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保山日报
龙陵:
升级改造乡村文化“粮仓”
近年来,龙陵县聚焦“建强、管好、用活”农家书屋工作思路,积极探索农家书屋提质增效的新路径,不断提升农家书屋服务效能,让其成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大粮仓”。
在腊勐镇大垭口社区黄家水井小组的松山书屋内,村民杨善波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书。2021年他种植的20余亩豌豆得了褐斑病,通过阅读,他在书中找到了办法,解了燃眉之急,自此,他便成了松山书屋的常客。
“看了这些书以后,我才知道不管是养鸡、养猪还是种植农作物,里面的讲究多着呢。现在看来,没有知识,只凭借老经验是不行了。”杨善波指着手里《豌豆丰产栽培技术》的书籍说道。
松山书屋内设藏书阁、阅览室、“悦”读长廊、沉浸阅读广场等功能区,拥有藏书8600册。为了让农家书屋成为群众的“致富学堂”“精神粮仓”,大垭口社区在图书配置上下了不少功夫。“我们书屋的图书除了配置少儿类、政经类、文化类等书籍,还根据大垭口社区重点产业发展配置了种植、养殖等书籍。同时还会征求群众意见,把群众喜欢看、看得懂的书籍摆在书架上。”大垭口社区村民委员会主任李蕊腊告诉记者。
为了让书屋聚人气、有活力、有作用,腊勐镇在书屋的硬件和软件上都融入了抗战文化元素,打造了集红色文化传承、休闲阅读、宣传宣讲为一体的农家书屋。“通过在书屋开设红色文化传承、金色产业技能等课堂,我们的小书屋成了群众增长知识、提升技能的‘大讲堂’,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腊勐镇宣传委员杨云蓉介绍。
施卫亿是腊勐镇大垭口完全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参加了学校和社区组织的红色文化传承课堂后,他高兴地说:“书屋里的书籍非常丰富,我学到了许多课本以外的知识,还和同学们分享了阅读红色故事的感受,真的非常开心。”
龙江乡清塘农家书屋位于赧等社区清塘3A级旅游景区的核心位置。书屋在建设时采用了古朴而传统的木架结构建筑方式,两侧采用了落地窗式设计,与周围的清塘美景交相辉映。
赧等社区清塘村的村民张国柳,在龙江乡政府工作,闲暇时间,她都会到清塘书屋看书。她说:“我们这里环境优美,非常安静,充满诗情画意。每次来这里看书都觉得非常享受,读书效率也大大提高了。”
随着慕名前来的游客不断增多,许多游客在游览清塘美景的同时,也会纷纷驻足古色古香的清塘书屋,感受当地的人文气息和风土人情。针对这一变化,龙江乡政府也积极筹划书屋的升级改造。
“清塘农家书屋从投入使用到现在已有十多年时间,里面的一些设施有些陈旧,我们还将不断提升改造硬件设施,丰富图书种类,提高服务质量,为大家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阅读空间。”龙江乡宣传委员王艳美表示。
在清塘书屋,你总能看到一个繁忙的身影,那就是图书管理员王从敏。对于第一次来的村民,她都会热情地向大家推荐一些合适的书籍,用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人爱上阅读。
龙江乡勐柳社区村民何佐芬长期在赧等社区工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清塘看到很多和自己相熟的人都会到这里看书,于是她也兴致勃勃地参与进来。她说:“管理员的服务非常好,会推荐一些适合我的书,经常来看书能学到很多知识呢。”
近年来,龙陵县始终将农家书屋建设作为民生工程来抓。经过多年发展,全县已建设了122个农家书屋,实现了行政村(社区)农家书屋全覆盖,打通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龙陵县文化和旅游局文博股股长杨明薇介绍,龙陵县在推进全民阅读工作中,主要在服务方式上求转变、在创新全民阅读活动上下功夫,在守好阵地服务的同时,延伸服务触角,深入推进全民阅读,才能更好地满足广大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如今,农家书屋成了村民们爱去的“充电屋”和“致富站”,它走进了村民的生活,贴近了百姓的心灵,成为新时代文明乡村的一张新名片,也播种下一个个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周青侯云鹏杨云蓉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3 17: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