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社会

玩“塑料”,她们行!

类别:社会 发布时间:2023-03-09 05:5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中国科学报

■本报记者 甘晓

“我现在要开始煮一锅,先给它们炖上。”“注意火候!”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工程塑料实验室里,研究人员的日常对话像在厨房那样充满生活气息。他们将不同的单体聚合,得到高分子材料,做出高科技塑料钞基膜、高档跑鞋鞋底。

“这些产品成功出炉,离不开团队多年来在聚烯烃和长链聚酰胺材料方面的深耕。”该实验室副主任董侠研究员向《中国科学报》介绍。

2023年“三八”国际妇女节前夕,这支以女性科研人员为主的科研团队获得全国巾帼文明岗荣誉称号。

塑料钞不“塑料”

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了奥运会历史上第一枚塑料钞——20元面值冰上运动塑料钞。这是第一枚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塑料钞,特别是它的塑料基材科技含量高,一点儿也不“塑料”。

顾名思义,塑料钞就是用塑料薄膜印制的钞票。“虽然塑料薄膜在生活中很常见,但要做成钞票,必须克服材料软塌、油墨难以附着、容易热变形、静电严重等缺点。”董侠介绍。

因此,研制和生产塑料钞基膜的高分子薄膜困难重重。在中国取得成功之前,世界上只有澳大利亚和英国拥有这一关键技术。

2011年起,工程塑料实验室主任王笃金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在科技部“863计划”重点项目和中科院“弘光专项”的支持下,对塑料钞基材“卡脖子”难题进行了10多年攻关,实现了工业化稳定生产。

作为项目核心骨干,董侠喜欢用“做饼”类比制作塑料钞基膜的过程:“面粉”是创制的高分子原料配方,“多层饼”是主体与表面结构设计,“擀饼”是双向拉伸加工工艺,随后作为“大饼”的薄膜会变得刚柔平衡,“烤饼”是进行表面极性处理。经过上述步骤,一张适合印刷的透明薄膜“大饼”就做好了。

“从配方开始,到实验室吹出40厘米宽的薄膜,再到车间里工业上放大到接近9米的薄膜,全过程都是从我们实验室走出来的。”看到冬奥会塑料纪念钞上独特的冰雪变幻效果,董侠深感自豪。

这几间面积并不大的实验室似乎成了“撬起地球”的那个支点。除了塑料钞外,他们还撬起了国产高端跑鞋的世界。该团队青年科研人员朱平介绍,自2014年起,面向高端跑鞋对塑料鞋底超轻、高弹的需求,研究人员从分子设计开始,创新长链聚酰胺的排列方式,得到全新配方,再通过类似爆米花的“超临界发泡”形成蜂窝状材料,供进一步加工应用。

经过8年攻关,实验室在合作企业建成百吨级生产线,目前已实现稳定供货,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国潮’高端跑鞋已经用上了。”朱平透露。

从科学中来,到产品中去

化学创造美好生活,是整个团队始终怀揣的理想。多年来,他们一直努力探索让基础科学研究的成果既上“书架”又上“货架”。

带着实验室设计出来的高分子配方、生产线放大方案,科研人员常年奔走在全国各地的生产车间。他们时常会遇到一些“怪事”。比如,早在2002年,团队正在攻克用来纺织土工布的聚丙烯高强丝制造难题,正在做博士后的董侠参与了这项工作。生产高强丝的快速取向和结晶过程经常不稳定,就像“靠天吃饭”。

当时,在课题组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徐端夫的指导下,科研人员又回到科学问题中去。“最后,我们从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的基本问题出发,证实结晶过程与温度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才从根本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董侠说。

令董侠感受更深的一次经历来自攻克生物发酵法二元酸为原料的长碳链聚酰胺工业化制备难题。多年来,团队面向国家重大需求,设计合成全新结构的长碳链聚酰胺材料及其弹性体,系统研究了其聚合反应动力学、聚合工艺条件和树脂特性,为这一新材料实现工业化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他们协助企业建成国内最先进的万吨级聚合装置,打破了我国一直以来长碳链聚酰胺材料98%以上依赖进口的局面。

