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11 00:59: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高宗在位期间,经历了安史之乱、阿布穆斯林之乱等重大动荡,但最终还是使大唐重新焕发出昔日的辉煌。然而,在他临终之际,却面临着一个重大的困境和考验。

这位在位时间长达44年的皇帝,眼看着国力的再次振兴,也见证了朝政的稳定有序。但当他体力日渐衰竭、生命将要走向终点时,面对着一个棘手的问题:朝政将由谁来继续操持?

太子李显才刚入主东宫不久,对于国家大事尚缺乏真正的领导和决策能力。而宰相裴炎、侍郎刘奇贤、郭正一等人又都是资深的老臣,理应承担起辅佐新君的重任。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高宗深知,如果在这个节骨眼上决策失误,将可能使朝野阵线重新混乱,使新君初立马上面临巨大的压力和考验。所以在临终之际,高宗郑重其事地下达了一道遗诏。

遗诏的主旨是,由宰相裴炎、侍郎刘奇贤、郭正一三人辅佐太子治理朝政,共同分担国家大权。如遇重大军国大事而无法决断时,可以请示太后武则天意见。

高宗这样安排的原因,一是对三位大臣的才能和忠诚有着充分的信任;二是对武则天的才智和决断力还是有一定认可的,毕竟她曾经是一代贤后;三是希望在新皇登基时能够权力平稳过渡,避免出现巨大的动荡。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对于高宗临终前的这一遗嘱,朝野上下无不钦佩。

裴炎等三人素有声望,又获得皇帝的亲自托孤,自是责无旁贷、使命重大。而武则天作为曾经的贤后显赫一时,自然也有资格在关键时刻发表意见和主张。

一时间,大臣们都觉得这是一个相当明智的决定。只要新皇继位有序,朝政就能延续高宗时期的太平盛世,国泰民安。而作为太后的武则天,相信也会尽心竭力为国为民,不做危险的尝试。

可是,谁也没有料到的是,武则天却在这个重要的历史关头,悄然打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角逐大戏。她并不满足于仅仅发表建议而已,而是暗中开始积蓄实力,力求夺取最高统治权。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这一切,都源于裴炎那个看似无心插柳的一记奏疏。裴炎的这一奏疏无疑给了武则天可乘之机,成为她日后一路凌云的重要垫脚石。

他素来被视为一代名相,却在这件事上犯下了难以弥补的重大错误。

在唐高宗刚刚驾崩的第三天,太子就扶灵柩即位成为新皇。而裴炎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建议:他建议武则天"垂帘听政",将朝政大权全部交由太后武则天掌控。

所谓"垂帘听政",实质上就是将最高统治权完全交予武则天。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裴炎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建议,固然与他本人的政治理念和目标有关,但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当时形势的判断。

他认为太子登基过于匆忙,缺乏执政经验,因此需要有一个过渡性的调理时期,而武则天正好可以担此重任。

人算不如天算,裴炎虽然是出于维护大局稳定的考虑,却无意中为武则天趋权铺平了道路。

在宰相们的共同呼吁下,最终还是有更多人拥护了裴炎的主张。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武则天这个人自身的独特魅力。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作为贤德名储的武则天,一直以来在士大夫阶层享有极高的声誉和人望。

她不仅生性机警、识大体,而且对文学诗词颇有造诣,曾撰写过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久而久之在文人之中也积聚了一大批拥趸。

此外,她也曾两次阻止过朝政腐败的恶变,从而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爱戴。正是凭借这份独特的人格魅力,武则天才在朝野阶层积聚了不少支持者。

而正是这股强大的声势,也让很多人对裴炎的建议并未反对过多。毕竟,把大权暂时交予武则天看管,对于当前的局面而言似乎也是一个过渡性的权宜之计。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经过一番折腾,裴炎的奏疏最终还是获得了通过,武则天被正式确立为执掌朝政的最高统治者。

从此,她便亲自主持朝政大典,掌管六部尚书等核心机构,一切军国命令都由她一人发布。

对于皇帝李显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当年还只是个太子的他,对父皇遗诏自是钦佩无比,不敢违逆。

然而眼下,权力竟被母亲夺去大半,只能在一旁受制于人,自是深感羞耻。

而对于武则天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凭借裴炎的奏疏,她轻而易举地就获得了全面的统治权力,从此打开了获取最高权力的掌门钥匙。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之后的几年间,武则天的权力渐渐做大做实,在朝中也培植了不少亲信和嫡系,为她今后掌控大权奠定了坚实的根基。

