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31 13:12:00 来源:戏说三国

我们经常听到的“十三太保”为何许人也,这个称呼又是怎样由来的呢?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最早流传的十三太保为唐朝末年节度使,即后来的晋王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多为义子),他们都是谁呢?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李嗣源

大太保李嗣源,十三太保之首,五代时期后唐第二位皇帝,即后唐明宗。李嗣源屡立战功,在李存勖死后继位,当政期间杀贪腐,整肃军队,体恤百姓疾苦,后期姑息藩镇,叛乱不断,儿子李从荣兵变,最终受惊而死。

二太保李嗣昭,本姓韩,原名进通,少年时期便跟随养父李克用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在讨伐镇州张处瑾时,被人放冷箭射中,因头部伤重而亡。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李存勖

三太保李存勖,李克用唯一的亲生儿子,灭后梁建立后唐,即后唐庄宗。李存勖前期励精图治,通过征伐扩充后唐势力,但是李存勖喜欢听戏,重用伶人,荒废朝政,民怨四起,最终死于兵变。

四太保李存信,本名张污落,李存信少年聪颖,不仅骑射在行,而且精晓各族语言和文字。李存信前期屡有胜仗,后期屡战屡败,李克用大怒欲杀之,李存信求饶得命,此后忧惧甚重,经常称病不出,最后病逝。

五太保李存进,原名孙重进,少年习武,小有名气。李存勖命令征讨镇州张文礼时,代李嗣昭为征讨史,结果寡不敌众,战死沙场。

六太保李嗣本,其生父为李克用部将,生父死后李克用收为养子,性格刚烈,有勇有谋,在驻守蔚州时,受到契丹人的攻击,力战而死。

七太保李嗣恩,本姓骆,擅长骑射,打仗时即使重伤也不退,深受李存勖信任,后在太原病逝。

八太保李存璋,李存璋虽名声不显,却是个军政能手。不仅长于征战,而且善于辅政,李克用死前便托付其辅佐李存勖,李存璋也尽心竭力,后病逝于云州任上。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李存审

九太保李存审,原名符存审,因被赐李姓,史册多记载为李存审。一生都在辅助李克用、李存勖两父子,后在幽州病逝。

十太保李存贤,本名王贤。史料记载:存贤少有材力,善角牴。意思是说李存贤力气很大,善于摔跤。曾以摔跤取胜李存勖,授予蔚州刺史。后接任幽州节度使,积劳成疾,不久便病逝了。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史敬思

十一太保史敬思,原名史敬存,骁勇善战,爱穿一身白袍,时人称之“白袍史敬思”,在上源驿馆遭朱温暗算,为了保护李克用留下断后,力战而死。

十二太保康君立,世代为边镇豪强,较早便追随李克用,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李存孝之事错说一句话,李克用便以毒酒赐死。

揭秘“十三太保”:唐朝末年的英勇传奇与背后的故事

李存孝

十三太保李存孝,原名安敬思,号称“唐末第一猛将”,常言道:王不过项,将不过李,能和项羽齐名,可见李存孝的厉害。因和李存信不合被构陷,兵败受降,被李克用车裂而死。

此十三人皆因被封为太保而得名,其中除三太保李存勖外,其他十二人都是李克用养子。但是很多人并不这样认为,因为十三人中并不是以年龄或者资历来排名,十二太保康君立比李克用还年长9岁,十一太保史敬思死时李存勖都还没有出生呢!

