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朱元璋造反为何要广积粮,缓称王为何不直接称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5-24 06:06:00 来源:戏说三国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是清代诗人赵翼对于江山更替的生动描述,对于哪些引领风骚的帝王来说,每个人也是有不同的历程的,就像题目问的,为什么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

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三点来进行分析,第一点:就是他们正式起义的时候的军事实力;第二点:就是他们称帝的时候的天下大势;第三点:就是他们起义的原因。

下面我们就从这三点来进行分析一下这是为什么。

二者的军事实力

我们先来看一下李渊生活的生活背景,汉高祖李渊出生于北周的贵族家庭,七岁的时候世袭封唐国公,到准备起义的时候,李渊已经是太原留守(类似于全职的守将),兵力已经达到了三万人左右,社会地位仅仅次于逃到南方的隋炀帝本人和宇文家族。

动乱的社会,加上拥有雄图大志的李渊,除此之外,李渊还有兵和社会影响力,李渊的起兵的难度不算是很大,所以李渊很快的就占领了长安;

看完了李渊起兵之初的军事势力,接下来我们在看看朱元璋起兵之初的军事实力,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也是历史上著名的草根开国皇帝,很多的人提到朱元璋想到的名词也是“和尚”“乞丐”“土包子”。

朱元璋也是名副其实的,在朱元璋起兵之初,做过放牛娃,家里遭灾没吃的又跑去做乞丐,同时也做过和尚,体会了民间疾苦。这样的出身,朱元璋是如何积攒自己的军事实力的呢?

朱元璋势力的发展经过:濠州---应天---浙东---两广---山东、河南---关中,朱元璋最早是投靠红巾军的,他一开始投奔的是濠州红巾军领袖郭子兴,郭子兴虽赏识,把养女马氏(明朝第一任皇后马皇后)嫁给了他,但朱元璋始终无法进入到红巾军核心。

为了发展自己的力量,二十五岁的朱元璋以红巾军将领的身份,回到家乡安徽凤阳募兵。这次募兵一共招募来七百多名青壮年,朱元璋挑选了二十四名亲信随行,这二十四人,就构成了大明开国将领的雏形阵容:徐达、常遇春、郭英等后来的名将,都在其中。之后就是依靠这最原始的军队来进行招兵买马,形成了后来的大明王朝。

通过李渊和朱元璋的起兵的经过我们可以看到,李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江山的开拓者,而朱元璋则是江山的开创者。李渊在起兵之初,就是一方的封建大吏,朱元璋在起兵之初,是四处投靠人。

天下大势

李渊称帝的天下局势是非常的混乱的,当时的皇帝就是历史上非常的残暴的隋炀帝,由于隋朝的政局混乱,隋炀帝愈加疑神疑鬼,以“猜忌杀戮大臣”,这样更是加剧了君臣之间的矛盾。

让李渊开始反抗的主要的原因也是由于隋炀帝疑神疑鬼的这一点,因为隋炀帝曾经宣召李渊去江都议事,李渊当时正在生病,无法前往。隋炀帝便心生猜忌,问:“可得死否?”李渊知道隋炀帝的反应非常害怕,只能借酒浇愁。

虽然《资治通鉴》载:“世民聪明勇决,识量过人,见隋室方乱,阴有安天下之志,倾身下士,散财结客,咸得其欢心。”还有说李世民还与裴寂密谋,故意让李渊犯死罪。裴寂选隋炀帝晋阳行宫的宫人私侍李渊。

然而不论具体原因事情如何,逼迫李渊起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当时隋炀帝对于李渊的怀疑、不信任及天下混乱的局势,可以说李渊起义的条件是非常的优越的,除了有起义的大旗,更是有李世民这样优秀的儿子做辅助。

再看朱元璋,朱元璋起义的时候是元朝末期,此时的元朝元末吏治腐败,横征暴敛,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全国税额比元初增加20倍,大批蒙古贵族抢占土地,社会动荡,民不聊生,而中原连年灾荒,更使得百姓破产流亡,无计为生。

再加上当时黄河泛滥,给中下游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起义的导火索就是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朝征发15万人修治黄河,监督修河的官吏贪污作弊,克扣民工“食钱”,致使民工挨饿受冻,群情激愤,红巾军再此刻就正式崛起。

这就是朱元璋起义的真正历史环境,和李渊是有点相似的,都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在这种天下大乱的情况下,李渊起义的主要的原因是因为隋炀帝对于自己有了怀疑,朱元璋则是因为自己饿肚子,吃不饱,可以看到两则起义的不同点。

