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扼太行之险 守河北之要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7 06:05:00 来源:每日看点快看

本文转自:石家庄日报

明朝,尤其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之后,石家庄一带的地缘位置和政治、军事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真定卫所军屯的建立,石家庄一带生产力迅速恢复和发展。

□本报记者 石雅彬

明初战争

明朝前期,今石家庄市境内,经历了两次激烈的战争——明初北征和靖难之役。

当元末红巾军起义时,农民出身的朱元璋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在濠州(治今安徽省凤阳县)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由于朱元璋“度量豁达,有智略”,才干出众,先后任元帅府事,左丞相等职,韩林儿还封他为吴国公。不久,朱元璋渡江,建立江南政权,南平闽广,北伐中原。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七月,朱元璋先后攻克卫辉、邯郸、临清,沿运河北上,直至直沽(今天津市)海口达通州。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8年),元顺帝见大势已去,北遁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北闪电河北岸)。明大将徐达于八月初二领兵入元大都,结束了元朝98年的统治。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定都应天(今江苏南京市),改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元至正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八日,明将常遇春攻克保定,三十日克中山(今定州市),遂趋真定(治今正定县),元将孙平章弃城而逃,真定成为明朝领地。

明太祖朱元璋为保长治久安,先后分封24个皇子和1个从孙为王。因边防要塞重点在北方,所以择其险要,从东北到西北有9位边塞王,包括宁王、晋王、燕王、代王、秦王、谷王、萧王等。其中实力最强的燕王朱棣,是明太祖第四子,他曾屡次率兵深入漠北打败故元残军,威名大振,尤为朱元璋所倚重。

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明太祖去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开始削藩。朱允炆削藩过程中杀害诸侯王的行为,激怒了燕王朱棣。朱棣采取先发制人的战略,以“清君侧”为名,举兵南下,自称“靖难”,史称“靖难之役”,在北方称“燕王扫碑”,民间也称为“燕王扫北”。这一仗打了四年,石家庄一带多次成为主要战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朱允炆派长兴侯耿炳文为征虏大将军率兵讨燕。八月,耿炳文率王师至真定,号称30万,并布军于河间、鄚州(今任丘市鄚州镇)、雄县。当时,燕王朱棣军队只有数万,双方兵力悬殊。但朱棣熟悉河北地形,主动出击,各个击破。燕将张玉率军至涿州(今涿州市),屯楼桑村,乘南军不备,渡白沟河(今雄县西北),全歼南军9000人。驻扎载鄚州的南军急忙出援,行至月样桥,被预先埋伏的燕军击败,南军将士多溺死,燕军攻克鄚州城,乘胜直趋真定,在这里迎来战事转折点。

耿炳文的部将张保在真定一战,临阵投降了燕王。朱棣掌握了南军的虚实,耿炳文虽号称30万大军,实际只有13万人。据《明太宗实录》记载,真定之战,朱棣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佯装失败。耿炳文率部北跨滹沱河,欲驻在真定城西北至西山一带。正在调动之际,朱棣率精骑数十,绕过城西南,利用南军大规模拥挤渡河的时机,突然南北夹击,耿炳文急促出城迎战,但不敌燕军夹击,南军被“斩首三万余级,积尸塞城壕,溺死滹沱河者无”,而燕军“获马二万余匹,俘降数万”。经这一战,双方各有得失,但燕军攻打真定城三日不下,于是暂且还归北平。

耿炳文在真定大败后,被建文帝诏回南京,另派李景隆取而代之。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四月,李景隆带兵号称60万,由德州进兵真定,以图取燕。两军会合于白沟激战,朱棣险些被俘,但因南军“将帅不专,故令不一”,李景隆败走济南。这年九月,明惠帝朱允炆又选盛庸为帅进驻德州,与定州、沧州互为掎角之势,从三面围困北平。朱棣佯攻辽东,实际上集中兵力,突然南下,攻陷南军防御最薄弱的沧州,“拔其城”。只因兵力有限,被迫撤回北平。

