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科技

“移民火星”要迈过几道坎

类别:科技 发布时间:2023-01-04 05:11: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火星的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相似,是太阳系中唯一经改造后适合人类长期居住的天体。

首要是防辐射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科普专家郑永春介绍,在前往火星途中,航天员主要面临两类危害健康的辐射粒子。

一类是剂量较低但长期存在的银河宇宙射线,能量高、穿透性强,普通飞船外壳基本无法阻止,即使是30厘米厚的铝板,防护效果也极为有限。

另一类是太阳耀斑和日冕物质抛射时产生的太阳高能粒子,其能量比银河宇宙射线低得多,持续时间较短,利用飞船外壳可以进行有效防护,“未来的载人火星飞船,很可能会配备一间‘太阳风暴庇护所’,在太阳风暴发生时,抵御高能粒子。”

为了给航天员设计有效的辐射防护系统,科学家已开展了对火星辐射环境的探索。2011年发射的好奇号火星车搭载了一台辐射评估探测器(RAD),目的就是为载人火星旅行提供基础数据。按照RAD的测量数据,航天员在火星上接受的累计辐射剂量,相当于每星期接受一次全身CT扫描。

郑永春说,随着科技进步,未来或许能发现一些新型轻质材料,具有比铝板更好的防护效果。即使找到这种材料,也只能降低部分辐射剂量,穿透防护材料的射线,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因此,防辐射是航天员登陆火星面临的重大难题。“现实的选择是就地利用火星土壤,加入黏结剂固结成型,或填充在包装物里。”他说,“一定厚度的土壤,能有效降低太空辐射对航天员的危害。”

再生水回收必不可少

水是生命之源。郑永春说,火星上曾经有过河流和湖泊,但现在的火星上尚未找到可用的水源。要在火星生存,再生水回收系统必不可少。再生水回收系统已经在国际空间站上得到了成功应用。在国际空间站,不会有任何一滴汗水、眼泪或尿液被浪费。这种新的净水系统被称为“水膜”,利用纳米技术和调节生物体水分的蛋白质技术,可以将汗液、尿液等废水转化为可饮用水。

外星生存还有一个重要条件就是氧气。郑永春表示,如果未来人类要在月球生存,所需氧气或许要依靠钛铁矿和氢气的氧化还原反应生产水,然后用水来电解产生氧气。

火星生存所需的氧气也来自于水的分解,以电解方式,分离水分子中的氧气和氢气,这套制氧设备已经成功用于国际空间站。氧气释放到空气中用于维持生命,氢气则进入制水循环系统。

探索农作物种植

在火星上种植作物,先要培养土壤。据介绍,火星土壤与地球土壤的物质组成基本相同,但地球土壤里有微生物群落,火星土壤中却没有,而某些特定养分只能通过微生物来提供。

“种植农作物是太空探索和火星探测的重要项目。”郑永春介绍,从某种程度上来讲,《火星救援》等影片并非只是科幻,而是展现数十年后的现实世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4 06: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怎样才能成为航天员?“火星叔叔”:始终对太空怀有梦想
...,一直对宇宙和航天感兴趣,你才有机会成为进入太空的航天员……”进入太空成为航天员是很多孩子的梦想,9月21日,武汉市武昌区中山路小学紫阳校区开展“地球与宇宙科学教育”研讨会,
2023-09-25 14:54:00
有了强大的火箭就能移民火星了?想得太简单了!
...完全是两回事,两者不可同日而语。虽然如今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也能在上面生活几个月时间,但人类会不断发射各种飞船,对空间站进行货物补给,尽可能保证航天员的日常生活,提高他们的生活质
2024-06-03 16:03:00
在戈壁深处拥抱星辰——中国西北打造航天主题文旅产业链
...总控舱、生保舱,尝试离心机、数字反应墙、三维滚环等航天员训练项目,解锁火星探索及生存的不同任务关卡,体验了3个多小时。基地商务主管李菲介绍,2023年“火星1号基地”接待游客
2024-01-29 11:40:00
火星上有灌木林?探测车传回照片,经科学家证实:照片真实无造假
...及宇航技术的巨大挑战,包括长途航行、航天器设计以及航天员的健康管理。 为了确保安全抵达和返程,科学家需要持续改进航天技术,包括太空飞行器的稳定性、燃料效率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处
2024-01-18 10:36:00
星舰成功就一步之遥!马斯克:5年内送人上火星,你愿意去住?
...以,马斯克说计划5年内将星舰飞船送上火星,顶多就是航天员去探索一下火星,要想人类居住上去,这有点是“说大话”了。至少我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出现很多这样的人,更加别说建什么火星城市
2024-03-20 10:26:00
科学家走进金陵小学(仙林湖校区) 助力天文科普活动
...历程又有哪些变化。他还利用生动有趣的动图向大家展示航天员在太空中的生活方式,以及图示介绍地球在广阔宇宙的渺小……学生们在知识的海洋里快乐学习,高举小手与郑博士互动,场面十分热
2024-05-27 01:17:00
《触手可及的未来科技——科学家与科幻作家的跨时空碰撞》新书分享会成功举办
...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行星科学专家、孩子们心中的“火星叔叔郑永春,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总编辑苑嗣文出席了分享会。与会嘉宾以“哪些科幻预言能成真?”为主题,进行了一场深入的对话交
2024-07-28 12:11:00
厦门科技馆《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开放
央广网厦门5月25日消息(记者 邬眉 吴馨骅)火星上的环境怎么样?我们能在火星上干什么?火星为什么值得我们奔赴?这些问题的答案或许能在厦门科技馆的《走!去火星》硬科幻科普体验展找
2024-05-25 16:26:00
...,以中国载人航天昂首步入空间站时代为主基调,以中国航天员训练中心大型试验项目“绿航星际”为创作蓝本,在以人类为地外生存做准备为主题的金昌“火星1号基地”取景拍摄,向公众介绍了
2024-04-22 00:29:00
更多关于科技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