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08-21 17:08: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多方位展现文物之美文化之美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日前拍摄的清东陵保护区俯瞰图。通讯员杨建萍摄

“文物修复的过程是一次与历史的对话。中华清东陵古访研学游欢迎您!”7月18日,清东陵保护区微信公众号发布一则主题为“我在清东陵修文物”的文化体验活动征集启事。

在1个月的时间里,500多名大中小学生报名参加。

“零距离体验文物修复,为破损的文物‘疗伤’,让它们得到重生。这个暑假过得有意义!”保定理工学院学生刘映娴参加活动后说,保护文物、守护好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宏大、体系最完整的帝王陵墓建筑群,清东陵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历史,一草一木都蕴藏着文化。近年来,清东陵保护区始终突出文物保护这一核心,按照“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让清东陵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全方位保护——守好历史文化瑰宝

8月15日,清东陵景区林木苍翠,空气清新,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

10时许,随着游客增多,景区广播里传出温馨提示,提醒游客进入景区保持安全间距,文明有序参观。

在裕陵隆恩殿外,清东陵文物管理处保卫科科长李海光通过手机监控平台,一边调度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做好提示等服务工作,一边安排安保人员加强巡护。

“在清东陵80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有单体古建筑662座,各类馆藏文物近3000件,且都分布在野外。千方百计呵护好这些文化瑰宝和自然珍宝,是我们的责任与使命。”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刘艳海说,怎样确保文物安全,成为清东陵探索文物保护路径的永恒课题。

牢固树立文物安全是文物工作的底线、红线、生命线的意识,清东陵保护区不断加大文物保护力度,压实文物保护责任。

为依法科学有效保护清东陵,省人大常委会于2018年修订《清东陵保护管理办法》。2023年1月,《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经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正式发布。

为有效保护好这些广布于野外的文物,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多措并举,不断加大人力、物力保护力度,确保文物安全。

午夜时分的清东陵,静谧替代了喧嚣。

然而,陵区里工作并没有停歇——安保人员不间断地巡逻于古建筑群之中;监控室里,值守人员在屏幕前监控着摄像头覆盖的每个角落。

据刘艳海介绍,为增强值守力量,在河北省文物局、唐山市和遵化市的鼎力支持下,清东陵公安分局、综合执法局、执法大队3支队伍相继成立。与此同时,清东陵保护区建起督查巡查队伍,进一步完善安防监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安消防一级指挥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安保、消防能力,强化文物本体安全的科技支撑,实现人防、技防、犬防的文物安保模式。

为构建科学有效的文物保护体系,清东陵所在地遵化市出台《清东陵文物保护一体化工作方案》,将清东陵保护区划分成6个片

区,对片内文物本体安全、文物环境巡查与管护、森林防火等实施文物保护网格化管理。同时进一步延伸清东陵保护区文物保护防线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对清东陵的662座单体建筑进行一体化保护,而且把辖区范围内列为国保、省保、市保和县保的明长城等71座不可移动文物全部纳入网格化保护范围。

“目前我们正着手对15座陵寝开展数字化扫描、解构、上传、重组,在线上充分还原文物原貌,为文物保护打下坚实基础。”刘艳海说。

提升展示传播水平——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清东陵气势恢宏,建筑形制、布局独具特色;清东陵内葬有161位历史人物,是研究清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学、艺术的样本。”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副主任赵英健说,依托这些宝贵的历史文化与自然遗产的“活化石”,清东陵保护区积极探索,打造集考古挖掘、文物修复、建筑鉴赏等多种课程的研学体验空间,将文物知识转化为立体场景,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引导游客在实地参与体验中感受历史文明、增强文化自信。

据介绍,围绕古建筑和历史人文两个主题,清东陵保护区建立京津冀高校古建筑研学游联盟,而且以趣味性、教育性视角编排课程,组织“神秘宝藏—考古研学剧本游”“文化访古—探索泱泱中华文化”等寓教于乐的文化体验项目。同时还推出“慈禧书画作品展”“康乾盛世文物展”“清史警鉴苑”等有趣有料的文物展览,吸引大量青少年学生前来参观研学。

今年1月,清东陵保护区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建立“东方营造思想”工作站,通过打造数字孪生场景、硕士培养基地、研学驿站、传播中心四大平台,实现清东陵的多元发展突破。

积极探索文物研究阐释和展示传播新路径,清东陵深入挖掘梳理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历史史实与文物价值,策划推出景陵三殿文物展;打造集特色美食文化与沉浸式演出于一体的国风家宴秀、集历史演绎与祭祀礼仪于一体的大型实景演出等系列活动;举办“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清东陵福地踏青摄影大赛,全方位展现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的文物之美、文化之美、古建之美、风光之美。

