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代尼姑写下一副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和尚的下联让人脸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8-02 21:02: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的文化传承,宛如一条蜿蜒流淌的长河,源远流长。正是这河流,让我们得以跨越五千年的时间鸿沟,骄傲地宣称,我们仍然年轻,我们的历史仅是一个初生婴儿。如果我们从人类在中华大地上的出现开始计算,那么这个时间跨度将会被延伸到数十倍之久。

这段浩渺无边的历史,仿佛一幅恢弘壮丽的画卷,其之美,令人窒息。每一个细节都散发出醉人的魅力,足以令每一位中国人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我们将视线从局部拉向全局,看向全世界。尽管世界上存在四大文明古国,但只有我们的文明,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火炬,从未间断过。相比之下,其他三大文明在历史的长河中都有过被中断的时刻。

这一现象的形成,有许多原因。但如果要进行总结,那么主要有两个因素。首先,我们的文明具有强大的创造力和吸纳力;其次,我们的地理范围相对固定。

在这两个因素中,第一个无疑是最关键的。方块字,作为我们文明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一直从古至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我们得以顺畅地阅读数千年前的古文,这是其他古文明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文字,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桥梁,它贯穿着人类的历史长河。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深厚,丰富多彩。其中,以汉字的单音节特点创造的对联,便是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对联的富有哲理的语句和韵律感,使其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

对联,这种富有艺术和文化韵味的形式,在现代人眼中,是一种高尚的艺术,需要深厚的文化素养和才情才能驾驭。毕竟,不懂诗词,不会挥墨的人,难以理解和创作对联。

古代尼姑写下一副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和尚的下联让人脸红

然而,对于古人而言,对联的创作并不算太难。他们生活在诗词韵文的世界中,即便是寺庙中的尼姑和和尚,也能挥毫泼墨,对出一副佳句。

在宋朝,有一位小尼姑,她骄傲地写下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她并未料到,一个和尚在深思之后,对出了一副让她脸红的下联。

"这座城市太复杂,我想回到乡下去。"

这句话,可能触动了许多都市人的内心深处。城市的喧嚣和繁华常常让人感到压抑,而乡村的田野、静谧则可以带给人内心的宁静。

然而,在人生的黄金时期,谁能选择放弃拼搏,选择那份被误解为懒散的安逸?

生活犹如一只无形却强大的手,推着我们向前,即便道路上布满荆棘,我们也只能鼓起勇气继续前行。因为在生活的洪流中,没有人能站得住,未来的生活,总需要我们去努力争取。

相较于现代人的忧虑,古人的生活似乎更加从容不迫,更加洒脱。当生活变得无法承受时,他们可以选择剪去一头青丝,独自陪伴一盏青灯。

现在的生活却变得复杂,想要出家为尼、为僧都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条件,有的寺院甚至规定,只有本科以上的学历才有资格出家修行。

古人修行,他们追求的是内心的安宁;那么对于我们现代人,修行追求的又会是什么呢?

在宋朝的那个时期,寺庙成了一种别样的风景,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在繁华的都城汴京,尤其是那些著名的寺庙,如大相国寺,更是游人如织。

宋朝的皇帝对佛教采取了非常开明的态度,这使得更多的人愿意信奉佛教。特别是那些隐藏在深山密林之中的寺庙,更是让人留连忘返,享受那份难得的宁静。

古代尼姑写下一副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和尚的下联让人脸红

不过,当时的僧人并非只专注于诵经礼佛,他们在文学上也有着深厚的造诣。故事的主角,一位年轻的小尼姑,就常常以自己的诗词才情自豪。

一次,她在山间行走,看到了两座山峰间的一道清泉,这幅美景引发了她内心的共鸣。于是,她思绪万千,挥笔写下了一副对联的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

这句上联十分巧妙,以清泉为刀,双峰为玉峡,用清水劈开的画面,形象地描绘了山间泉水的流动,赋予了柔弱的水以力量。这样的诗词才情,足以让人佩服。

那个年代,小尼姑能凭借自身的文采和诗词才华在众人中脱颖而出,尤其是她写的那句“清水劈开双玉峡”,甚至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也引起了一片赞叹。然而,对于一副对联来说,仅有上联显然是不够的。

因此,小尼姑的上联传出后,各路文人墨客纷纷拿出自己的笔墨,试图对出一个下联。然而,真正令人记住的,却是一位看似普通的和尚所写的下联:“仙洞飞出两白龙”。

这个下联无论是从文字上看,还是从意境上理解,都可谓是一个无懈可击的佳作。首先,它字面上的对仗工整,“清水”与“仙洞”都是山间自然景象,“劈开”和“飞出”都是富有力量感的动作,“双”和“两”是两个数量词,“玉峡”和“白龙”都是具有神话色彩的元素。

再来看下联的意境,仙洞是山中的自然洞穴,被佛教徒们视为神圣之所。在这洞穴的四周,常有蜿蜒曲折的山脉环绕,一旦被云雾笼罩,仿佛是两条白色的龙在飞翔。

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画面,山与水、洞与龙,皆在对联中赋予了生命力,这是一副完美诠释大自然美妙奇景的对联。然而,当小尼姑听到这下联的时候,却满脸羞红,显然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不过,我敢肯定,不只是小尼姑一个人会有些想多。对于那些一心想歪的朋友们,也许应该去面壁思过,怎么能够忽视了这美妙的大自然景色,反而去偏离了主题呢?

