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历史上唯一被百姓称为“慈母”的男人,爱民如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8 13:41: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唯一被百姓称为“慈母”的男人,爱民如子

导读:在我们印象中慈母似乎都是春风化雨、温柔博爱的形象。男人似乎与这种形象不怎么搭边,何况在古代,阶级分明,一个官员究竟是如何的爱民如子才会被百姓称之为“慈母”。这个官员又是谁呢?他就是隋朝辛公义。

被称为“慈母”的辛公义不仅爱民如子、温和端雅,而且机智善辩、明察秋毫、不畏强权。辛公义幼年丧父,学习勤奋刻苦,讲论时妙语连珠,后来又屡立战功,深受杨坚赏识。开皇七年,他被派往马场,检查各马牧的工作,这原本并不是一件多么复杂的任务,但对待工作兢兢业业的他没有草草检查了事,而是明察秋毫,查获隐藏的马匹十多万匹,受到皇帝盛赞。

历史上唯一被百姓称为“慈母”的男人,爱民如子

开皇九年,辛公义被任命为岷州刺史。当地有个很奇怪的陋俗:很怕疾病。正常来说假如一个人患病,全家人都应该照顾他,嘘寒问暖,直至病愈。但当地情况正好与此相反,如果一个人患了疾病,人们都躲着他,哪怕亲近如父子夫妻之间也互相不看护照料,一点亲情道义都不讲,因此病人死亡率极高。辛公义对这种状况非常忧心,他立志革除这种陋俗。于是他迎难而上,分别派遣官员巡行管辖地区,凡是发现患病的人都用床运来安置在厅堂里。以致夏天流行瘟病时,病人有时候多达几百人,厅内廊下全都被住满。

历史上唯一被百姓称为“慈母”的男人,爱民如子

对此,辛公义不闪不避,甘冒风险。他亲自摆放一张榻,独自坐在里面,从白天到黑夜面对病人处理政务。所得俸禄全部用来买药和请医生为他们治病,亲自劝他们进食,因为他的举动病人大多病愈。之后他便叫来病人们的亲属,教导他们说:“每个人的生死都各有命数,并不是和病了的亲人互相关联着的。并现身说法:过去病人之所以大多病重而死,是因为没有人照料的缘故。现在我将患病的人聚集起来,我坐卧都在其中,假如说要传染,我怎么能够还好好地活着?病人又是怎么一个个痊愈的呢!你们不要再相信那些无稽之谈了。

历史上唯一被百姓称为“慈母”的男人,爱民如子

病人的亲人听完他的话都很惭愧,纷纷对他道谢并领走了各自的亲人。从此以后,再有人患了病,病人就争相跑到辛公义的府衙,如果病人家没有亲属可以照料他,辛公义便将病人留下疗养。人们逐渐互相关爱,原先的陋俗被革除了,全境的人都称呼他为“慈母”,可谓实至名归。他爱民如子,对待豪强却毫不手软。仁寿元年,巡视扬州时,皇帝亲孙子的面子也不卖,坚持秉公执法,后因此被中伤革职,后又复职。大业八年,领军从征,死于柳城郡。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8 15:45:4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盘点中国古代二位可为后世楷模的继母
...得三春晖。”子女的孝心就像微小的细草,如何才能报答慈母如春天阳光般伟大的养育恩情?诗中的“慈母”适称于天下所有的母亲,当然也包括继母。图为《升平乐事图册.独占鳌头》。(公有领
2024-05-06 19:10:00
高开道子女如何传承父亲的英勇精神
...次子。他继承了父亲的忠诚和正直品质,为民请命,深受百姓爱戴。在北魏末年,社会风气败坏,官员贪污腐化。而高公义却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为官清廉,为民办实事。他的善举,使得百姓安居乐
2024-12-09 20:58:00
历史上爱民如子的皇帝,第三个是李世明,第一个竟然是他?
人们对于皇帝的印象大部分都是华贵和专权,很多的皇帝根本就不在乎子民的死活,这些皇帝被人们称为昏君或者暴君,但是也有一些皇帝在历史上以贤明著称,这些皇帝也基本上对于自己的子民态度很
2023-01-06 15:51:00
爱生如子,桃李芬芳!济南中学家长送锦旗谢师恩
...升班)的几位家长代表,专程赶到学校,将镌写有“爱生如子,潜心育人,桃李芬芳,师恩难忘”的两面锦旗送到副校长孟照辉和班主任王志会的手中,并竖起大拇指,为济南中学点赞,感谢学校对
2023-06-05 17:53:00
揭秘传奇英雄高开道的多重身份
...污腐化。而高开道却始终坚守道德底线,为官清廉,深受百姓爱戴。因此,人们称他为“高公义”。3.高文举高文举,是高开道的又一个别名。这个别名源于他的文学才能。高开道自幼酷爱文学,
2023-10-07 19:19:00
他是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却被列入《神仙传》,发生了哪些神奇事?
...,但在小编看来,这恰恰证明了栾巴是个不信鬼神、爱民如子的贤明官吏。1800多年前的栾巴能做到这一点,是不是很神奇?舍身死谏终不悔。栾巴在各地任职,都“所在有绩”,后来升到尚书
2023-04-25 11:44:00
北宋宰相吕蒙正为喝一碗鸡汤,厨子每天杀100只鸡
...君子楷模。此可对比唐代李绅,以为鉴戒。一、吕相爱民如子每遇灾难必悲天怜人洛阳城内,笙歌不绝于耳。这日清晨,吕府中已笼罩在一片繁忙中。“哎呀,小心些,莫把汤水溅出来。”厨房内,
2024-01-07 18:13:00
...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医院的医生每周也会轮流巡诊,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现在比较方便,因为现在有区级医院的医生在这里坐诊 而且也不排队,很方便,几分钟就搞
2024-04-24 15:05:00
四川彭山:小柑橘撬动大发展
...夫,加大水果种植的宣传和种植技术的培训力度,动员老百姓种出好果、种出效益、种出品牌,推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夯实产业基础。(邓凌瀚)
2023-05-11 16: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