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谭渊,一个看似平凡的武将,却因机缘巧合被卷入了建文帝和燕王争夺皇位的漩涡中,成为决定明朝百年国运的靖难之役的关键人物。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激荡了朝野,也铸就了自己家族数百年的荣辉。
一、普通武将谭渊,如何成为朱棣心腹
洪武十三年,年仅20岁的燕王朱棣来到北平就藩。按照惯例,朱棣麾下的禁卫军是由明太祖直接派遣,以防藩王倚重自部起事。谭渊就是奉命担任燕王府右护卫副千户的禁卫军之一。
谭渊生于一个普通武将家庭,继承父业,袭任燕山右护卫副千户一职。他性格彪悍,嗜杀成性,但为人极其忠诚。抵达北平后,谭渊很快展现出过人的武将才能,深得朱棣赏识。
朱棣性格激烈,好大喜功,此时正值壮年,对被迫驻守边境颇感不满。他视谭渊为心腹,两人经常狩猎射箭,日久生情。谭渊武艺高强,能拉两石弓,百发百中,令朱棣刮目相看。在长期相处中,朱棣也逐渐认识到,谭渊忠诚老实,只求战死沙场,并无戏谑之心,是可以托付重任的好将。
朱棣深知,要取得北平之地,必须首先笼络原属明廷的禁卫军。他观察这些禁卫军多月,发现谭渊武艺强横、为人毫无城府,正可用之。于是朱棣故意接近谭渊,装出对他极为倚重的姿态,引他步步深入。
谭渊本就是襟怀坦荡之人,受到君王亲睐,心中自然荣幸。他性格直爽,哪里想到朱棣的用心,只道遇上明君,自己便拼尽全力侍奉。两人一来二往,谭渊终日尾随左右,言听计从,已然成为朱棣心腹。
朱棣暗中留意,谭渊为人简单,没有太高明的谋略,但忠诚和勇武毋庸置疑。他将谭渊当成恃重的武将看待,从不放在谋士的位置上考量。谭渊也的确担当起一名猛将的责任,朱棣起兵之日,他便如影随形,为朱棣建立军功。
若说朱棣识人不清,收买谭渊为心腹就是错误的判断,这恐怕言过其实。因为谭渊正是朱棣需要的人才——忠心耿耿、视死如归的猛将。有了谭渊这样的武勇之臣,朱棣才有了施展抱负的资本。即使日后发现谭渊的残忍个性,朱棣也从未懊悔收买他为心腹,因为谭渊对他始终忠心不二。
二、真定月漾桥,沧州活捉,谭渊立奇功
建文元年,皇帝朱允炆开始削藩,引发朱棣愤怒。在谭渊等心腹怂恿下,朱棣选择起兵反叛。起义之初,谭渊率部参与进攻北平九门,出奇制胜,迅速占领北平城。朱棣见谭渊作战勇猛,态度也极为坚决,更加倚重他,派他担任许多艰巨任务。
在真定一战中,朱棣命谭渊悄悄渡过滹沱河,占领要冲月漾桥,埋伏水中。月漾桥两侧都是南军主力,夜晚南军放松警惕,正是进攻的大好时机。为了隐蔽行迹,谭渊命士兵头上扎草蓬,在水下伏击了一整夜。
后半夜,燕军弓箭手四面围攻南军,南军大乱,仓皇后撤,正撞入谭渊设下的埋伏。谭渊突然现身,占据月漾桥,南军退无可退,只能与燕军展开白刃厮杀。朱棣见谭渊夺桥如神助,大喜过望,第一仗就捉拿南军两员大将,士气大振。
攻占沧州时,谭渊再立奇功。他从南门突入,生擒守将及两万南军。朱棣让投降者回乡,但谭渊性贪杀,半夜屠戮三千余投降之士。第二天,朱棣闻讯大怒,严词责备。谭渊边听训诫,边心中暗想,放他们回去只会助长南军气焰,不如尽诛之。虽然残忍,但确实歼灭了不少敌军有生力量。
在真定月漾桥一战中,谭渊的出色表现让朱棣见识到他过人的军事才能和临危不惧的胆略。其时南军主力驻扎桥两岸,谭渊只带一千人潜伏其中,可谓寡不敌众。整整一夜,士兵们在桥下水流湍急的滹沱河中挣扎求存,随时可能被发现。谭渊却毫不退缩,一夜把守桥头,只等待天明一击。
第二天拂晓时分,四面燕军兵至,南军陷入混乱。这时谭渊猛然现身,南军军心顿时土崩瓦解。朱棣亲眼见证谭渊的胆识和手段,使出化险为夷之计,夺桥夺胜,不禁对他刮目相看。
攻城掠地对谭渊而言驾轻就熟。他身先士卒爬上沧州城头,数次被流箭射中,血流披面,也毫不退却。终于来到城门,一箭射死守将,沧州守军瓦解,生擒两万之众。此战一举拔掉南军股肱,朱棣喜形于色。
