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2022年12月18日拍摄的枞阳引江枢纽。
▲ 2016年12月29日,引江济淮工程开工典礼在肥西县派河口举行。
2022年6月18日,亚洲最大的混流式泵站——引江济淮蜀山泵站首台机组转子吊装成功。蜀山泵站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单机7500千瓦,机组电机转子直径4.4米,8台机组总提水流量每秒340立方米。
2017年6月2日拍摄的引江济淮庐江县试验段施工现场。
引江济淮线路专门为保护候鸟更改了经过菜子湖的线路。
2020年5月20日,引江济淮肥西段施工工地,工人在施工。
2022年9月6日, 肥西县境内的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通航,“河上有河”的水上立交景观初现。
2022年9月7日拍摄的东淝闸枢纽。
12月30日上午10时,引江济淮工程试通水通航暨二期工程开工仪式在引江济淮工程派河口水上服务区隆重举行。各级泵站开始提水、船闸打开通行,同时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开工。
引江济淮工程仿佛一条“玉带”纵贯南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供水范围涉及皖豫两省15个市55个县(市、区),输水线路总长723公里,受益范围7.06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5100多万人,改善灌溉面积1800多万亩。根据规划,到2040年,引江济淮年均引江水量43亿立方米,相当于把两个巢湖输送到江淮之间和皖北、豫东地区。
自2016年12月29日开工建设以来,本报记者一路追焦,用镜头记录的“江淮天河”的北上轨迹,见证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道风景线”从蓝图变成现实。
本报记者 李博 本报通讯员 项春雷 摄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2-12-31 0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