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日前,菲律宾参众两院联合协商委员会批准了“海洋区域法案”的最终版本,只等菲总统马科斯签署,该法案就能正式生效。在南海局势紧张的背景下,这一法案的通过,给局势再添了一把火。
这份“海洋区域法案”,是菲方对南海仲裁案的落实,其实试图在立法层面上固化该仲裁案非法裁决。这份法案以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为基础,中国南海的黄岩岛,仁爱礁,美济礁等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和相关海域,都划分到了菲律宾领土范围。这妥妥是一部“恶法”。
菲方认为该法案一经签署和生效,当成为一部基本法,试图以这份法案为依据来证明其在中国南海非法活动的合法性。甚至,菲方后续还计划依据该法律在中国南海进行所谓的执法行动。
最重要的一点是,菲方试图通过这份“海洋区域法案”为中菲达成协议设限。前文已经说过,这份法案把中国南沙群岛的大部分岛礁和相关海域都划到了菲律宾领土范围,那么菲方认为,如果后续中菲两国就南海问题达成了协议,那这些协议的内容都不能违反该法案的规定。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上台后持续在南海问题上挑衅中国主权】
换言之,菲方这是想给中国立个规矩,两国谈判是能谈判,但谈判的内容必须按照对方的这份法案来走。而在此之前,中菲双方刚刚就南海问题进行过一次谈判,并达成一致,将在两国间留下两个沟通渠道,一个是外交层面的部长和副部长级对话,另一个则是中菲海警之间的对话。
当前,南海局势异常紧张,中菲对话渠道的形成,可视为中方给菲律宾留的两个机会。然而,如今,菲方迫不及待通过“海洋区域法案”,试图给中菲可能达成的协议设置前提,看来中方给的这两个机会,菲方是抓不住了。
而这或许也反映出了菲方内心的真实想法。中菲对话渠道的出现,固然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的南海局势,但对菲方来说,这更像是一次缓兵之计。在南海问题上,菲方从未想过真正退让,尽管两国搭建了对话渠道,可菲方在南海的各种活动,包括人员和船只,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减少,甚至对方打算重启中断了一个月的仁爱礁补给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这份所谓的“海洋区域法案”,菲方可不是一时兴起。早在几个月之前,菲律宾参议院就通过了一份该法案的修正案,当时中方就作出回应,向菲方做出严正交涉,以示对该法案的强烈反对。中方批评道,该法案是对中国国家主权的严重侵犯,并再度强调了不管是历史上还是法理上,中方都拥有对中国南海的主权。
【“坐滩”仁爱礁的菲律宾军舰】
而且当时,菲律宾内部人士也对该法案表示了反对,指责菲律宾政府此种行为,是不分轻重缓急的做法。菲方强调,该法案符合国际海洋法公约和菲律宾宪法,但反对人士认为,别说国际海洋法公约了,这份法案连菲律宾宪法都违反了。甚至这一法案不仅无法让菲方野心实现,反而是杀敌800,自损1000。
菲律宾方面在南海持续挑衅中国的一大倚仗,就是其与美国签署的共同防御条约。但实际上,要想触发这一条约是非常困难的,或者说要想美国履行条约义务是非常困难的。
一方面,美国正深陷俄乌冲突和巴以冲突,其没有足够的精力在南海重新和中国开辟一条对抗战线,所以,即使美方时常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挂在嘴边,但并未见其有什么实际行动。
另一方面,中美之间虽然有对抗,但也是对方重要的贸易伙伴,美国即使正在想方设法遏制中国发展,喊话要和中国经济脱钩,但实际上,中国在国际供应链中的深度参与,让美国根本无法对中国彻底说不。所以,中美关系是合作与对抗相交织的。美国也不可能因为一个小小的菲律宾,就和中国发生冲突。
【中国海警在南海执法】
另外,我们也反复强调过,中菲两国关系也因为菲方在南海的执意挑衅,正在变得脆弱。而菲律宾在经贸上对中国更加依赖,和中国交恶,对于菲律宾缓解国家经济困境没有任何好处。日前,菲律宾一渔民联盟发起抗议,要求政府不要再过多关注南海问题,而是将重点放到国内民生,考虑如何缓解农业和渔业的压力,减少过度的军费开支。
与此同时,中国为了合理合法解决南海问题,已经做了诸多准备。不久前,中国海警新规生效,任何非法闯入中国南海的船只,中方都有权对其采取行动,擅闯人员将面临最长60天的拘禁。不久前,中方又发布了两份报告,详细论述了菲律宾破船对仁爱礁环境的破坏,以及中方对黄岩岛环境的良好保护。
而且,中国国防部已经表示,山东舰在南海进行远海演训将成为常态。中国海警在南海的执法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中。所以,在中方布下的“天罗地网”中,菲方任何试图非法侵占中国南海的阴谋,都将失效。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7-29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