活习性带来什么影响?爬行动物蛇如何适应气候和环境变化?

回答上述问题,需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开展对比研究。各国科学家将研究成果纳入全球高水平数据库,并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开展分析研究,有利于破解谜团揭晓答案。

蛇和人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蛇被古代中国人列入十二生肖,和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比如蛇可以控制鼠害,农村很多地区都有自发保护蛇的行为。

未来在世界范围内,蛇类化石发现和基础研究有很大潜力。虽然中国暂时未发现中生代的早期蛇类化石,但在新生代的几千万年当中,相信在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区域,还会发现新的化石材料。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易鸿宇(右)在野外开展化石搜寻发掘工作。受访者供图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团队近期在整理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出土动物化石时,新发现一件保存比较完整的蛇化石。后续将基于这件蛇化石标本开展深入研究,探讨在华夏地区生活的古人类和化石蛇之间有无交集、是何关系……这些接下来都将成为重要研究方向。(完)

受访者简介:

东西问·世界中国年丨易鸿宇:蛇年说蛇,蛇如何演化而来?

易鸿宇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所办公室,展示介绍电脑中的蛇化石。中新社记者 孙自法 摄

易鸿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从事蛇类、蜥蜴类起源研究,专长为利用工业X光三维扫描恢复化石蛇类的听觉系统;建立现生蛇类脑颅结构与生态适应的数据库,推算化石的听觉能力与运动感知觉能力。她在国际上率先使用内耳结构对化石蛇类的生态适应型进行推算,对早期蛇类内耳形态的研究表明现生蛇类起源于掘穴生活的祖先,为蛇类陆地起源假说提供了新的证据。【编辑:周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1-28 05: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
...们的身影,而它们的种类,更是高达3000多种。如果要问世界上最大的蛇有多大,那首先要提到的就是网纹蟒和绿水蚺(也称亚马逊森蚺)。根据可信度较高的记录,网纹蟒是当今世界上体型最
2024-07-22 12:48:00
...石物种Tetrapodophis amplectus(图片来源:Martill et al., 2015)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博士后史静耸介绍
2025-01-31 14:34:00
...足”为适应穴居生活,蛇在演化中淘汰了四肢的艺术图。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所供图■本报记者 杨晨成语有云:画蛇添足,形容做事多此一举。但蛇真的无脚吗?爬行动物专家认为,蛇的祖先是蜥
2023-06-21 11:38:00
非洲和澳大利亚 哪里的蛇虫更致命?
...不上致命,毕竟人类从这里出发,那些真正可怕、致命的东西老早被老祖宗清理掉了。非洲真正致命的是卫生条件差,导致的一些蚊虫媒介的传染病较为严重。澳大利亚则不同,大陆漂移让其成为一
2024-11-17 20:52:00
男子正在刮胡子,无意间低头一看,吓得跳了起来
...危机。男子刮着刮着,突然感觉旁边的地面上似乎有什么东西在蠕动,而且距离自己越来越近。男子低头一看,整个人被吓得跳了起来,惊慌失措地跑向门外。原来,客厅里不知何时竟然出现一条毒
2024-07-05 10:48:00
世界已知最大蛇类被发现身体有汽车轮胎那么粗
...体上有弹孔。安娜·茱莉亚不仅是一个全新的物种,还是世界上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1科学家发现最大的蛇类今年2月,由来自多个国家的15名生物学家组成的团队发现了安娜·茱莉亚。这是一
2024-04-01 02:40:00
世界第一的毒蛇,身长3米还以毒蛇为食,特别受人们尊敬
...还特别的狠毒。印象最深的蛇类就是眼睛王蛇,它在人类世界出现的很是频繁。蛇类被统称为冷血动物,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温度特别低。还有就是蛇类分两种:有毒和无毒,眼镜蛇属于有毒的蛇
2024-07-23 18:10:00
亚利桑那州发现古代有毒爬行动物化石 其拥有传导毒液的牙齿
...液输送系统的进化多样性,并将其与helodermatid蜥蜴和一些蛇类等现代有毒物种进行了比较。 虽然Microzemiotes sonselaensis在系统发育上的确切位置仍不确定
2024-10-25 09:51:00
《黑巢:蛇之契约》上架Steam平台 蛇类娘化养成
...化养成角色扮演游戏。故事发生在一个被称为黑巢的幻想世界,这里的男人长着蛇头,女人长着蛇尾,你将扮演这个世界唯一的人类,邂逅性格各异、外貌独特的蛇娘们,帮助她们实现目标和梦想。
