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这两天申城降雨降温,今天依然是体感阴冷的一天,全天气温在6~11℃之间,相对湿度90%-60%。
受较强冷空气影响,本市13日至14日有一次大风、降温过程。
降温:13日(周五)中午冷空气开始影响本市,气温下降。预计在13日至15日期间48小时最低气温降幅,市区下降3~5度,郊区6~8度。
15日至18日大部郊区的最低温度都将在冰点以下。过程最低温度出现在15日和16日早晨,市区跌至3℃左右,崇明、金山、奉贤和青浦等郊区零下3℃到零下4℃,有薄冰或冰冻。
天气变化之下,坊记最新了解近期沪上以下几种疾病有上升趋势!
鼻病毒、流感病毒阳性率上升
中疾控最新一周的统计数据显示,近期南方地区监测到的主要呼吸道病原中,鼻病毒阳性检出率排第一位,呈高位波动,而流感病毒也有明显上升趋势。
昨天,记者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看到,内科诊区有不少感冒发热的孩子,家长反映的症状都很类似。
不少家长表示咳得比较厉害,伴有鼻涕、鼻塞的症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专家介绍,今年9月开学后,鼻病毒的检出率就有所抬头,本周鼻病毒阳性检出率达到15%,是9月初的三倍左右。
不少家长对鼻病毒或许感到陌生,但其实鼻病毒一直都是导致普通感冒最常见的病原之一。只是以往检测得少,所以公众知晓率较低。
专家介绍,鼻病毒的主要症状是打喷嚏、流鼻涕,伴有咽疼和发热,大多不严重,为自限性疾病,家长无需太过焦虑。
但专家也提醒,鼻病毒是哮喘儿童的劲敌,如伴有严重咳嗽、喘息等,就要积极就医。
殷勇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呼吸科主任:鼻病毒本身容易寄生在鼻部,所以以鼻病毒而命名,本身毒力其实不强,要比流感病毒要弱很多。每年在秋冬季是好发,最高的比例甚至可以达到40%左右。
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一般鼻病毒C型,它其中的一种亚型会加重哮喘的急性发作,我们近期在病房里已经发现了这种情况,如果有哮喘的话,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使用抗哮喘药物,能够达到长期稳定的效果。
此外,近期随着冷空气南下,还要提防流感传播,特别是甲流上升趋势明显。
吴颖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检验科主管技师:从上周开始甲流的阳性率是有明显上升的,估计是在30%到40%的样子,目前还是甲流比较多一点,乙流的话一般可能是在甲流之后才会(检测)出现阳性。
专家表示,接种流感疫苗仍然是最佳预防办法。
张婷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WHO(世界卫生组织)接到的流行病学分析,我们现在几乎看不到(乙流)Yamagata株了,所以WHO建议我们现在接种三价苗就可以了,就是甲流的H1N1、H3N2 和 (乙流)Victoria株就可以了,我们还是鼓励孩子们,尤其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去接受疫苗,以及家里有老人的去接种疫苗。
水痘进入高发期
成年人也需引起注意
近期不仅呼吸道病毒活跃,感染水痘的风险也显著上升。
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网友发帖称自己或身边人得了水痘居家隔离。
昨天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儿科和皮肤科了解到,天气转凉后,水痘患者的数量较之前有了明显增加。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 梅莉红:儿童水痘基本上以皮疹为主,发热在水痘发展的第一天 ,成人水痘的发展和发热都会持续得更久,发展的数量也会更多。
很多人以为水痘不是低龄孩子才会得的吗?成年人怎么也会中招了?
对此,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感染传染科副主任曾玫教授表示,水痘是种传染性疾病,虽说儿童是高发人群,但目前来看,水痘发病有‘大龄化’趋势,不仅是中学生会感染,就连18岁以上的成人病例也不少,此前接诊的部分患儿就是由成年人传染给孩子的。
冬季寒冷易“冻心”
近期有年轻患者仅38岁
气温骤降,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也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不要以为心梗只发生于老年患者,记者从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了解到,最近一周,医院心血管内科就收治了十多名急性心梗患者,其中最年轻的只有38岁。
患者 沈先生:主要是稍微剧烈走两步,就感觉气喘得不行,呼吸不过来,然后休息五六分钟就没事了。一开始是以为空调开得太足了热的,然后去外面一吹冷风就开始冒大汗了,当时就觉得不对劲,直接打了个车来医院。
医生介绍,自气温下降以来,像沈先生这样的心梗患者明显增多。寒冷刺激容易导致血压升高,再加上秋冬季节,气温偏低,为了御寒,不少人可能会摄入一些油脂更重的食物,这也加重了心脏负担。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 史益军:(患者)年龄轻,不认为自己会生病,所以他平时还会有一点饮食不规律,一旦在任何条件合并有症状,譬如胸闷、胸痛、腹痛、大汗的这种,都提示严重的疾病。
医生表示,如果发生急性心梗后,能在120分钟内开通梗死血管,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但实际上,在心梗之前,人体大多会出现一些预兆和症状,拉响健康"警报"。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主任医师 龚辉:比方说原来有心绞痛的,可能会加重,原来走几步路要痛,但休息好了就好了,现在可能走几步路,痛的时间明显延长,症状加重,这个时候要警惕了;第二种就是有非常疲劳的感觉,原来想要睡觉,睡好了就能够恢复的,但现在很难恢复;还有一种发作前有一种濒死感,觉得胸口闷,有压迫感,导致呼吸也有些困难,这种时候你觉得喘不上气来,还是及早到医院里来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12 14: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