《明史纪事本末》卷16《燕王起兵》记载,建文三年(公元1401年)三月,燕军经短暂休整,主动由保定向西南,在滹沱河下游一带与南军几番激战,互有胜负。闰三月,两军会于藁城。南军列方阵于城南,燕军以一部兵力攻其三面,朱棣亲自率领精骑数百突击城北隅,冲入敌后奋战。其时,突遇狂风大作,燕军得势,斩敌首6万余,追至真定城下,生擒南将,尽获军资器械无数。藁城之役,燕军大捷,自此开启连胜模式。

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五月,燕军渡淮水,最终直达京师应天府城下。朱棣进入南京时,宫中起火,明惠帝不知所终,朱棣于应天府即皇帝位,改元永乐,为明成祖。

地位变化

朱棣夺得皇位后,决定迁都北京。

《明史》记载,永乐元年(公元1403年)四月,始以北平为北京;八月,徙江南富民实北京,次年八月徙山西民户到北京;永乐五年建北京宫殿,从此北京大兴土木,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以迁都诏天下。继元朝之后,北京再次成为全国政治中心,河北成为畿辅之区。

迁都北京后,京师之地直接隶属中央,称直隶,南京属地称为南直隶,京师北京称北直隶。北直隶领8府,在今河北省境内有顺天府、河间府、真定府、顺德府、广平府、大名府。

明朝迁都北京,石家庄一带的地缘位置发生了质的变化。以前是少数民族与中原汉族政权的冲突之地,宋朝的宋祁曾说:“河朔天下根本,而真定又河朔之根本。其地河槽易通,商贾四集,屯田潴水,限割敌骑,进战退守,绰然有余,故常倚为北面之重。”现在成了都城的南大门。清朝地缘政治学家顾祖禹在《读史方舆纪要》中论述了真定府的军事价值:“府控太行之险,绝河北之要,西顾则太原动摇,北出则范阳震慑。若夫理清河,下平原,逾白马,道梁宋,如建瓴于高屋,骋四马于中原也。盖其地表带山河,控压雄远。”

明朝真定府的建置基本以元时的真定路为基础,府领11县、5州,州领16县,范围比今石家庄大不少,属于今石家庄的州县有:真定县(今正定县)、井陉县(元属广平路威州,洪武二年来属)、获鹿县(今鹿泉区)、元氏县、灵寿县、藁城县(今藁城区)、栾城县(洪武十年移治于今栾城区栾城镇)、无极县(元属中山府,洪武初县废,洪武四年七月复置,属定州,洪武七年四月直属府)、平山县、行唐县(元属保定路,洪武二年属定州,正统十三年直属府)、新乐县(今新乐市)、晋州(洪武二年以州治鼓城县入,今晋州市)、赵州(洪武元年以州治平棘县省入,今赵县)、高邑县、赞皇县等。

关于真定府的重要性,清朝直隶总督李卫在《相形势以正经界疏》中赞道:“伏查国家定鼎京师,北控幽燕,南屏保定,以河间扼东路,以正定总西路,抚有万方,宰制群动,天下都会,朝贡奔走者,不出河间,则出正定。西南九省之冲,正定实为咽喉要镇,从前(指明朝)三十二城大小,维持臂指承使,雄关环峙,城郭恢宏,股肱上郡,气象不同。”

军屯发展

真定自古为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设置“真定卫”,作为真定、保定二府的驻军,其指挥使司设在真定府衙东南,下属左右前后中5个千户所。每个千户所下,又设若干百户所,分驻州县、关隘。

《明史》卷91《兵志三》记载,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又奉诏在“自北平、蓟州、密云、迤西二千余里,关隘百二十有九,皆置戍守。”

另据顺治版《真定县志》卷7《兵防》记载,真定府、保定府西面太行山区的“紫荆、龙泉、倒马、固关、护城、防操等军墩夫等役共九千余名”。

除了为国杀敌、戍守边境之外,真定卫所军屯的建立,对于弥补真定府及其州县人口不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促进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今石家庄许多村庄,如今栾城区柳林屯、北屯、南屯,今石家庄市东营、西营、南高营、北高营、留营、南翟营、北翟营等村,都是在明代真定卫或神武卫军屯、营所基础上形成的村落。