一座清东陵,半部清朝史。“清东陵中所埋葬的帝后、贵妃、公主等历史人物,本身就具有传奇色彩。”赵英健说,解开这些“千古之谜”,需要丰富的历史知识。如今,清东陵保护区很多工作人员都成了清史研究学者,他们不仅撰写、出版《清东陵的满族》《清东陵密码》《清朝帝后的最后归宿》等专著和学术论文,还走上各地文化讲坛及高校讲台举办专题讲座。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8月15日,清东陵保护区安保人员利用智能巡查设备对定东陵东配殿进行巡查。河北日报记者王育民摄

景村共建——文旅兴业产业富民

清东陵作为皇家陵墓,周边遗留下大量守陵人后裔与相关村落。目前,清东陵陵区范围内有22个行政村,2万多名居民,陵区内村庄众多,既是保护区又是居民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与文物保护交织在一起。

为更好地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按照《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2035年)》要求,调整、确定了清东陵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区划范围及坐标,保护范围增加了一般保护区,进一步加强文物本体及周边的保护,建设控制地带从原有的两级调整为三级。

“建设控制地带调整为三级,目的是分区分级布局产业经济,更好地服务民生。”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规划建设局局长王权介绍,一类建控地带是文物周边与紧临区域,该范围通常以文物资源、特色民俗等展览展示内容为主;二类建控地带与文物区有一定距离,该区域规划则以餐饮、民宿等服务项目为主;三类建控地带为清东陵服务基地及周边,可以发展优质文旅产业,以产业发展带动民生建设。

遵化市的“银器小镇”马兰峪镇就坐落在清东陵保护区周边。

“遵化银器产业源于清东陵的修建,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遵化市马兰峪镇党委副书记杨晓东介绍,特别是从乾隆年间开始,一批批能工巧匠陆续在马兰峪镇一带落户,使皇家银器制作技艺在此得以传承,“目前,该镇有银器加工企业120余家,产业年销售收入10亿余元。”

“八大碗、大饹馇,正宗宫廷风味儿……”每到中午“饭点儿”,东陵满族乡裕小村村民郭万宝都会热情地招呼游客到自家小院儿品尝美食。

“依托清东陵这块‘风水宝地’,我们这个过去的守陵村吃上‘文旅饭’。”郭万宝告诉笔者,由于紧临清东陵保护区,如今村里有80%的家庭和自家一样开起了民宿、农家院。

该村党支部书记李铁君介绍,村里目前正深挖满族文化,打造特色村庄,在让游客领略满族农家淳朴的民俗乡风的同时,为本村村民提供更多增收致富途径。

据了解,本着景村共建原则,清东陵保护区管委会根据所辖村庄的历史形成特点、民风、民俗等,深入挖掘、梳理与打造其文化特色,先后建成了“守陵人家”博物馆,官房、裕小“村史馆”等文化景点,展示满族人生活起居、民族特色和守陵村历史演变过程,依托其所在村落的特色,打造美食、民宿等与旅游要素相关的产业。

“目前,清东陵的区域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世界文化遗产元素逐渐融入村民和游客的衣食住行中。”赵英健说。(河北日报记者汤润清、王育民 通讯员袁媛)