谭渊虽然嗜杀成性,但他屠城的本意也是为了削弱敌军实力。放回这些士卒无异于放虎归山,不如Just尽诛之。朱棣虽然痛骂他残忍,但谭渊的手段确实给南军以沉重打击。这也让朱棣更加确信,谭渊就是自己需要的猛将。
三、忠心耿耿最后一战,朱棣痛失心腹
在夹河之战中,谭渊英勇壮烈牺牲沙场。他见尘土飞扬,以为南军溃败,亲自带队截击,不想正遭埋伏,战死当场。朱棣闻讯,痛哭失声,失去一员猛将。
那一年,谭渊已经跟随朱棣征战多年,两人余情极深。在朱棣心中,谭渊不仅是心腹猛将,也如自己的兄弟。那日谭渊见敌军后撤,骤然带兵去截击,朱棣还在为他锐气十足而欣慰,哪知转眼间天昏地暗,谭渊战死沙场。
“渊之去也,吾失一大将!”朱棣伤心欲绝,痛失心腹之情溢于言表。多年征战建立的深厚感情一旦断绝,让朱棣如丧考妣。在决定天下命运的关键时刻,失去谭渊这样的猛将,更令朱棣陷入无限悲痛。
作为谭渊的君主,朱棣自然清楚谭渊的为人。他嗜杀成性,手段残忍,但对自己却忠心耿耿、视死如归。正是有了谭渊这样忠勇善战的心腹大将,自己才旗开得胜,一统江山。
谭渊生前犯错,朱棣也经常严辞教诲。但谭渊从不辩驳,每次都低头认错。因为他心中只有君王一人,只求报答君王知遇之恩。现在英年早逝,朱棣除了悲痛,更多的是怀念。
四、追封崇安侯,开启谭家荣华
建文四年,朱棣称帝,是为永乐。他追封谭渊为崇安侯,其子谭忠袭爵为新宁伯,世袭罔替,还赐予免死铁券,实乃厚爱之情。
谭忠本人军功不多,全仗谭渊余荫。但他的后人多保家卫国,出生入死,明朝灭亡时,谭家已经世袭新宁伯达二百四十年。
谭渊临终前,朱棣曾向他承诺,必定重赏子孙。如今夺得天下,迎来大好河山,朱棣没有忘记当年的诺言。他想起多次苦战沙场,谭渊舍生忘死的场景,内心充满感激与惋惜。
于是,朱棣追封谭渊崇安侯,并传爵给谭忠,不但可世袭,还特赐免死铁券,以示对谭渊忠心的肯定。这对谭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荣耀。
谭忠年轻时并无建树,朱棣封赏他,也是出于对谭渊的怀念。他相信以谭渊的气节,子孙必定不负所望。果然,谭氏世代忠君爱国,为国出生入死,抗击外敌,丰功伟绩为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谭渊舍小家为大家,最终换来的是子孙的极盛荣华。朱棣也兑现了承诺,让谭氏富贵十代二百余年。这恩情义理,牢记心间,溢于言表。
五、忠勇之气,铸就谭家盛世
谭渊一生坎坷,几乎都在沙场厮杀。他忠心跟随朱棣,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成就了朱棣称帝的伟业。虽然好杀过甚,但他那种为主君尽忠的气概,也令人动容。
如果没有谭渊这样忠勇善战的心腹,朱棣也难以平定天下,成就永乐盛世。正像朱棣所说,失去谭渊,就像失去一员大将。
谭渊和后人的故事,生动展现出一个普通武将家族,如何在动荡变局中抉择立场,如何在战火纷飞中求存求荣,如何在权力争斗中获得尊荣。
结语:
泱泱中华,5000年历史长河里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他们有的主天下,称王称帝;有的功败垂成,命途多舛。谭渊也是一个缩影,他选择追随朱棣这条路,虽然嗜杀,但最终换来的是朱棣的知遇和家族的盛世富贵。这就是历史的神奇之处,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历史智慧。每个人的选择会开启完全不同的人生,我们要思考各种可能,做出自己将心比心的选择。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2 12: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