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安徽蚌埠:“折翅添翼”的夫妻档理发师 33年助人为乐不停歇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10-09 16:54: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黄来义,1963年4月生,二级肢体残疾;王艳,1966年8月生,二级听力残疾。夫妻俩是蚌埠市龙子湖区两站小区居民,从1990年起,开了一家小理发店。一对身有残疾的夫妇,却为周边老人和残疾人义务理发超1万人次,仅是剃头刀就用坏了20多把。一把“爱心剪”,义务理发33年,撑起一片“爱心天”。他们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高龄老人、瘫痪病人、脱贫户温暖,同时,他们还精心照顾同样残疾的邻居,赢得了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2023年荣获“蚌埠好人”的称号。

爱心萌芽:同病相怜更相助,身残走上公益路

黄来义是少年时因遭遇地震,导致左腿高位截肢,评定为二级肢体残疾,换上假肢后,日常生活十分不便;王艳是1966年8月生,因一场大病造成神经性损伤,常年佩戴助听器。

1989年的冬天,黄来义的老邻居吴大爷腿跌断了,基本无法行走,头发也是好久没有打理,家人找了好几个理发师,但就单独为吴大爷一人理发,路也远,都不愿来。黄来义看在眼里,想到曾经的自己,心里酸酸的,于是他开始自学理发,先用剪刀试着给家人理发,然后陆续购买工具,一次次地尝试,邻居们也配合他“练手”,他的手艺就越来越娴熟。后来,黄来义就主动揽下了为吴大爷理发的活,受到了吴大爷的连连称赞。

因为这件事,让他感觉到自己也可以帮助有困难的邻居,随后,他将小区里不能下楼老人的头发都主动上门剪了一遍,能将自己的手艺传递到需要帮助的人心里,他感到十分快乐。

因为理发投入小,特别适合夫妻俩自谋职业解决生计。1990年,夫妻俩开起了一家小理发店。一把剪刀、一个推子、一块围布、一面镜子……夫妻俩和顾客对发型要求进行沟通后,用娴熟的手艺和热情周到的服务,让顾客们感受到了温暖和关怀。

结缘义剪:“岁月理发师”用坚守传递爱心

有了回报社会和帮助他人的能力,夫妻俩知恩图报,开始为残疾人和老人免费理发,义务上门服务。缘起善念,勤获佳技,使一对残疾人生活独立无忧并持之以恒回报社会。

常常有辖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和残疾人要求上门理发,尽管自己走路也不利索,但他们有求必应,而且绝不收取一分钱。两站社区3号楼老邻居魏成林身患胃癌多年,久病卧床,最后已经瘦骨嶙峋,皮包骨头,一直是黄来义夫妇理发,随着年纪增大,老人行动越来越不便,他们每月按时上门为老人免费理发,还会帮老人做做家务。在老人生命的最后关头,黄师傅来到他的病床前,为他洗发理发,修剪指甲,对待老人不嫌弃,像对待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为老人理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次头发。

“理发”于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件小事,但对于那些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的老人,则是一件足以让平淡生活焕发生机的大事。两站4号楼周师傅多年前因一起车祸,被撞成瘫痪。为理发一事,周师傅的家人曾多次请人上门服务,但常常因为“顾客”横躺着理发不方便而遭到婉拒。黄来义听说后,当即表示愿意为其免费理发。初次上门,黄来义为周师傅又是移床又是翻身,花了比“照顾”常人多好几倍的时间帮他理好了头发。十几年来,黄来义每月上门为周师傅理发,尽管躺着理发相当不便,但黄来义宁可弯腰曲腿也要理得让他满意。

其实为老人理发是“苦差事”。一些老人行动不便,轮椅或病床是他们全部的生活空间,因此,黄来义和王艳夫为他们理发时,总要拿出“十八般武艺”,或单膝跪地或马步半蹲,半小时下来,脚麻了,有时也抽筋,可仍乐在其中。“我们这个年龄做不了什么了不起的事,只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这是夫妇俩常挂在嘴边的话。

71岁的刘师傅是他们多年的“老顾客”,他称赞道:“他们剪得很好,我每回都来找他们剪,不仅是帮了我们大忙,手艺也是相当可以。”30多年的时间里,他们风雨无阻,按时上门为需要的居民义剪。每逢社区组织的义剪活动,也一定会有他们的身影。粗略算来,夫妻俩已经义务理发1万多人次。

聚光成束:30余载汇聚“爱心传帮带”

