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革命叙事中的寻找与救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7-14 06:13:00 来源:四川日报

□桫椤

最近接连读了几部长篇小说,巧的是,王跃文的《家山》、钟法权的《重生》和黎民泰的《太平花》三部作品都从革命史中取材,而且都在家族叙事的范型中展开故事。虽然隔了漫长的岁月,但文学重述历史的冲动依然没有减弱,对革命精神的弘扬当然是恒久动力,但更重要的是这一现象与新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在经历了20世纪“重估一切价值”的思想探索后,传统精神正在重新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生活的支撑性力量。

《太平花》的主旨是“寻找”,作者用“一明两暗”三条线索来讲述寻找的过程。

明线是“我”爷爷黄河清对太平花的寻找,只有找到这种曾经在青城山枝繁叶茂而今已然绝迹的植物,《四川植物志》的撰写才算告成,这也成为他坚守半生的信仰与追求。这条贯穿全书的线索,从1934年红军在湘江战役中失利一直延伸到当下的时空中,而且经过了两代人努力才得以完成。

一条暗线是我党地下党员、“我”小爷爷黄海晏和小奶奶许琳,在上级即“我”的曾外祖爷爷领导下从事情报工作的经历,他们所找的是救国救民的革命真理;另一条暗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我”舅爷李沧白和地质调查所主任王培源,试图运用地质科学护民救民的行动及其遭遇,二人的理想在日寇制造的重庆大轰炸惨案中一败涂地。

寻找太平花的行动串联起了两条暗线,叙事因此结络成网,承载了不同人物关于信仰、革命、社会未来与自我价值之间的思索与判断。三条线索的不同结局,凸显了作者的立场和主张,也彰显了小说的历史价值。实际上,这部作品的主题是外露的,黄河清、黄海晏、黄和平这些名字,即昭示了叙事的旨归。

与《家山》全景式的厚重书写不同,《太平花》的叙事以灵巧见长。作者用简洁的笔触在历史帷幕中描画出几个可以承载故事、生发主题的角色形象,但对他们的性格不作求全责备的细腻雕琢——这反倒给阅读留下了脑补的空间。

同时,三条线索齐头并进,链条上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行动计划,这种叙事方法借鉴了中国传统章回小说“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写法,这部小说中是“花开三朵”了。这种对人物和情节召之即来、呼之即去的手法有相当大的难度,搞不好就会导致人物的标签化和主题的概念化,甚至会搅乱叙事逻辑。但作者并不忌惮,而是通过清晰的叙述、鲜活的人物和饱满的情感蕴藉,使整部作品叙述流畅、气脉贯通,可见驾轻就熟的讲故事功夫。

作者对故事的讲法有着相当清晰的思路。当黄海晏和许琳成功潜伏,两个对革命活动尚显“生涩”的青年如何展开情报工作让人担心,怎样回馈读者的期待?作者安排“上级”不断发出指令,为二人在不同阶段安排不同的任务,每完成一项任务即推动情节前进一步,以满满的沉浸感和代入感,让读者跟随人物进入危机四伏的革命情境中,从而体验到紧张刺激的阅读快感。这种架构故事的方法与传统通俗小说一脉相承,显示出作者宽泛的文学视野和多元化的小说观念。

历史小说写作最大的难度,不在于所述的情节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而是能否在陈陈相因的历史观念和以往关于历史的文学叙事经验中,产生新的立意。黄河清一生对太平花念念不忘,可看作是中国人渴望和平生活的象征,但这一愿望在战乱年代只是镜花水月。

以战争和斗争进行的道路探索,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因此也在文学中构成了革命叙事的主要情节。以“上级”和黄海晏、许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和以李沧白、王培源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让前者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上级”不惧死亡光荣牺牲;也让后者遭受人格和精神的重创,重庆大轰炸中在通风不好的防空洞里窒息的数千亡魂,成为他们心中永远的痛。

虽然小说鲜明生动地表现了国共两党与日寇之间的斗争情形,但作者借黄河清和竹下秀夫之口表达了强烈的反战思想,特别是对身为共产党人的“我”小爷爷与身为知识分子的“我”爷爷关于战争观念的论辩进行了细致呈现。这一点,在摆脱以往关于革命战争的叙事惯性方面,是有所突破的。

竹下秀夫和李沧白是两个功能性人物,小说通过人物内心的忏悔来实现对自我的救赎,确证了革命救亡的正义性与和平愿望的正当性。抗战爆发后,日本植物学家竹下秀夫突然消失不见,不明就里的黄河清终日为他担忧,焦急地等待着消息。日本投降后,一封来信让他目瞪口呆:为虎作伥者也成为战争的受害者,并在悔罪中成为一名坚定的反战人士。在黄河清看来,“他在日本研究战争的罪恶,我在中国研究太平花,我们会殊途同归。”彼此的情感认同,表达的是对战争共同的声讨。