顺治版《真定县志》卷7《兵防》记载,真定卫及其各千户所,共置“军屯七十有二”,坐落滹沱河沿岸一带与真定、藁城、获鹿、栾城等州县,“村舍错落,军民杂居屯田”,这些驻军为发展当地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作用。《明史·食货志二·赋役》记载,按照明朝制度,真定府对于军屯征税更多,“官田亩税五升三合五勺,民田减二升”,而“军屯亩税一斗”。另据《明史》记载,“军余一名给五十亩,原额屯田每亩征粮一斗二升”。相当于民田税粮的四倍、一般官田税粮的两倍。据《明史·食货志一》载,明成祖时期,为了避免“侵暴之吏”侵吞军粮,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规定:“军田一分,征粮十二石”,贮于屯仓。通过这些军屯军户耕种,不仅满足了卫所军队的粮饷,并且向官府缴纳税粮,使得“直省、县、藩府、边隘、堡、站、卫所、屯戍皆有仓”,为国家积累了大批粮食,甚至出现了“屯田米常溢三分之一”的情况,甚至形成“上下交足,军民胥裕”的繁盛局面。

真定卫所军屯将士和军丁还直接参与修筑城垣、疏浚河渠、兴修水利等重大工程。光绪版《正定县志》卷5《山川》记载,明宣德六年(公元1431年),“山水暴涨,冲毁滹沱河堤岸”,真定府、真定卫“发军民浚之,并修真定护城堤”。万历版《真定县志》卷1《山川》记载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滹沱河发大水,真定城的大堤被冲垮,“势逼城西南隅,坏民庐舍,而关城之中几为巨浸”“知府田济具疏上闻,可之。于是,偕神武、真定二卫指挥各率其属,大发兵夫,举旧河数里外凿新河”。这条新开河道,在清代称清水河、汊河,从上游平安屯向东南开凿新河道,分滹沱河为两支。东南经柳林铺村北、东古城村北、南高营村北,再汇入滹沱河。如今太平河柳林铺以下河段,就是这条河道的下游河段。实行分洪,解决了洪水对真定城的威胁。弘治二年(公元1489年),当真定的滹沱河再次决口,真定府、真定卫则再次“发兵民筑塞”。