春风化雨润人心,一枝一叶总关情。王艳看到邻居小张四处求职却因聋哑缺陷无人愿意接纳而闷闷不乐,向来乐于助人的她心有不忍,想将小张收为徒弟,传授理发手艺,帮助他自立自强。“其实,各行各业都有残疾人的身影,我想让他看到,残疾并不是什么事都做不了,我希望能帮助更多残疾人走出小圈子,看到人生的更多可能。”可是,教学的过程并不顺利,小张听不见、也不能说,两人完全无法交流,教学几乎没法进行。为了克服交流难题,王艳不厌其烦地用纸笔沟通,有时一个动作要重复讲解比画几十次、上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小张终于可以开剪了。

从此以后,黄来义夫妇开始陆续收徒,手把手为10多个辖区智力缺陷或肢体残疾的孩子无私传授剪发技术,教会他们要比正常人更加坚韧不拔地刻苦学习,要求他们自尊、自信、自强、自立地生活。这些跟随黄来义夫妇学艺的徒弟中,有3位已经自己开店做生意了。谈及这样做的原因,黄来义说:“看着这些孩子觉得不忍心,就想着让他们学到一点能够养家糊口的手艺,能有尊严地生活。”

现在,黄来义夫妇的儿子、社区的工作人员、10多名学艺的徒弟都成为了志愿者,加入到义务理发的队伍中。“我们建立了微信群,社区前一天通知好去哪儿办义剪活动,第二天一大早,大家就在店门口集合。”王艳说,加入的人多了,能帮助的人就更多,经常是辖区老人排队等着理发,“一站就是一整天,没人喊苦喊累。”

“我始终觉得自己所做的就是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献出的是我的一点爱心。我要一直把自己这微不足道的爱心,永远无私地奉献给那些需要我帮助的人,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心愿。”王艳说。