起义的主要原因

前面我们看到了两点,第一点就是李渊、朱元璋起义的时候的军事实力,第二点就是李渊、朱元璋起义的时候天下大势,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李渊、朱元璋称帝的主要的原因。

前面我们说过,李渊是贵族出生,朱元璋是平民出身,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两则起义的主要的原因。李渊天生的贵族,按照正常的历史逻辑来看,保存自己的实力比起义的风险更加小一点。

李渊之所以选择造访,主要是有三点:

第一点:隋炀帝因为李渊没有听从自己的召见去江都,导致隋炀帝开始对于李渊有怀疑;

第二点:就是当时的天下的局势是非常的混乱的,各地的起义军不断的;

第三点:就是李渊的儿子李世民逼迫自己造反。

朱元璋选择造反的主要的原因是只有一点,那就是自己快要饿死了,我们可以看到和李渊相比,朱元璋选择起义的目的是非常的单纯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生存。

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在看到为何李渊造反敢于立刻称帝,而朱元璋造反要广积粮,缓称王?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起兵之初,朱元璋的军事实力在当时不是最强的,而李渊的军事实力在起兵之初在各路起义军中已经是很强的,是当时的皇位的有力的竞争者;

2、两者的起义目的不同,朱元璋起义是为了自己能够在乱世有生存的根本,估计朱元璋起兵之初自己都没有想到自己可以得到天下,而李渊则不同,李渊起义的目的也是很单纯,就是为了皇位,李渊所有的准备都是为了称帝那一天,所以,当时机来到了后,李渊就毫不犹豫的称帝了;

3、朱元璋起义的准备不足,之所以广积粮,缓称王,是为了给朱元璋积累社会的影响力,而李渊则是做了充足的准备,在起兵之初,李渊手底下已经有了非常多的良将,已经有了充足的社会影响力。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24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为何李渊起兵敢立刻称帝,朱元璋起义要广积粮缓称王
...,起义不断,韩山童、刘福通领导的红巾起义席卷全国,朱元璋也在红巾起义爆发的次年参与起义,5年后朱元璋占据滁州与和州,也就是在此时,谋士朱升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2024-07-04 19:19:00
李渊与朱元璋起兵策略与称帝之道的深度解析
...始人李渊在起兵反隋后不久就自立为帝,而元明的创始人朱元璋在起义反元后却要等了11年才敢称帝。这种差异是由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分析:天下局势不同和实力不同。天下
2023-10-03 22:16:00
为什么李渊臣子劝他立刻称帝,朱元璋臣子却劝他低调
作为唐明两朝的开国君王,李渊和朱元璋都是谋反后坐上帝位的,但是两个人从起兵到称帝的时间间隔却有天壤之别。李渊公元617年起兵,618年称帝,而朱元璋公元1352年加入红巾军,13
2024-06-08 21:17:00
秦朝花了五百多年建朝,隋朝、唐朝为何只花了一年
...,元朝灭了宋朝,统一全国。 明朝:16年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反抗元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建立明朝。同年秋攻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
2024-06-08 20:09:00
朱棣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朱元璋退位,能成功吗
...意思的问题:如果朱棣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朱元璋退位,能成功吗?正好前几天写了关于朱元璋的事情,所以这次就来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如果朱棣学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逼
2024-05-08 19:42:00
为何李渊在只有两省之地时就敢于称帝,朱元璋为何不敢
...称帝是最早的。七百多年后的元末时期,反元群雄之一的朱元璋采取的是和李渊相反的策略,一直采取“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战略,默默耕耘,到扫平南方群雄后,才称帝建国。同是开国皇
2023-05-28 11:50:00
比朱元璋还牛的和尚是谁,带50僧兵起义
朱元璋曾以和尚的身份投身义军,谁也不会想到正是这个和尚最终推翻了蒙古人的统治,恢复了汉人的江山。其实在朱元璋以前,还有一位很牛的和尚存在。这位和尚曾率领50名僧兵造反,将尼姑立为
2024-06-19 20:54:00
揭秘中国历史上九朝第一开国功臣的命运轨迹
...其子孙,为元朝的建立奠定基础。八、明朝:徐达徐达是朱元璋手下的头号名将。徐达,和朱元璋的老乡,都是濠州钟离县(今安徽凤阳)人,他很早就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是朱元璋手下的
2024-03-09 02:48:00
历史上的李渊是个庸人吗
...。元时成吉思汗曰:欲安邦定国者,必悉唐宗兵法。明时朱元璋有言:高祖之所以有天下,皆太宗之功。合着闹了这么一圈,基本上没有人记住这个开国皇帝李渊,绝大多数人把大唐伊始的功绩,全
2023-04-17 15:4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