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2-29 05: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崇祯时期的门户之争系继天启年间而来,而启、祯之际的权力转移,改变了天启时的门户力量的对比。明思宗从魏忠贤手中收回朝政大权,并将之处死后,在一段时期内,其遗党大部分仍在朝中,其势犹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对阉党一派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打击。崇祯元年(1628年)上半年,在大学士刘鸿训的帮助下,阉党人物杨维垣、李恒茂、杨所修、田景新、孙之獬、阮大铖、徐绍吉、张讷、李蕃、贾继春、霍维华等先后被斥。接着,“钦定逆案”,给阉党以致命的一击。这一举动缘由御史吴甡等倡议而开其端。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崇祯元年十二月,吴甡上疏说:“京察在迩,恐遗奸未尽,借察以掩其奸。若辈非考功之法所载也…此辈若溷入察典,非法之平。宜命部院科道汇叙前罪、职名,各注事实,合疏请旨,特赐处分。”明思宗认为其言可行。于是指令大学士韩炉、李标、钱龙锡等确定从逆名单。韩炉等为人宽厚,不欲广搜树怨,仅以四五十人报上。明思宗嫌少,令再议。韩炉等“又以数十人上”,明思宗仍嫌太少,“令以赞导、拥戴、颂美、谄附为目”,重新拟定,且指出:“忠贤一人在内,苟非外廷逢迎,何遽至此!其内臣同恶,亦当入之。”韩炉等表示“外廷不知内事”,明思宗当即驳回,说:“岂皆不知,特畏任怨耳。”一天后,明思宗再召韩炉等“人便殿。案有布囊,盛章疏甚夥”,告之“此皆奸党颂疏,可案名悉入”。

由于明思宗态度相当坚决,一个包括了绝大部分阉党成员的逆案名单,终于在崇祯年三月被确定下来,并以诏书的形式公布于全国。列入这个名单的有:首逆凌迟者魏忠贤、客氏二人,首逆同谋决不待时者崔呈秀等六人,交结近侍秋后处决者刘志选等十九人,结交近侍次等充军者魏广微等十一人,交结近侍又次等论徒三年输赎为民者顾秉谦等一百二十九人,交结近侍减等革职闲住者黄立极等四十四人。此外,还有“忠贤亲属及内官党附者”五十余人。“逆案”之定,极为沉重地打击了朝中阉党的势力,使整个崇祯一朝中,阉党一直没能重新恢复元气。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明思宗打击阉党的举动,使得与阉党紧密相关而又绝对对立的东林派,自然而然地成为被肯定的势力,从而东山再起。崇祯元年(1628年)春,编修倪元璐首先上疏,称颂“东林,天下才薮也,而或树高明之帜,绳人过刻,持论太深,谓之非中行则可,谓之非狂狷不可”,从而打破了魏忠贤专权以来,东林派被官方诬为“邪党”的局面。随着东林派的昭雪,东林人士得以渐渐重返官府,史载:“自元璐疏出,清议渐明,而善类亦稍登进矣。”同年四月,倪元璐又上疏请求焚毁以攻击东林党人为能事的《三朝会典》;五月,明思宗下令执行。这更为东林人士的再起创造了有益的环境。不久,“东林大盛”的局面得以继天启初年之后再次出现。截止到崇祯二年(1629年)春“定逆案”,东林派的势力远远压倒了阉党。

不过,这并不是说阉党一派从此不复存在了。当时,由于种种原因,一些阉党分子在定逆案时漏了网,有的甚至还留在官府之中。如右庶子杨世芳即是一个漏网的阉党,他是韩炉的“姻家”,因而得到了包庇。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另外,“素附珰,仇东林”的吏部尚书王永光及由阉党杨维垣等引进的御史史高捷等,都是著名的漏网阉党。那些正式列名逆案的阉党分子,一般说来,对于自己的失败也并不甘心。这样,两派的斗争势必还要进行下去。两派斗争的前途如何?倘若没有外力干涉,其结果当是出现东林派专权、阉党趋于消灭的局面。但实际并非如此。因为当时出现了外力干涉,这个外力便是明思宗。明思宗不同于对政务不感兴趣的明熹宗,他对政务很关心大权一直握在自己手中不肯些许放松。于是当时的门户之争就深深地受到了他的态度的影响。为了巩固自己乾纲独断的政治地位,对于士大夫的门户之争,他采取了两点方针:一是已经颁示天下的“钦定逆案”,始终坚持不动,不许翻案;二是禁止臣下互相党附、分门别派。崇祯元年(1628年)春天,倪元璐的一个奏疏中曾说:“陛下明旨曰‘分别门户,已非治征’,曰化异为同,日天下为公’。”这便反映了明思宗不喜士大夫分立门户的立场。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崇祯二年(1629年)三月二十五日,“钦定逆案”颁布后不过十天,发生了户科都给事中解学龙弹劾蓟抚王应豸一事劾疏中除“克响激变”的内容外,还有指责王系“魏珰私人”之语。明思宗阅后说:“应豸克饷虐兵,罪在不赦。何必又引魏党所私!”在这里,明思宗对劾疏中指责王系“魏珰私人”表示不满,也表现出了他对统治集团内部分别门派的反感。明思宗对待统治集团内部门派之争的这两条方针,虽然无法达到根本消灭这种争斗的目标(政界一旦出现门户,不经过相当长的时间,其对立情绪是不可能靠强迫命令而消除的,这是一般规律),但限制了阉党势力的迅速恢复,也使得东林派无法无限扩展自己的力量,使之不可能像天启年间的阉党那样垄断朝廷大权;此外,两者争斗的规模,也不可能发展得太大。