凡人善举如涓涓细流,汇聚成奋进的磅礴力量。每人做一点好事,足以点亮一座城市。黄来义、王艳夫妇虽身有残疾,却依然义无反顾地投身公益,帮助更需要帮助的人,三十多年不畏风雨,用平凡的举动带给孤寡老人、残疾人温暖,他们用点点滴滴的行动,帮助更多需要的人,阐释着人间大爱无疆,续写新时代的道德文明新篇章。(郭默巍 李果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9 2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安徽残疾夫妻理发师: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伞!
...,免费理发超1万人次。老邻居们亲切地称他们是“小巷理发师”。2023年,黄来义、王艳夫妻俩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用平凡的善举,书写着“身边好人”的故事。上午11点半,阳光里透着
2024-05-30 17:21:00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30多年来,一对残疾夫妻理发师,同心同力服务周边老人和残疾人——身残志坚,矢志不渝献爱心■ 本报记者 殷 骁“来义到了呀,快请坐,先喝口水!”10月16日下午,
2023-10-30 03:48:00
大皖正能量| 蚌埠一对夫妻照料残疾邻居24年,60多位居民被感动主动加入善举
大皖新闻讯 24载寒暑、7300多个日夜,蚌埠市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悉心照料残疾人邻居,一日三餐买药送医,不求回报,彰显大爱。空闲时间,他们还带头参加社区环境整治、路面执勤等各类
2025-03-10 19:42:00
参与公益活动 让8小时外更精彩
...着家常,一边耐心、细致地为他们修剪头发。看着经过“理发师们”精心修剪后的发型,老人们连声道谢,夸赞队员们手艺好、品德高。“对于社区一些上了年纪、行动不便的老人,我们还会来到老
2023-03-04 00:04:00
安徽天长:理发师叶玉华坚持28年的拥军情
...25日清晨,雪后初晴,寒风凛冽。安徽省天长市志愿服务理发师叶玉华,在清点了“爱心精剪挎包”物品后,驱车到永丰镇二墩村泥湖组,上门为102岁抗日老战士刘俊成义务理发。早在202
2024-02-26 17:06: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为不断完善蚌埠市养老服务体系,帮助老年人适应生活,今年以来,安徽省五河县民政局根据县情,依据蚌埠市加快实施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的实施方案,制订了详细的方案
2023-02-15 10:17:00
安徽蚌埠购房补贴降低认定标准:不限制新房建筑面积,放宽网签备案时间限制
安徽省蚌埠市风光 蚌埠市人民政府官网 图3月11日,安徽省蚌埠市发布《蚌埠市市区购房补贴实施细则》政策解读,《细则》在2023年10月12日印发的《关于支持合理住房需求提升服务效
2024-03-12 21:52:00
安徽蚌埠住房公积金政策迎九大调整:支持青年人购房需求,放宽购房提取范围
蚌埠市风光IC资料图4月1日,据微信公众号“蚌埠发布”,为进一步适应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的新形势,充分发挥住房公积金安居保障作用,助力安徽省蚌埠市人才战略,更好满足
2024-04-01 21:10:00
合肥一理发师义剪28年 残疾人和老人一律不收钱
...新闻讯 在合肥市蜀山区井岗镇十里店社区,有这样一位理发师,她长期坚持为残疾人和7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提供理发服务。她的善举在当地传为美谈,被群众誉为“最美理发师” 。她叫计恩
2024-03-11 13:03: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
【天眼问政】花7000元买590克石斛疑遭消费欺诈?涉事公司退款
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接到河南游客张先生反映,他与同伴在安顺旅游时,同伴周先生在贵州瀑之鸿商贸有限公司内,花费7000元购买了590克石斛
2025-08-26 21:47: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寻找图云关:37万人的追寻,与一场跨越80年的生命致敬
图云关,始建于公元1201年(宋宁宗嘉泰元年),贵阳“九门四阁十四关”之一,扼守出黔通湘桂的咽喉要道,人称“黔南首关”
2025-08-26 21:47: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樊伟宏 通讯员 边晓霞“医生,我胸口疼得厉害,还冒冷汗……” 凌晨2点多,一名35岁的患者被剧烈胸痛惊醒
2025-08-26 21:51: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浙大西迁:烽火中的贵州湄潭,如何成为科学家的摇篮?
当人们谈论诗画江南,总会想起西湖烟雨。而八十多年前,西湖湖畔有一群师生,背负家国命运,在烽火中西迁千里,最终扎根贵州湄潭
2025-08-26 21:46:00
南报网讯(通讯员郑瑞吴琳秦娟娟记者徐宁)截至8月20日,南化公司研究院自主研发的湿法制酸钒催化剂已在广东宏瑞30万吨/年湿法制酸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实现连续稳定运行75天
2025-08-26 08:09:00
央媒看太原千年古建与数字技术深情相拥,榫卯智慧在斗拱搭建的互动体验中缓缓苏醒……8月25日,《经济日报》视觉专版以《晋韵文博》为题
2025-08-26 06:47:00
南京育儿补贴申领通道开启系统试运行阶段采用订阅“邀约制”逐步开放南报网讯(记者王婕妤)今年7月,《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正式发布后
2025-08-26 07:38:00
“听语圆桌会”共话现代化产业体系
“听语圆桌会”共话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攻坚突破,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扫一扫,参与活动。□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刘安琪 通讯员李悦上周
2025-08-26 07:38:00
门诊统筹是个啥?报销比例咋算?
本报讯 欧阳兴、江西日报全媒体记者罗彩华报道:“感冒去社区医院花了150元,没报销;下个月去三甲医院查个血糖,花了180元
2025-08-26 06:38:00
让更多创新药在南京“首发”
挂牌运营八个多月,南京生物医药分中心已落地项目四十五个让更多创新药在南京“首发”研发人员正在600兆核磁机器上进行加样检测工作
2025-08-26 07:37:00
问政快报(2025.08.26)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8月24日,大江网《问政江西》共计收到帖文105条,其中,南昌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南昌县住房保障中心
2025-08-26 06:38:00
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在四川遂宁射洪圆满落幕
消费日报网讯(记者 冯举)涪江之畔,墨香氤氲。8月20日至22日,第四届青少年书画传习大会全省决赛暨嘉年华活动,在四川省遂宁市射洪市举行
2025-08-25 17:00:00
“星星人”价格疯涨,瞬间售罄!网友直呼:简直比黄金还离谱
二手炒到1400元,溢价达到3倍,当玩家还在追逐LABUBU时,泡泡玛特的另一个IP已经被黄牛炒出“天价”。8月21日晚间
2025-08-25 17:08:00
走进日照心脏病医院手术室——无影灯下的温暖守护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张颖手术室,是患者与死神竞速的“生命战场”,也是医疗技术与人文关怀交融的“守护阵地”。在青岛大学附属日照医院/日照心脏病医院
2025-08-25 17:20:00
莒县农商银行始终“以员工为中心”,从工作保障、生活关怀、成长助力等方面入手,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解决员工的急难愁盼,让员工感受到家的温暖
2025-08-25 1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