(参考文献:《明实录》《明史》《石家庄通史》《石家庄文化通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7 11: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河北大道→南关西街→南城门/南关古镇2、胜利北街→滹沱河大桥→河北大道→南关西街→南城门/南关古镇3、新城大街/太行大街→河阳路→河北大道→南关西街→南城门/南关古镇4、中
2022-12-31 15:07:00
石家庄:生态环境向好 珍稀动物成“常客”
...暇时,河北省平山县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会长李玉峰喜欢到滹沱河和冶河湿地附近,把千姿百态的鸟类“装”进相机镜头里。这是在平山县冶河湿地拍摄的黑鹳。(受访者供图)看着正在冶河湿地浅滩
2024-02-20 11:56:00
石家庄“滹沱河观光”旅游专线恢复运营
...游服务,石家庄公交集团北部运营分公司于3月22日恢复“滹沱河观光”旅游专线运营。滹沱河观光专线,运营路径为滹沱河北岸、太行大街至河心岛路,沿途有花田、滹沱印记、子龙码头、黄金
2025-03-26 12:33:00
千里共清绿丨“唤醒”我家门前那条河
大河网讯 冬日的滹沱河,风轻水碧。河心处,一个个小岛星罗棋布,一片片芦苇随风摇曳,风光无限。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河北省石家庄市的母亲河,历史上一度干涸断流40多年。2014年
2024-12-11 13:15:00
...次南下。1401年二月,朱棣率军出北平,直驱保定,抵达滹沱河。此时,盛庸正驻军于德州。听到朱棣南下,盛庸马上北上,并在夹河构筑防线。三月二十三日,双方在经过一系列的试探后,旋
2024-07-23 20:29:00
...0日至9月1日,石家庄太行野生动物救护站鸟情调研小组在滹沱河湿地开展秋季迁徙季调研时,再次观测到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wú)群体,其数量呈持续增长趋势。值得注
2025-09-03 07:12:00
2025石家庄马拉松来了!看点抢先看,1月24日报名
...太广场……是“一步更胜一步”的古今畅游、文化璀璨;滹沱河畔姹紫嫣红、太行山麓蔚为壮观……是“一步更胜一步”的山水城林、精彩蝶变;城市“15分钟活力圈”、运动场地增建提升、百公
2025-01-23 21:48:00
...步自然之旅、太行古韵·自驾观光之旅。线路以太行山和滹沱河为骨架,串联起冶河湿地、嶂石岩景区、五岳寨等自然景观,为市民提供了观鸟摄影、绿色骑行、野趣露营等多种生态体验方式。“现
2025-06-06 07:06:00
...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每年候鸟迁徙季在滹沱河湿地停留的鸟类达数10万只220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4种,国家二级保护野生鸟类42种。“‘万物共生 和美永续’
2025-05-23 07:0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长白时评评论员 殷建光人类社会本应向着文明不断迈进,然而二战却将人类拖回野蛮的深渊。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的所作所为,便是这段黑暗历史中最典型的例证
2025-09-15 11:21:00
座落在湖北襄阳的“长渠”(又名“白起渠”“百里长渠”),始于战国,兴于唐宋,沿用至今2300余年。2018年,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遗产
2025-09-15 17:44:00
今天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新闻发布会正式官宣:第二届楚文化节将于9月20日在荆州开幕。千年古城,立刻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2025-09-15 22:57:00
“鬻子救国”写大义:一个广东籍南洋小贩捐输抗战的家族记忆
几十年过去了,九旬老人郑社心还记得父亲说过的话:国家国家,没有国,哪有家?他的父亲郑潮炯,原本是到东南亚打拼的普通广东人
2025-09-15 20:11: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云岭之战:红四方面军浴血奋战杀出重围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陈熠林 喻波)鄂陕交界的云岭山脉,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32年11月11日,实行战略转移的红四方面军到达上津镇云岭一带
2025-09-15 21:05:00
晋祠水系丰富,饮马泉虽算不上其中的佼佼者,却也是一眼常年不涸的井。这样的井在晋祠并不少见。此井得名“饮马泉”,源于相传有三位帝王曾在此饮马
2025-09-15 18:34: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孙敬清青山埋忠骨,山河祭英魂。连日来,位于六合区的桂子山烈士陵园迎来一批批参观瞻仰的市民游客
2025-09-14 09:56:00
三面“杨靖宇支队”战旗已经抵达新民大街,途径新民大街126号,这里是伪满洲国国务院旧址,新中国成立后,原建筑被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接收
2025-09-14 10:10:00
“今天能来到现场我倍感荣幸。”通化市杨靖宇烈士陵园讲解员于洋说,“作为杨靖宇烈士陵园的一名讲解员,在知道这面战旗将送往陵园时
2025-09-14 15:56:00
净手、击鼓明志、正衣冠、朱砂启智……9月12日,山西太原百年唱经楼内,一场传统“开笔礼”正在进行。中新社给予关注报道。报道介绍
2025-09-14 19:20:00
杨靖宇后人马继志:看着“杨靖宇支队”战旗,仿佛看到爷爷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迎接“杨靖宇支队”战旗荣归吉林的仪式上,杨靖宇将军之孙马继志望着鲜红的旗帜,心潮澎湃,仿佛看到爷爷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带领抗联战士驰骋疆场的场景
2025-09-14 23:49:00
七件扇作见证国画家张大千半世纪丹青情谊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杭州9月1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剑平)9月13日至14日,七件见证张大千与友人半世纪丹青情谊的扇作
2025-09-14 23:00:00
一代名相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
大皖新闻讯 9月9日,安徽省自然资源厅正式批复了张英墓修缮工程通过用地预审与选址意见。张英(1638年~1708年),字敦复
2025-09-13 12:52:00
省内唯一! “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入选“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
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国家文物局发布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陈列展览推介名单。由长春伪满皇宫博物院东北沦陷史陈列馆主办的“艰苦卓绝十四年——东北人民抗战史实陈列”成功入选
2025-09-13 16:19:00
“草鞋兵”出征,无数家庭破碎:“我们没打算活到冬天”的悲壮谁懂?
“在1937年到1945年这段时间里,我们贵州出兵的总人数接近64万,大家都知道川军出川是浩浩荡荡极为悲壮的,但是其实如果把我们黔军出黔的这64万左右的人数除以当时贵州的总人口
2025-09-13 16: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