“十三太保”中我们较为熟悉的是大太保李嗣源(后唐明宗),三太保李存勖(后唐庄宗),尤其是十三太保李存孝,更是如雷贯耳,因为“十三太保”名声太盛,后期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譬如“国民党十三太保”、“西北军十三太保”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31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末年,十三太保的英勇传奇与后世影响
说起“十三太保”,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唐朝末年之节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儿子(包括义子),大太保李嗣源、二太保李嗣昭、三太保李存勖、四太保李存信、五太保李存进、六太保李嗣本、七太保李嗣
2024-02-13 05:33:00
历史上早逝的十大名将及其英勇传奇
...孝。李存孝,唐朝末年的名将,超级猛将,李克用麾下“十三太保”之一。李存孝武艺高强,跟随李克用东征西讨,常常冲锋陷阵,立下了汗马功劳。李存孝功劳太大,遭到李存信的嫉妒。李存信诬
2023-10-07 15:41:00
李克用与李存孝:沙陀父子的传奇与悲剧
李克用是唐朝末年著名的军事将领和政治家,十三太保的父亲或义父。李克用出生于沙陀部,是沙陀部首领李国昌的儿子。他从小就勇敢善战,擅长骑射,深受父亲的器重。唐僖宗乾符二年(876年)
2024-03-04 12:51:00
唐末第一猛将,死后坟墓无人敢动
...,晚唐名臣李克用的众多养子之一,排行第十三,故有“十三太保”之称,是“十三太保”中名气最大的一个。李存孝,代州(今山西太原东北)飞湖人,原名静思。李克用攻打代北时,收为义子。
2023-02-04 21:15:00
隋唐第一猛将,究竟死在谁手里
...宕。李存孝原名安敬思,是唐朝末年李克用的义子,人称“十三太保”。他与李元霸一样,也是一位勇猛无匹的武将。相传李存孝十几岁时,曾与一只袭击羊群的老虎搏斗,以肉搏的方式将其打死。
2023-11-03 19:23:00
揭秘“十三太保”:李克用麾下五大名将的传奇人生与命运
“十三太保”。晚唐五代最豪华的名将团队,也是李克用称雄天下的“核武器”。因“十三太保”的名气太大,以至于后来历史上许多人物组合、团体都以“十三太保”为号。如民国时期西北军领袖冯玉
2024-04-12 18:38:00
晚唐时期,拥有十三太保的李克用,为何总是败给朱温?
...就浮现出他那独眼龙的形象,还有他手下那帮赫赫有名的十三太保。说真的,这阵容,搁古代战场上,那绝对是王炸级别的存在啊!可偏偏,这么牛的配置,在跟朱温的较量中却总是吃亏。这到底是
2024-12-14 10:58:00
他是中国史上第一猛将,被车裂时牛都拉不动
...有着十三名义子,李存孝正是其中之一,当然,他也是这十三太保中最厉害的一位。史书中对李存孝的记载是,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经常能以很少人数的军队打败敌方庞大的军队,每一次作战自己
2023-02-17 18:50:00
李存孝武功盖世,师父是谁
...“义儿”中的佼佼者。因排行第十三,人们称李存孝为“十三太保”,而在这十三太保中,李存孝的名声最为响亮。每当谈及古代猛将,人们总会说起“王不过霸,将不过李”。这里的“霸”指的是
2024-04-29 1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良渚古国究竟什么样?那时候人们怎么生活?8月23日,由河北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良渚研究院)、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玉韫古国——良渚文化展”在河北博物院开展
2025-09-01 08:00:00
抗战时期,这些清流印记不能忘
东南网8月31日讯(通讯员 吴火招 沈兴源 文/图)清流是21个原中央苏区县之一,也是主力红军的主要活动区域。抗日战争爆发后
2025-09-01 00:03:00
特别观察丨北京这个文物特展,为啥关注度这么高?
8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内,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正在静静上演。走进“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仿佛步入了八十年前的白山黑水之间
2025-08-31 09:36:00
【微纪录片】东方战场的生命堡垒
1939年的中国,硝烟漫过黄河,掠过长江,最终在西南腹地的群山前停下脚步。位于贵阳东南郊的图云关,正悄然迎来一群特殊的“守关人”
2025-08-31 21:34:00
一只水壶一张地图见证抗战烽火岁月 鼓浪屿华侨后裔讲述先辈参与抗战的故事
年轻时的陈珊轮。雷文铨1940年拍摄于昆明的照片。 陈珊轮的军用水壶。雷文铨1932年绘制的“晋江惠安仙游三县沿海仇货入口地图”
2025-08-30 08:3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跨越80年!国际援华医疗队后裔齐聚图云关,共缅烽火情谊
“我们为先辈们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1:44:00
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京开展
为铭记抗联历史,缅怀抗联先烈,弘扬抗联精神,讲好抗战故事,8月30日上午,东北抗联遗址出土文物特展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展
2025-08-30 15:48: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开学了,来吉林看看古代的高端文具
又到开学季,学生们是不是开始为新学期准备文具清单了?那么在古代,学子们是不是也一样要为开学准备文具清单呢?说起古代的文物清单
2025-08-30 16:19:00
【图云关·跨越八十年的回响】援华医生后裔重访战地: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前行 Descendants of the International Medical Relief Corps revisited Tuyunguan
“我们为我们的先辈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感到非常自豪。作为国际反法西斯战士,这不仅仅是中国的战争
2025-08-30 18:3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百余件抗战实物见证血性抗争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蒋巍 朱江 田晶晶)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武当山一名收藏爱好者收集了百余件与抗战紧密相关的实物
2025-08-30 20:37:00
1955年上映的电影《平原游击队》以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的反“扫荡”斗争为背景,讲述了游击队长李向阳奉命到平原地区牵制日军松井中队
2025-08-29 09:10:00
它们,遭侵占被迫更名;他们,勇战斗不曾屈服
1938年的中山路大中路口。(视觉厦门 供图)1940年,被日本占领的太古码头。(鹭客社 供图)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赵张昀)上世纪三十年代末
2025-08-29 09:19:00
大禹文化④丨大禹出身“顶级豪门”
【编者按】大禹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地理与人文价值。德州是大禹治水重要区域,禹城市因与大禹治水的历史渊源而得名
2025-08-29 10:12:00
玄武湖打造全省首家“诗词文化景区”绵延千年文脉“金陵诗仙馆”讲述李白的金陵往事□通讯员胡凯常成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李子俊“诗仙”李白一生多次造访玄武湖
2025-08-29 11: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