2024-11-01 10:17: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拯救”笑容!面瘫后,北大人民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帮她重新解锁“冻结”面容……
鲁网10月11日讯超声引导下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让面容“冻结”患者重拾希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青岛医院疼痛门诊多项治疗技术为鼻炎
2025-10-11 14:45:00
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开展书写比赛活动
鲁网10月11日讯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浓郁的校园书法氛围,10月10日,莒南县坊前镇中心小学以“笔墨传情,书写经典”为主题的师生书写比赛如期举行
2025-10-11 14:45:00
第27届(2025)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浪漫上演 国内外百对新人谱写和美乐章
10月7日,第27届(2025)中国国际西湖情五粮液玫瑰婚典在“爱情之都”杭州浪漫上演!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
2025-10-11 15:10:00
莱州公路中心速清S217朱诸线山体滑坡,恢复国省道畅通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于洋 通讯员 张博俊10月11日清晨,莱州公路中心以快速响应与高效处置,仅用3小时完成S217朱诸线重大山体滑坡清理任务
2025-10-11 15:29:00
崂善行“幸福益家”情系北宅街道特殊老人
鲁网10月11日讯为切实关怀特殊群体,让特困与残疾老人感受社会温暖,在青岛市崂山区民政局的指导下,崂善行“幸福益家”项目组工作人员走进北宅街道华阳村
2025-10-11 16:00:00
近日,一名客户家属将一面写有“拾金不昧显美德,情系储户暖人心”的锦旗专程送到中国银行沧州维明路支行,对该行诚实守信、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表达高度认可和诚挚感谢
2025-10-11 16:07:00
近日,一位客户携带大量硬币来到中行渤海新区支行办理硬币兑换业务,其中包括一元、五角和一角等多种面额。该行工作人员上前协助
2025-10-11 16:13:00
东南网10月11日讯(本网记者 林夏悦)记者获悉,为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翻译及语言服务行业人才队伍,讲好中国故事福建篇章
2025-10-11 16:15:00
烈士子女勇闯火海救出三位老人
大皖新闻讯 日前,2024年度“安徽省见义勇为弘扬正气奖”获奖名单公布,宣城市宁国市仙霞镇政府经发办干事王涛荣获一等奖
2025-10-11 16:34:00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郑佳)10月11日,河北省教育考试院发布了《关于做好2026年普通高校招生报名工作的通知》,2026年河北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报名工作将于2025年10月28日至11月11日进行
2025-10-11 16:52:00
赏篆刻、观演示、品汉风,“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点亮日照文化生活
鲁网10月11日讯 (记者 王一凡)10月11日,东港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东港区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海曲印象”王良允书法篆刻展在海曲图书馆开展
2025-10-11 17:08:00
大皖新闻讯 近日,庐江县法院审理了一起诈骗案。被告人夏某冒充女性与同事许某网恋,并以各种理由骗取其钱财共计2万余元,被法院判决犯诈骗罪
2025-10-11 17:09:00
免签扩容叠加“超级黄金周”,China Travel迎来新增长。“来华旅游攻略”“赴华购物清单”等成为社交平台的热门搜索关键词
2025-10-11 17:10:00
“双链”驱动,集群发展,聊城有色金属产业迈入千亿级新时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陶春燕近年来,聊城市有色金属及深加工产业链紧扣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大力推进延链强链补链,现代产业体系结构持续优化
2025-10-11 17:11:00
【文化金家岭】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月满金家岭,邻里共芳华
鲁网10月11日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当中秋的皎月邂逅国庆的欢歌,青岛市崂山区金家岭街道文化“两创”之“金”彩课堂陆续走进各个社区
2025-10-11 17: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