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李芳)10月9日,省药监局正式批准热敏灸机器人第二类医疗器械上市。这标志着江西热敏灸产业进入数智化时代,更为江西冲刺热敏灸全产业链百亿规模目标,注入关键驱动力。
作为江西中医药领域的亮眼名片,热敏灸技术源自江西中医药大学陈日新教授团队的原始创新,2015年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在中医圈内凭借独特疗效赢得“南看江西灸”的美誉。团队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发现了穴位的“新秘密”:部分热敏穴位需通过变化灸热刺激(即动灸手法),才能高效激发艾条得气,而传统手持热敏灸受限于人力,难以实现长时程、不疲劳、精准化的动灸操作。
为破解这一行业痛点,团队自2016年起开启热敏灸机器人技术攻关,推动热敏灸传统技艺与AI技术深度融合。历经五代迭代研发,最终成功打造出具备“智慧大脑”的热敏灸机器人,且核心知识产权全程由团队自主研发,实现技术自主可控。“这款机器人以AI为载体,让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中医灸法核心原理落到实处,真正实现了为人体‘补阳气’的功效。”陈日新教授说。
据介绍,这款机器人有三大核心优势:一是植入28种有效施灸方案,能充分发挥热敏穴位放大效应,得气快、后效应长;二是内置变频动灸功能,提升得气强度与舒适度,调动人体自愈潜能,助力系统级修复;三是采用自主研发的艾热反射发生器,可调距、调相,且全程不掸灰,保障充足得气时间,显著提升施灸效率与效果。
除核心治疗功能外,机器人可自动记录施灸全过程数据,通过大数据分析持续优化治疗方案;更能依托远程控制技术,为千里之外的患者提供标准化热敏灸服务。目前,该机器人已在北京、上海、南昌等地多家医院正式上岗,未来不仅将进一步扩大医疗场景覆盖,还计划研发家庭版设备,让“江西灸”走进寻常百姓家。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10-17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