可以说,裴炎的这一奏疏算是为武则天最终成就一代女皇打下了第一块垫脚石。

所谓机会稍纵即逝,武则天自是非常重视这个难能可贵的机遇。她知道一旦掌控了权力之后,就再也不会轻易放手。

因而在接下来的过程中,武则天的手腕和决断力都有了质的飞跃,整个人也渐渐变得狡黠阴险起来。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从提拔亲信大臣,到扶持豫王李旦称帝,再到诬陷裴炎等人谋反加以诛杀,武则天这一路上的所作所为无不透着一股强烈的威权气息。

一旦尝到了权力的滋味,武则天再也放不下手中的大权了。于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角逐拉开了序幕,其中裹挟进了太多无辜者的鲜血与生命。

在裴炎的推波助澜下,武则天掌控大权后如虎添翼,野心越来越大。

她对皇位的觊觎开始不可遏制,于是在之后更是放肆地推翻了唐中宗李显的统治,另立亲儿李旦为新帝。

武则天统一口径是,中宗昏庸无道、失人心往,因此另立新君才是上策,否则天下将陷入动荡。然而在知情者看来,这无疑是武则天为了私欲而铤而走险。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就在李旦即位后不久,武则天更是借助军事力量,迫使新皇禅让圣位,等于是公然夺取了皇帝的宝座。

纵观历史,这种母子皇帝之间的权力交接,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

单凭武则天一人之力无法取得如此大的权力,所以她需要不断拉拢散官僚并打击异己,才能一步步夺取最高统治地位。

这就使得武则天在掌权后对异己残酷无情,不仅处决了唐中宗及其嫡系,而且对反对自己的群臣也横加株连。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684年孙子敬兵变,武则天因裴炎暗中搜罗自己的错处,想让自己归还朝政而痛下杀手,将当年的拥护者裴炎诬陷入狱,最终处以极刑。

起因是这样的,孙子敬作为唐朝开国元勋的后代,不忍江山落入旁人之手,于是率众兵变,号召推翻武则天。

在当时,武则天虽然已经有数年执政经验,但面对如此大规模的兵变还是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好在孙子敬兵变最终在才人张修之等人的斡旋下得以平息。但在事后反省时,武则天却突然对裴炎等人产生了戒心和猜忌之心。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她认为裴炎等拥立自己的举动原本就有私心,所以才会对新皇推心置腹。

于是在这种猜忌之下,武则天便不顾曾经的功勋,竟然对裴炎等旧部下了手,在审讯中逼供他们从一开始就怀有反心,并意图谋反复辟中宗。

面对酷刑摧残,年已高龄的裴炎很快便认罪服软,最终人头落地。曾经助武则天夺取大权的重要功臣,竟然就这样陨落在武则天手中。

裴炎之死给当时朝野造成了巨大的震撼,在夺取权力的道路上,武则天已经变得冷血无情起来。她用血腥手段肃清了异己,只为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这无疑也标志着武则天统治时期的黑暗面正式拉开了序幕,从此她手握重兵,独揽大权,朝野上下无人敢有任何异动。

有人认为,裴炎推崇武则天执掌朝政,其实出于一种权谋之计,是在为自己寻求一个可靠的依靠和支柱。

毕竟,当时新继位的唐中宗李显年纪尚幼,难以独当一面主持大权,朝政将陷入无主混乱之中。

相比之下,武则天阅历丰富、识大体高,且颇有声望,倘若能由她掌舵朝政,未尝不是一个稳健之选。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正是基于这一利害考量,裴炎才会为武则天在朝野打开了一条通往权力之路。他或许是怀有私心,希望借助武则天崭露头角后为其镇压异己,从而在朝中获取更大的权力。

不过,也有另一种解读认为,裴炎之所以拥戴武则天掌权,实则出于一种济世救民、振兴国家的理想主义情怀。

大唐王朝虽然经过中兴一度强盛,但已渐露衰颓迹象,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如果新皇年幼无为,恐难以应对危机。而武则天胆识过人、决断果敢,正是一代能臣所需。

