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财经

进一步优化碳排放核算机制

类别:财经 发布时间:2024-04-25 01:00: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

面向“双碳”需求

进一步优化碳排放核算机制

朱江玲

《&nbsp人民政协报 》 (&nbsp2024年04月25日 &nbsp第&nbsp06&nbsp版)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碳排放在本质上代表着发展权,是牵动着国家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的关键问题。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双碳”问题上的政策和措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发展中国家集团。

中国碳排放量1950年后快速增加,于1970年后增加得更为迅速,逐步成为世界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2021年排放量达到114.7亿吨,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30.9%,是美国(50亿吨)的两倍,欧盟(27.9亿吨)的四倍。同时,我国还面临着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保护环境等多重挑战。

因此,积极稳妥地实现碳中和,就需要提供精准、科学、全面的排放统计数据,这是推动一切相关工作的重要基础和支撑。

目前碳排放核算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碳排放核算还存在一系列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是区域碳排放统计核算机制不完善,地区性差异显著。

现有能源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及各省份的统计年鉴,但是存在部分省份部分年份统计数据不完整(或未公布)的问题,包括西藏自治区至今未建立能源平衡核算体系。

此外,在能源表的核算问题上,也存在一些漏洞:比如化石能源及其加工转换产物除了燃料的用途外,在农业、工业、建筑业等领域也常常作为重要的原料、材料,这部分并不造成碳排放。能源平衡表中仅给出了工业领域用于原料、材料的部分,缺少其他领域的核算,可能造成碳排放数据核算的不准确。

二是能源统计数据与排放核算不衔接。

由于能源消耗的统计渠道比较多,标准不统一,因此存在能源统计数据与排放核算不衔接问题,比如山西省的洗煤总量数据和全国数据不匹配。

此外,由于统计方法较为单一,能源消耗具体问题得不到及时反馈,造成数据统计的偏差。比如,我国煤炭品种是依据原煤、洗煤、煤制品这种处理工艺进行分类的,并没有按照煤本身的成分进行区分。而不同成分的煤的排放系数都会有差异,排放因子可相差10%左右,这都会导致碳排放数据的不准确。

三是对碳汇重要性认识不足,统计核算中缺乏碳汇数据整合。

一般来说,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排放的CO_2有三个主要去向:大气中的CO_2浓度积累(即大气CO_2浓度增加的部分)、陆地生态系统固定(陆地碳汇)和海洋生态系统吸收(海洋碳汇),它们所占的比例大致为46%、31%和23%。

因此,碳排放核算应包括两个方向的内容:碳排放量的核算和碳减排量的核算即碳汇的核算。目前的碳排放核算体系更多关注排放数据,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吸收作用。

多措并举促进碳排放核算科学合理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夯实数据基础,加强碳排放核算统计规范。

完善现有碳排放统计工作体系,加强区域碳排放数据统计和监测的即时性、正确性和完整性,明确区域碳排放现状的差异,提供更为全面可靠的排放数据;提升现有统计方法,借助信息化手段,建设可实时更新共享的数字化平台;加大碳排放核算人员的培养投入,形成完善的培养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效率的统计队伍;加强行政监督力度,杜绝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问题,形成良好的核算工作风气。

二是重视并普及生态系统碳汇的作用,纳入总量控制体系。

全球尺度上,化石燃料是排放的主要因素,但土地利用及其变化也贡献了一定的排放量。另外,陆地生态系统也有可能发挥碳汇功能,促使一个区域的净排放量下降。因此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要求各国核算碳排放的时候,必须核算土地利用、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部门的碳收支情况。这实际上就是对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情况进行核算。

目前,我国在碳汇的核算和认识上,还存在很多误区,比如地区森林多,就认为碳汇大。因此,要加强对碳汇重要性的普及,梳理全国及省份碳汇现存量及潜力,明确碳汇计量,并纳入碳排放总体计量考察指标;并从意识形态、实际措施等方面,进一步优化各类型陆地生态系统的管理模式,增强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和投入,以求最大效率地发挥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汇功能,共同推动碳中和目标实现。

三是建立电子化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数据集。

“碳中和”本质上是化石燃料使用和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的碳排放量与包括生态系统碳汇、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在内的各种碳吸收量之间的平衡,即净零排放。核心就是“减排增汇”,因此,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是减缓大气CO_2浓度上升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因素。

要加大研究力度,精确计量我国陆地碳储量及不同生态系统的碳循环参数,准确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增汇潜力,量化评估生态系统自然生长、环境变化、人为管理措施对增汇潜力的相对贡献。

同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进行精确的摸底调查,消除标准不同、尺度不同、方法不同所造成的差异及不确定性,建立一套涵盖所有生态系统类型(包括森林、灌丛、草地、农田、荒漠、湿地以及城市等生态系统),标准化、可使用、可验证的电子化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源汇数据集。

(作者系民盟中央生态环境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高级工程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25 06:45:1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研究员欧阳志云全程参与了标准制定。在他看来,要想进一步拓宽全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就必须充分掌握北京的“绿色家底”,而GEP的核算无疑是重要的基础工作。“标准
2023-01-28 05:26:00
...能力。在建立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制定价值核算规范、推动价值核算结果应用的基础上,可积极探索将国家公园生态产品的价值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中。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既
2023-05-23 07:34:00
...度、规则和体系,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在GEP核算方面未来要进一步向先进地区学习。 建议试点成立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生态产品的价值实现也是与会代表关注的重点话题。“广东作为最早开展林
2023-08-15 10:20:00
首次!四川出台近零碳排放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
...化厅、省统计局联合出台《四川省近零碳排放园区碳排放核算方法(试行)》(以下简称《核算方法》)。《核算方法》根据工业型园区和非工业型园区的不同特点,分别明确试点园区的碳排放核算
2024-01-03 17:01:00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生态环境厅原厅长鲁修禄:夯实GEP核算基础 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nbsp人民政协报 》 (&
2023-09-13 01:47:00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国内首个项目级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公布科技日报讯 (记者刘园园)记者5月27日获悉,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节能生态产品发展研究中心日前正式公布《项目级生
2024-05-29 02:19:00
...讯(记者 张倩)近日,《中新天津生态城生态产品总值核算技术导则》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成为天津市首个正式对外发布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该标准由生态城发展和改革
2024-06-02 10:54:00
...生态环境厅印发《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工作方案》,统筹推进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生态产品价值核算,给绿水青山“定价”,为九大高原湖泊流域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评
2023-02-27 17:29:00
...,加强数字经济核算方法研究,探索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进一步探索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态农业、绿色农业、数字农业等统计调查方法,深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继续推进劳动
2023-02-20 04:05:00
更多关于财经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