李沧白这个人物与此异曲同工。重庆大轰炸后,身为防空司令部督查专员,他“跪倒在朝天门外河滩上密密麻麻的死难者尸海中,痛心疾首,仰天悲号”。回到重庆的他,抛弃家庭,住进寺庙,为他自负的罪责而忏悔,直到传来抗战胜利的消息。两个形象的心理转变,是对小说主题的有效深化。

文学不断用想象提醒和抚慰过去的伤痛与牺牲,用对历史可能性的探究,弥补记忆中被时间带走的细节与温度。在《太平花》中,无论是我党力主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是川军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出川抗战,抑或是重庆和成都遭受日寇狂轰滥炸的悲惨景象,以及国民党反动派白色恐怖之下志士仁人为国赴难,都于史有据;甚至太平花从都江堰到京城、再从故宫引种回青城山颠沛流离的过程,也是有史可考的。

这些史实与第一人称叙述相互配合,不仅提升了小说的艺术真实感,也为升华人物行动和事件的意义筑下了基础,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是严谨的。追求更高的艺术真实,是这部小说所秉持的一个基本原则。

观察黎民泰的创作,历史题材是他擅长的领地,在《太平花》之前,长篇小说《锦绣》《川流不息》和中短篇集《无处潜伏》中的作品,都从四川革命史或民间历史中取材。这些小说在以文学方式钩沉和传递历史记忆的同时,因为大量调用地方史和地理风物知识,对以审美的形式丰富和保存地域传统文化也不无裨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4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淀文慧园路“变形记”
...车棚换上了蓝色的透光棚顶,变得亮堂。外墙上镂空的“太平花”,是街巷中随处可见的地区文化符号。小西天牌楼前,曾经光秃秃的建筑外墙,如今将北太平庄的历史元素逐一呈现,蓟门烟树、元
2023-08-30 05:35:00
《鲲鹏击浪》首播,情怀拉满,叙事技法过硬,这才是佳作气象
...后,《鲲鹏击浪》令人拍案叫绝!这部电视剧情怀拉满,叙事技术过硬,有着典型的佳作气象,当属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中,又一部质量极高的作品。先聊“情怀拉满”。重大革命题材电视剧要讲情
2023-12-19 10:11:00
《曙光》主创团队亮相白玉兰电视论坛,共话超高清时代影视创作新征程
...全剧既展现了中共中央在山峁沟壑间指挥若定的宏大历史叙事,又以细腻笔触刻画了革命先辈们鲜为人知的内心世界,全景式呈现了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曙光》主创主演合影出品方陕西省榆
2025-06-26 14:33:00
展示工业规格与精神高度 《太平年》《我们的河山》重磅亮相
...写民族精神的新笔触,历史正剧的回归承载着深沉的家国叙事,本届上海电视节发布的《我们的河山》《太平年》《曙光》《张謇》等6部超高清大剧,正以多元视角构建民族精神谱系,以超高清为
2025-06-23 20:18:00
正月十六 淄博民俗扮玩闹岜山
...值得。还有街道上的其他演出,像民俗跑驴、腰鼓秧歌、太平花杆、大头娃娃都挺有看头。今年虽然没回老家,但留在博山过年同样很温暖,确实感受到了不一样的年味儿。”来自浙江的游客徐强说
2024-02-27 10:36:00
剧版《上甘岭》为何不如影版?原因不在王雷,在导演叙事风格取向
...部电视剧真正的问题,出现在编剧和导演那里——他们的叙事风格取向,与电影《上甘岭》不同,因此,造成了观众们不同的观看体验。 先说电影版《上甘岭》。 电影版《上甘岭》有着明显的
2024-10-24 12:25:00
实现史学精神与美学品格的跨越(艺文观察)
...正茂的年轻革命家投入革命洪流的激情与动力。把青春化叙事风格和人物刻画手法,与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相融合,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史情感深度和时代情感浓度的共情与共鸣上,找到了新的
2024-10-10 06:22:00
《天下同心》央一首播,多线叙事,对比强烈,温度全在细节中
...目前已经播出的两集内容来论,这部电视剧采用了多线条叙事的手法,实现了多角度层次上的对比论证,在大量的细节当中,呈现了历史的真实与温度。 《天下同心》最先映入观众眼帘的便是多线
2024-12-03 12:39:00
...的关键课程,其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显得尤为重要。图像叙事作为一种以图像符号为载体,以说服与认同为旨归的叙事方式,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感染性等特征,为思政课的教学创新提供了新的思
2025-03-14 09: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