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近日,印度总理莫迪对美国进行了访问,其中最大的看点,就是美印两国要深化国防合作,共享核心技术和装备,而这也是印度当前最想要的。所谓“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得了好处的印度,立马翻起了“南海仲裁案”的旧账,联合菲律宾给中国使绊子。
(美国总统拜登与印度总理莫迪举行会晤)
美国的大礼,送到了印度心坎上
据悉,双方会谈结束以后,印度打算斥30亿美元的巨资,购买美国31架MO-9B“海上卫士”无人机。此外,美国将批准通用电气公司,在印度投资设厂,生产国产战斗机的发动机,而美国海军舰艇也被允许在印度造船厂进行大规模的维修。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国高级国防官员表示,除了武器合作以外,两国还将专注于情报、侦察和监视技术的共享,以及飞机的发动机和弹药。而这种种技术,足以让印度的战斗机研制工作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在这之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先行探路,与印度防长辛格就升级两国伙伴关系一事进行讨论,并制定了未来几年的国防合作路线,与印度希望加强国防制造的雄心一拍即合。该路线的重点是放松对军事技术的监管,承诺会让印度获得美国的尖端制造技术。
此外,奥斯汀和辛格还探讨了建立供应链的途径,决定共同开发新技术和打造新系统,打通两国的国防生态。这样一来,不管是武器、技术、生态,美国通通都给印度安排妥了。
众所周知,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武器装备进口国,长期依靠买买买来发展军力。莫迪上台以后,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将“印度制造”定为发展国防的最终目标。
为此,莫迪在10年前就推出了相关倡议,并对有志参与国防制造的初创企业提供启动资金,下了不少功夫。而美国的这份大礼,正好发生在印度希望摆脱对武器进口依赖之时,可以说送在了心坎儿上。
(菲律宾外长马纳洛会见印度外长苏杰生)
印度呼吁中国遵守南海裁决,替菲律宾壮胆
虽然印度在外交上一直采用平衡战术,不会轻易选边站队。但拿了美国这么多好处,多少也该表示表示才是,而中国自然是充当砝码的不二之选。于是,在会晤结束不久之后,印度立马改变态度,选择与菲律宾站在一起,首次呼吁中国遵守7年前的南海仲裁法案 。
当时,在美国、日本和菲律宾的操纵下,南海仲裁法案做出了有利于菲律宾的裁决,否认了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张。而中国没有参与仲裁程序,也拒绝诚承认仲裁结果。当时,印度对此该裁决的回应十分谨慎,表示只是有注意到,但并未明确表明态度。
眼下,这件事恰好发生在菲律宾外长马纳洛出访印度期间,外媒在报道时也表示,这一态度的变化是基于菲律宾的要求。菲外长妄称,中国在南海的活动对菲律宾构成了重大威胁,而印度态度的转变,反映了新德里对中国的负面看法,而这很有可能就是向美国递上的“投名状”。
此外,双方还一致同意,要就双边贸易优惠协定进行谈判,并加强国防合作,特别是加强海洋安全领域的合作,与中国“打擂台”。同时,在越南总理范明政访华之际,印度也趁机“挖墙脚”,赠送给越南一艘国产导弹护卫舰,要和越南加强国防工业合作和海上安全合作。
而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和菲律宾互动频频,菲律宾除了新给了美国四个军事基地以外,还与美日一道进行军演,上了美国的战车。同时,美国时隔三年,将“里根”号航母开到了越南岘港,在南海“秀肌肉”。这种种明争暗斗,印度不可能看不明白,如此公然替菲律宾和美国站台,目的太明显了。
(美菲在马尼拉举行“肩并肩”军演开幕式 )
美国给印度好处,只是硬币的其中一面
在美国欲在亚太地区拉帮结派的背景下,这项形同废纸的裁决,经常会被别有用心的国家拿出来溜溜,试图否认中国在南海的正确权利主张。包括美国和菲律宾,都是南海仲裁法案坚定的支持者。对于这项裁决,中国的态度是三“不”,既不承认、不接受、不合理,而且多次强调过。如今印度拿这项裁决说事,明摆着是在针对中国。
当然,在美国的帮助下,印度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国外武器的依赖,特别是俄罗斯。在武器进出口方面,印度和美国也确实有着很大的合作空间。一方面,印度可以借美国的技术和资金,发展本国的国防工业和进行人才培养,为出口创造条件。另一方面,加深与美国的政治、经济和国防合作,也有利于应对全球挑战,特别是中国的崛起。
但是,这都是在理想的状态下。从根本上来说,印度还是想借力发展。只不过以前是苏联,如今换成了美国的而已。从目前来看,印度确实占到了便宜,但这不是长久之记,借助美国的技术发展军力,虽然是一条捷径,但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容易被“卡脖子”,其次一旦两国翻脸,也会很被动。
而且,美国之所以会拉拢印度,就是要把印度当成对抗中国的“一支枪”,同时达到离间印俄的目的。现在来看,莫迪确实咬饵了,但会不会上钩,还是另一回事。从印度之前拒绝加入北约,以及说会处理好上合组织和“四方安全对话”的表态来看,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骑墙”策略的,所以除了过过嘴瘾,应该不会有实质性的行动。
但是,美国对于这种只要好处,但不承担盟友义务的做法,是没有多少耐心的。除非美国愿意一直当“冤大头”,否则对印度失望也是早晚的事。到时候美国一翻脸,印度还是得向中俄寻求帮助。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崛起绝对是印度的机会,所以奉劝印度不要为了眼下的一时利益,堵了和中国合作的后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0 14: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