“成功的秘诀就在于我们实验室自主设计发明的200毫升聚合釜。”董侠表示,“我们通过这个小小的聚合釜,把化学反应中的传质传热机理,也就是反应动力学的基础科学问题搞清楚了。”

“基础研究创新为基,关键技术突破为用。”作为中国科学院大学授课教师,董侠在课堂和学术报告中,常常把这句话放在PPT显眼的位置。

不分男女都奉献

“董老师,我要去接孩子了。”采访进行到一半,团队中为数不多的男成员朱平向董侠请假。

“我们团队一直是女研究人员比较多,但带孩子从来都不只是妈妈的专利。”董侠说,“生活上,男研究人员、女研究人员都是能手,既管孩子又顾工作。”

在团队年轻成员看来,这得益于前辈带了一个好头。就拿徐端夫来说,他热爱做饭,每年春节的年夜饭都亲自下厨。

做起科研来的奉献精神,团队中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性别之分。王笃金经常在实验室忙到后半夜,董侠总在实验室和企业间连轴转,研发任务紧急时,团队成员都会坚守岗位,不分节假日。

在女将居多的团队中工作,朱平的感受是,“不管男女,和我同龄的‘80后’研究人员都同时面临科研和家庭的双重压力,但团队氛围既轻松活泼,又严肃认真,给了我们很大的支持。”

对科学事业的热爱是他们共同的初心。“有人开玩笑说羡慕我们在印钞票,但我们眼里那只是科学,不是钱啊!”董侠说。她表示,研究团队将继续秉承原始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协同发展的科研理念,在高分子科学和材料领域奋勇前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09 08: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料在大海中大量漂浮,已经成为社会问题。该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重现了两种情况比较严重的污染环境。一种是将深海鱼饲养在每公升水中含有微塑料500微克的水槽中,另一种是将摄取了微塑料
2022-12-30 20:11:00
青岛科技大学汪传生教授科研团队:为实现“碳中和”贡献力量
...为我国橡塑行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橡胶连续混炼实验室、橡胶挤出实验室、橡胶裂解检测实验室、橡胶基础测试实验室……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1号楼北侧三层楼房里,分布着大大小小
2023-05-11 11:31:00
科学家首次获得纳米塑料清晰图像
...够更好地穿透生物体的组织。”Tengfei Luo的团队此前利用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塑料颗粒进行毒性研究,以调查它们对海洋生物的影响。但实验室合成的纳米塑料在形状和成分上都高度一
2024-02-21 02:04:00
...多少微塑料,研究人员分离了部分薄膜,并将它们暴露于实验室的干湿循环中,以模拟小溪周期性涨水时可能发生的情况。结果显示,微塑料生成率比实验室模拟的垃圾填埋场、海水和海洋沉积物中
2023-04-17 01:26:00
40年橡胶老兵研制出自修复轮胎
...一技术提出质疑。汪传生就带领团队死磕转子,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经常白大褂进实验室,黑大褂出,每天都在研究什么样结构的同步转子最好。汪传生和团队研制出了几十对转子,寻找在保证混炼
2023-08-23 00:09:00
一只塑料袋的中国式绿色发展突围
...化剂,二者缺一不可。”中国化学环保研究院可降解材料实验室把PBAT高效催化剂及合成工艺改进、PBAT下游改性应用、PGA聚乙醇酸技术开发等作为重要研究课题,聚焦提高产品质量性
2023-03-16 11:32:00
三管齐下解决塑料污染危机
...开发新品三管齐下解决塑料污染危机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人员在测试塑料降解酶。图片来源:《自然》网站鲁特巴彻小组开发的生物塑料(白色粉末)位于其他塑料(如PET和聚乙烯)上。
2023-04-20 02:37:00
...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省部共建生物催化与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湖北洪山实验室郭瑞庭教授团队,通过研究利用结构生物学和酶学等技术,发现角质酶可以实现高效降解多聚物PBAT,同时阐明
2023-04-25 01:28:00
改造细菌吃进塑料吐出“蜘蛛丝”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和阿贡国家实验室科学家携手,对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改造,使其能将塑料垃圾转化为可生物降解的“蜘蛛丝”。得到的丝蛋白与蜘蛛织网用的丝相似,有望应用于
2024-01-29 09:09:00
更多关于社会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