因此,裴炎推崇武则天掌权,其用意正是希望借助这位睿智贤能的女性,扭转大唐颓势,重新振作国运,走向一个鼎盛时期。

裴炎:力助武则天废黜唐中宗,最后反被处死

由此可见,裴炎此举也许并非完全出于一己私欲,而是怀着为国为民、救亡扶危的远大情怀。

不过,无论裴炎心怀何种用意,他最终都难逃一个身不由己的下场。被武则天怀疑谋反,被无情诛杀,实在是一个令人扼腕的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11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韦皇后大权在握,结她为什么没当成女皇帝?
公元690年,武则天登基称帝,自立为武周皇帝,开辟了中国历史上女人称帝的先河。在位期间,她对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女性的地位在当时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上至王公
2023-01-04 17:36:00
被权谋和女人左右的帝王,唐中宗李显的悲剧人生
...离开。唐朝自始至终都充满了权谋,从李世民杀兄夺位,武则天篡夺王朝,到唐中宗李显被毒杀,剧情跌宕起伏。唐中宗李显,是唐朝的第四位皇帝,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七个儿子。他在位时期并不长
2024-04-18 13:14:00
她以武则天为榜样,豢养男宠毒害皇帝,险成为女皇
...质问。而韦皇后却毫不在意,并坦言自己想要成为第二个武则天。随后,唐中宗的爱女安乐公主,从屏风后走出,跪在地上叩拜道:“恭喜母亲大人得偿所愿!”这一幕让曾经懦弱的唐中宗李显感到
2023-04-10 10:37:00
韦皇后与太平公主的权力争斗:最终的失败与遗憾落幕
武则天原名武媚娘,初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即位后,初封昭仪,后立为皇后。武则天治国能力强,高宗时期就与高宗同坐朝堂,并称二圣。唐高宗驾崩后,武则天先后罢黜了儿子中宗李显
2023-11-26 04:15:00
李显排行老三,性格和能力上都不足,他为什么能登上皇位?
...这句话用在皇室家庭,无法适用。尤其是唐中宗李显,在武则天的众多儿女中,显得尤为“可怜”,在他过山车一样的人生里,只是母亲运筹帷幄的工具,到了晚年,身体健康的唐中宗死在了妻子和
2023-02-21 16:08:00
聊一聊影响唐朝历史的四次“玄武门之变”
...子李治即位,这就是唐高宗。不过,因为李治体弱多病,武则天逐渐掌握了朝廷大权。特别是在李治去世后,唐中宗和唐睿宗都无法阻挡武则天登上皇位。公元690年,武则天正式自立为帝,改国
2024-02-01 13:52:00
唐朝弑君杀父的公主是谁
在公元705年,武则天病笃,宰相张柬之等发动“神龙政变”,最终武则天退位,由武则天儿子李显继承大统,也就是后来的唐中宗,武则天的大周王国就这样落下了帷幕,李氏又恢复了大唐。根据史
2023-07-28 21:59:00
唐中宗李显为何对情敌加官进爵
唐中宗李显,唐高宗李治和女皇武则天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大唐的第四位皇帝,先后两次登基。第一次登基是在弘道元年(公元683年)十二月四日,五十六岁的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七天之后,太子
2024-04-25 19:28:00
...岁。五年前,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了“神龙政变”,逼迫武则天退位,将唐中宗李显重新推上皇位。唐中宗虽然脱离了母亲的控制,但依然未能掌控朝政,因为大权又落到了韦皇后、安乐公主的手中
2023-03-14 21: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
康熙生父是洪承畴?乾隆、光绪身世也成谜?清史专家:均是谣言
大皖新闻讯 连日来,一则“康熙生父可能是洪承畴”的消息在网上广泛流传,并引发热议。对此,11月7日,大皖新闻记者专访了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2025-11-07 19:5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日前,在南京入选“世界文学之都”六周年之际,茅盾文学奖与鲁迅文学奖双奖得主、著名作家徐则臣携新作《域外故事集》做客南京世界文学客厅
2025-11-07 07:50:00
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
南京市档案馆物证还原英烈隐秘岁月吴石烈士户籍卡首次公开吴石烈士户籍卡。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杜文双 摄南报网讯(记者祝东秀苍淑珺通讯员王伟朱亚东)热播剧《沉默的荣耀》凭借对吴石将军潜伏历程的真实还原
2025-11-07 07:50:00
鲁网11月4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嘉祥县孟姑集镇岳楼村的岳氏家祠。这座祠堂始建于康熙二十五年,康熙皇帝为表彰岳峰秀的清正廉洁
2025-11-06 09:55:00
最近,网上掀起关于对康熙亲生父亲是谁的讨论。更有网友推测,康熙父亲并非顺治而是洪承畴。对此,中央民族大学严实教授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
2025-11-07 00: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