崇祯年间门户之争:权力转移与阉党东林派的角力

这样,崇祯年间的阉党和东林派的门户之争,便处在了长期的或明或暗的断断续续状态之中。从总体上看,阉党处于劣势,但对手并不能将之消灭。另外,如前所述,由于明思宗刚愎自用而好虚荣,给奸佞之徒窃取官位创造了条件;而这些奸佞之徒因其有为人奸佞的坏毛病,便往往与较为正直的东林派格格不入,对于邪恶的阉党分子则经常是一拍即合,同气相求。

于是,这一时期统治集团内部的门派之争又具备了如下一个特点:旧有的阉党分子在对东林派的斗争中,常常得到新进入政权的奸佞之徒的支持,甚或形成新的邪恶集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2-29 08: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东林党和阉党之争是明朝走向灭亡的原因吗?
...也有照顾辽东局面,红夷大炮都是东林党买来的。再来说崇祯朝吧,魏忠贤下台,东林党执政了确实不假,但别人也就掌权一两年不到,崇祯是很反感文官结党的,东林党自然在崇祯朝捞不到什么好
2023-01-08 21:45:00
从魏忠贤到黄立极:明朝内阁的权力更迭与斗争
...,他是太监。最终,明熹宗的弟弟信王朱由检登基,史称崇祯皇帝。据《明史·阉党传·魏忠贤》记载:七年秋八月,熹宗崩,信王立。史料中虽然寥寥数语,但其中的过程却是暗流涌动,甚至是惊
2024-03-28 14:14:00
明末东林党与阉党之争:权力斗争背后的太监与文臣
...大太监王安就属于东林党,而“阉党”更是以文臣为主,崇祯钦定“阉党”逆案之时,逆案名单共有二百五十八人,其中绝大多数是文臣,太监只有寥寥数人,这些文臣也都是学而优则仕的进士、文
2023-11-04 07:21:00
最后一个汉人统治的封建政权,大明王朝究竟是为何灭亡的呢
...和张献忠所领导的军,队,李自成更是一路冲锋陷阵,把崇祯给赶出了京城,逼得明朝末代皇帝在煤山上吊自缢。可是这时的农民阶级虽然打赢了不少战争,但是土地仍然掌握在贵族阶级的手上,因
2024-03-18 21:03:00
魏忠贤权势熏天的时候,为何明军能战胜皇太极呢
...的推进战略;后期任由袁崇焕督师辽东。与后来袁崇焕与崇祯皇帝君臣相误的情形对比,袁崇焕与魏忠贤的关系至少是和谐的,袁崇焕在天启年间的几次战功都是在魏忠贤掌权时取得的。 崇祯朝
2023-07-05 06:49:00
明朝臭名昭著的阉党和东林党,谁该为明朝的覆灭负责呢
公元1644年,闯王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于煤山,明朝灭亡。按照王朝周期论,一个已经传承了将近三百年的王朝走向灭亡并不是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可是,偌大的一个帝国轰
2024-08-01 21:16:00
详细介绍明思宗朱由检
...五子,明熹宗朱由校异母弟,母为孝纯皇后刘氏。别称:崇祯帝、明思宗、明毅宗、明威宗、明怀宗、明烈帝、明端帝、明愍帝。天启二年(1622年),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
2024-04-30 22:23:00
阉党内阁首辅黄立极的权力斗争:东林党的覆灭与辽东局势的恶化
...,并且三次连续领衔劝进。在朱由检登基后,他的年号“崇祯”也是由黄立极所拟定的,而这件事,成为了黄立极人生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后世很多人都认为黄立极是阉党的鹰犬,笔者对此并不否认
2023-09-29 15:40:00
崇祯为何一定要弄死魏忠贤
...耳濡目染,对魏忠贤一伙,当然也就没有什么好印象了。崇祯皇帝,登基之后,为什么一定不放过魏忠贤呢?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政治需要,刚登基的皇帝,总是需要树立威信,给予百官恩德。
2023-05-15 19: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