唐山清东陵保护区探索创新文物保护利用路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1 23:45:1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清朝灭亡后,为何爱新觉罗的后人不去清东西陵祭拜他们
...那肯定是有的,数量还非常多,可是为什么他们却没有去清东陵或清西陵大张旗鼓的举行祭拜仪式,宣扬自己的存在呢? 其实在民国时期,还仍有许多爱新觉罗的后人不甘沦为普通人,总是时不
2024-05-21 21:27:00
清朝灭亡后,为什么还有守陵人
...埋葬在了清西陵和清东陵的,现如今两个皇陵已经成为了文物保护对象。清朝入关的第一位皇帝顺治埋葬在了清东陵的孝陵。无论是清东陵还是清西陵,它们的规模都是庞大的,同时皇陵中拥有数不
2023-08-05 21:28:00
...。马兰峪镇位于长城脚下、燕山南麓,毗邻世界文化遗产清东陵,是一个以满族为主,汉、回、蒙、壮等多民族聚集的乡镇。2010年,马兰峪曾经作为唐山市唯一的小城镇代表,在上海世博会中
2024-04-05 21:29:00
旺而有序,精彩纷呈!遵化市“五一”文旅市场热度飙升
...游项目建设,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亮点频出,文物保护和非遗传承扎实推进……一系列特色文旅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体验。未来,遵化市将继续聚焦游客需求,强化品牌建设,推动文
2025-05-06 23:18:00
(走进中国乡村)长城脚下的官房村:守护边关遗迹 传承满族文化
...军军官住所,故称“官房”;清代,这里是护卫皇家陵园清东陵官兵的绿营。4月11日,河北省遵化市马兰峪镇官房村门楼一角。赵亮 摄清史专家李寅介绍,清军入关后,在官房村西修建清东陵
2024-04-14 21:26:00
王爷墓残碑变衣帽架现身798艺术区
...子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去世,时年39岁。愉恪郡王原本葬于清东陵以东约30公里处的河北省遵化市北峪村,然而一件疑似其墓碑残件的石刻,近日却出现在北京798艺术区的一个展览上,
2025-02-17 09:33:00
...的守陵村落数据资料库,并深入挖掘文物价值,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据了解,华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乡村振兴工作营自2019年成立以来,已组织志愿者走访特色
2024-07-30 17:56:00
清朝已覆灭百年,守陵人为何还在
...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后来清东陵被列为了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守陵人也获得了一定的补助,但是补助的数额不太多。改革开放后,国家对文物遗迹愈加重视,清东陵文物保管所升级为清东
2024-06-15 16:49:00
老农潜伏东陵十余年,几个月几乎搬空东陵,专家:比孙殿英还狠
...帝陵的规定,却是毫无疑问,他们有着保护的职责。然而清东陵自顺治皇帝起始,便是皇家禁地。里面不仅安息着清朝历代以来的先帝、后妃,更有着不计其数的宝物。随着清朝的威严扫地,不少人
2024-10-11 20:26: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长江奔腾,光影绽放。10月30日晚,夜幕垂落宜昌奥体中心,星光与灯火交织,人潮与江潮共涌。2025长江文化艺术季闭幕式
2025-11-03 23:49:00
吉林教育名家李颖同志逝世:毕生践行生命教育 深耕基础教育数十载
11月3日,中国吉林网、吉刻新闻记者从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官方公众号获悉,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知名专家、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
2025-11-04 00:05:00
2025贵商大会丨粤企入黔 共创数字产业新机遇
11月3日,作为2025贵商发展大会暨粤企入黔产业合作对接会重要活动之一的贵州数字产业合作交流座谈会在贵阳国际生态会议中心举办
2025-11-04 00:19:00
吉林非遗+国粹京剧 吉林省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点亮长春光华学院
由中共吉林省委宣传部、吉林省教育厅主办的吉林省历史文化遗产进校园系列活动,11月3日在长春光华学院拉开帷幕。吉林省戏曲剧院京剧团带来的现代京剧《土地长歌》惊艳亮相
2025-11-04 00:36:00
省委书记徐麟在贵阳11月2日会见广东省工商联主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陈志列,3日会见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弗迪电池公司董事长何龙
2025-11-04 01:53:00
近日,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贵州省城市及县城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主要内容如下
2025-11-04 01:53:00
胶东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 麻常庚 解雅茹)10月30日,烟台市食源性疾病监测培训班暨应急演练观摩会在烟台康和中学成功举办
2025-11-04 02:03:00
【基本医疗服务再提升】多措并举暖梨乡 服务提质惠民生
胶东在线11月3日讯(通讯员 于冬怡)烟台市莱阳中心医院紧紧围绕“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的服务理念,通过政策落地、流程再造
2025-11-04 02:03:00
11月3日,省委书记徐麟在贵阳会见格美集团董事长、总裁徐曙光一行。副省长蔡朝林参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曾书慧编辑 何涛二审 李劼三审 闵捷
2025-11-04 03:58:00
中国网11月3日讯 据外交部网站消息,1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应德方请求,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电话
2025-11-04 04:24:00
11月3日,西安市政协召开十五届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传达学习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市政协主席王吉德主持并讲话。市政协领导班子成员参加
2025-11-03 17:47:00
随着西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乘机出行变得越来越大众化。据统计,今年1-10月,西安机场累计已保障首乘旅客近4000人
2025-11-03 17:47:00
西安交大举办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
11月1日上午,西安交通大学第十二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秋季研讨会暨陕西省第七届丝绸之路青年学者论坛分论坛开幕式在创新港举行
2025-11-03 17:47:00
历史性突破!西安科技大学在2025中国青年科创“揭榜挂帅”竞赛获12项大奖
近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2025年度中国青年科技创新“揭榜挂帅”擂台赛终审决赛在长沙、重庆
2025-11-03 17:47:00
河北新闻网讯 2025年承德市“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轮滑培训活动由承德市体育局、中共承德市委市直机关工委
2025-11-03 17:5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