古代尼姑写下一副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和尚的下联让人脸红

对联,这对于古代文人来说,简直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而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或许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偶尔在节日时家门口挂上一副对联,增添一份节日气氛罢了。然而,对于小尼姑和那位和尚来说,对联似乎成了他们的命运,他们通过对联展现了各自的才华,也因为对联产生了无法言喻的羞涩。

其实这副对联的源头,并非来自小尼姑和那位和尚的大脑,而是源于苏轼的名篇《庐山二胜并叙·开先漱玉亭》。这是苏轼被贬至湖南之后,游历庐山时所作,其中的“擘开青玉峡,飞出两白龙”,无疑已经成为了古代诗词的佳句。

一位身负才华的小尼姑,或许在寺庙中无意间听到了这句诗,便引用为上联。她想当然以为,在这山中的寺庙,能够了解到这句诗的人,恐怕是屈指可数。然而,她没料到的是,那个看似平凡的和尚,竟也能对上自己的上联,还添加了些许别样的情愫,让小尼姑的心情如同飞出的两白龙一般,荡漾无边。

古代尼姑写下一副上联:“清水劈开双玉峡”,和尚的下联让人脸红

然而,正如诗词一样,意境并非固定不变,人们根据自己的理解,赋予它们各自的含义。那些原本平淡无奇的事物,也因人而异,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想象。那么问题来了,是我们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还是社会的浮躁改变了我们的视角,造成了我们对事物的误解?这,或许是我们需要深深思考的问题。

当然,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不仅体现在对联、诗词等艺术形式上,更体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字词的选择,到行为的规范,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着中华文化的魅力。只是,我们是否有足够的理解和领悟,去感受那些来自古人的智慧,去品味那份源于生活的美好?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02 23: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聊聊历史上三个有名的千古绝对
...字,却没人能对上来。今天,小编就跟大伙分享三个只有上联的千古绝对,能对出一个就说明你文采不凡,是个文学奇才!一、寂寞寒窗空守寡民间相传,这是明朝末年,一位放下红尘、决定出家为
2024-04-24 13:39:00
苏轼的妹妹出上联羞辱和尚,和尚对出下联让她无地自容
...。苏小妹心思玲珑,当下便借这个机会说道:我这里有个上联,你要是能对出来,我就告诉你他回来的时间。和尚也是豁达,当下哈哈一笑,欣然应允。 她脑子一转,便脱口道:人曾是僧,人弗
2023-05-15 14:45:00
唐伯虎出一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清朝才子对出下联堪称经典
...画上题字,盛情难却,深思了片刻,大笔一挥,写下了一上联上联:画上荷花和尚画 但是,这唐伯虎只写了上联,就没再写下联,不知道何意?是一时词短,还是故意为之,这让人猜不透,然后
2024-08-08 16:17:00
苏轼的妹妹苏小妹刁难和尚,出一上联,和尚对出绝妙下联
...道的就是苏小妹刁难和尚的故事,苏小妹给和尚出了一副上联“面对面吃面”。让和尚作出下联,而和尚也有着自己的智慧,给出的下联让苏小妹感到羞涩。关于苏小妹的存在痕迹,在很多文献中都
2022-12-21 22:31:00
有人读韩愈有感,想出一上联,康有为对的下联怎么样
...,拯救当地百姓的事迹所感动,一下子想到了一句绝妙的上联:【恶溪恶鱼,退之退之】恶溪指的是韩愈当时所在的潮州韩江的古称,因为溪中有鳄鱼,鳄鱼吃人畜也被称为恶鱼。在新唐书《韩愈传
2023-02-21 21:53:00
苏轼端来一碗面,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她羞愧
...事中汲取智慧......”“看过‘苏轼端来一碗面,苏小妹出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她羞愧’的故事之后,你是否也曾想过,这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究竟为何呢?”一、初显锋芒的才
2024-10-14 10:55:00
才女出对联为难和尚,和尚对的下联为何让她羞得跑开
...妹很是调皮,想出一个对联来为难一下佛印,于是出一个上联:“面对面吃面。”这个上联粗略来看,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地方,但这就是对联的魅力之处,它看似平平无奇,其中却暗藏玄机。对联
2024-07-04 19:19:00
苏轼拿一碗面,苏小妹给上联“面对面吃面”,和尚下联让其羞红脸
...。如此多才之僧,实属难得。【四、苏家诗会,苏小妹出上联考佛印】 某时,佛印禅师造访苏家,与苏轼兄弟漫谈琐事,家中忽现苏小妹身影,共叙家常,气氛融洽,难辨是有意之邀还是偶然之
2024-11-18 10:27:00
才女守寡后欲改嫁出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却成千古绝对无人应对
...当下孤苦境况,妙笔写下“寄寓客家寂寞寒窗空守寡”这上联大才女上联一出,引轩然大波,诸多或扬名或凑热闹者前来挑战。众多跃跃欲试者却无人对出完美下联,只因李清照上联难度极大。上联
2024-10-10 15: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
【大风影像】终南正脉——至相寺
深秋的秦岭山脉,终南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怀揣着对千年古刹的向往,驱车向南,沿着子午大道一路疾驰,目标直指天子峪深处的华严宗祖庭——至相寺
2025-11-05 17:31:00
《羋月传》作者蒋胜男:不要想象一个“自己的古代”
大皖新闻讯 著名网络小说作家、浙江省网络作协副主席、《羋月传》作者蒋胜男现身安徽霍山迎驾笔会。作为人气作家,蒋胜男结合《羋月传》的创作直言
2025-11-05 23: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