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拂晓报
“少走30年弯路”,老年大学真的适合挤满年轻人吗?对于“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年轻人“弯道超车”是不是太不应该了?老年人的资源还是应该归他们所用。
首先,老年大学的课程不一定适合年轻人,老年群体学习能力相较于年轻人更慢,两者之间的学习节奏很难统一,教师兼顾有困难。为了适应老年人的学习进度,老年大学的教师经常会重复教授课程内容,因为没有毕业压力,在老年大学里学习十几年仍未毕业的“老同学”不在少数。再者,老年大学的开办是为了帮助老年人老有所学,有助于他们跟紧时代的步伐,所以其中不乏智能手机使用学习班、卫生保健类的课程。对于数字时代出生的“00后”“90后”来说,他们正处在朝气蓬勃的年龄,学习速度快,使用各类电子产品得心应手,这些课程上与不上都无关紧要,但这些却是老年朋友们必需的。
如今社会生活压力大,年轻人们正努力在“快跑”的生活里寻找“慢走”的机会,向往老年大学无可厚非。但如果仅仅是为了体验轻松的授课氛围,年轻朋友们还有很多更适合疗愈心灵的地方可去,属实不必去老年大学“凑这个热闹”。
我国老龄化程度逐年增长,老年教育需求增加,但现有老年大学建设数量不够,资源尚不充足。“老同学”们尚且需拼手速抢课,年轻人更应该去属于自己的天地打拼。《中国老年教育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截至2019年末,我国老年大学(学校)数量约为7.6万所,在校学员数约为1088.2万人。但这个数字与中国老人的整体数量相比,似乎显得微不足道。根据最新的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数量为2.64亿人,老年大学在校学员数仅占所有中国老人的4%。
在数字时代,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们难免“掉队”,所以我们不仅不应该和他们争抢,还要提前预留,帮助老年人融入现代社会。事实上,不仅仅是老年大学,在博物馆、美术馆,甚至是医院这类偶尔也需要“拼手速”预约的地方,我们不妨给老年群体开辟一条专属“慢车道”,在科技发展背景之下留有一份细水长流式的温情。
■ 胡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13 16: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