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3-02 19:32:00 来源:戏说三国

苏代是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是著名纵横家苏秦的弟弟,他早年在家乡以农商为业,苏秦下山求仕时,他曾破家财给以支持,其间在苏秦的讲解和影响下,对有关游说的知识也有所领悟。

苏秦佩六国相印荣耀于乡里,他羡慕兄之贵盛,遂下决心攻习《阴符》,专心学游说之术。苏氏是在兄长的影响熏陶下,由业余的政治爱好而走上专业政治活动之路的人物,在战国历史的舞台上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脚印。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苏秦在燕国网罗自己的政治势力时,苏代配合他的计划,与燕相子之结为兄弟,以现固苏氏势力。苏秦死后,他步其后尘,频繁地活动于列国政治舞台上,向各国君王们出谋划策,替他们从事外事交往,以此谋求生存和获取财富,捞取个人利益。

影响列国政治格局的游说

苏代通过游说而对列国政局产生较大影响的活动有四次。第一次是,他在燕国与实权人物子之相结好,在燕王姬哙面前吹嘘子之,利用姬哙急于图强的心理,诱使其将王位让于子之,最后引起燕国内乱、齐国出兵攻伐等严重后果,使两国深相结怨,后来战事送起。

第二件事是,秦国势力大发展后,觉得七国省称王,不足显示自己的尊贵,遂约齐国一同称帝,齐国大臣们认为这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主张不予接受,齐阅王田地一时主意不决。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适逢苏代至齐,他闻讯后对齐王说了自己的策略,主张采取表面接受而实则缓称的策略手法,唆使秦首先称帝而旁观其实际后果,然后再决定齐国的态度,这种手法具有更大的奸诈性和灵活性。

诱使齐王伐宋,再游说秦王不救

第三件事是秦国决定伐赵,约齐国一同出兵,齐王主意不定,问苏代的意见,苏代分析说:“出兵无名,对我们不利,打下来的土地归秦国所有,是在没好处。”他根据地理位置指出,伐赵即使取胜了,也只能有利于秦国,而齐无利益可,主张不予出兵。

随后他对齐王说“现在宋方无道,天下人都想讨伐宋。王与其伐赵,不如伐宋,可以得到宋国的土地,也能获得宋国的人口,还能获得诛暴之名。”苏代是齐国伐宋的第一主谋人,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与楚、魏联合攻伐宋国。

不料,秦王稷听到齐国联兵伐宋的消息后非常愤怒,表示说:“宋国和秦国刚刚交好,齐国就攻打他,我必须要救宋国,不要再计议了!”

苏代在齐国的请求下前去劝阻赢稷,他见面后先向其表示祝贺,遂后解释说:“齐王卖弄强权,和宋王一样昏庸无道,现在齐国约定楚魏一同约定进攻宋国,其势必欺楚魏,如果楚魏受到欺压,最后自然会和秦国交好”。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因此秦国丢掉宋国,只是丢掉一个诱饵,而坐得楚魏二国,这对于秦国是一件好事。

赢稷表示说,他有救宋的意图,并就此征求苏代的意见,苏代回答说:“桀宋不得人心,只有秦国去救援,天下众怒都会转移到秦国身上”。赢稷为他的话所打动,遂改变主意,按兵未动。

后来,齐王在灭宋后突袭楚魏,独吞灭宋之利,楚魏恨齐国负约,果然遣使欲依附秦国,赢稷以为这是苏代的功劳,非常感激。

促使秦赵讲和

苏代活动的第四件事是,长平之战后,赵国四十万精卒被坑杀,秦国名将白起率大军乘胜略地,直逼邯郸,赵国万分危急,束手无策,适逢苏代在平原君赵胜家做客,自请为赵解难。

他西入咸阳,见到秦相范雎,对战局作了描述后说道:“白起用兵如神,如果他灭掉了赵国,则秦国必成霸业。白起就成了功臣,恐怕您到时候也不得不居于其下!”范雎时为赢稷的宠臣,听了苏代的分析,然而点头。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苏代于是献策说:“我看您不如答应韩魏割地和秦国求和的这一请求,到时候割地赔偿秦国您有功劳,而且还能除掉自起的兵权,您的位置是稳如泰山。”

随后,范雎采纳了苏代的计策,遂即向赢稷提出了受地和赵的方案,得到了批准。范事后以大量金帛赠苏代,苏代又去说服韩赵割地求和。两国免去了一时之急,亦对其非常感激。

只为个人利益的纵横家

苏代结交权贵,以政治游说为业,但其政治态度随机而定,除去摈秦的意向外,他没有什么政治立场。

苏代走到哪国,就为哪国出谋划策;他受到谁的请求和赐赏,就为谁排忧解难,从不考虑他行为所能达到的战略目标,他甚至没有政治上的战略目标。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从游说活动中捞取个人利益,就是他的一切。他受苏秦的影响而从事游说,但他的政治投机性比苏秦更大。而各国间及许多个人间的利害关系是复杂的,既有相冲突的地方,又有相一致的地方;既包括眼前利害与长远利害的关系,又包含根本利害与非根本利害的关系。

苏代游说中,为了达到某一具体目的,他在复杂的利害关系中选取于己有用的某些方面加以强调和夸大,有意回避和抹杀其他的方面以引诱对方赞成自己的主张。

同时,他本来是为了自己的某种目的,但在辩说时,表面上却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似乎在替对方考虑问题,以加深对方对自己的信任,这是苏代游说中惯用的两种技巧。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他在各国的利害关系中纵横捭,自如游刃,到处买好,迷惑别人,落得皆大欢喜。比如他曾劝阻稷勿救宋国,牺牲了宋国的眼前利益,又使齐国用长远利益换得眼前利益,使秦国用眼前利益换得长远利益,齐秦各感到自己的所得利益,均感激苏代。

又如他为解赵围而离间秦国大将白起与相国范雎的关系,牺牲了秦国的根本利益而保住了赵国的利益和范雎私人的利益使范与赵国均很感激。苏代就是用这种办法大搞政治投机,从受益者对他的感激中得到好处。

苏代是战国中后期政治舞台上极活跃的人物,他继承了苏秦的某些活动手段,以游说为生、以游说求富贵,他的游说活动在定范围和程度上影了列国的政局。

苏秦的弟弟苏代用复杂的列国关系,在外交中谋取个人利益

但由于他的政治活动没有基本的战略目标和原则立场,儿完全是从交往者的感激中捞取个人利益,因而他的活动只能是更为卑劣的政治投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3-13 00:45:2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苏秦与战国时期的纵横家外交政策
...后来被传的玄之又玄的纵横家。其集大成者是战国中期的苏秦和张仪。那么在战国的逐利背景下,苏秦\"一怒而诸侯惧,安居则天下熄\"引得多人模仿,那么这些人又是否又忽视了本末关系呢?
2023-11-21 06:02:00
战国兼并风云:为何齐灭宋引发五国围攻?
...来精妙,但把天下诸侯当猴耍,这不是找抽吗?燕昭王、苏秦的谋划,使齐成为公敌前面说的这么多事情,实际上多为燕昭王、苏秦的暗中谋划。当初,齐破燕,在燕多行暴虐,与燕国有血海深仇。
2024-03-15 06:21:00
战国四大纵横家是哪四个人呢
...个人呢?一、张仪首先,张仪是魏国人。一开始,张仪和苏秦一起拜鬼谷子为老师,学习游说之术,苏秦自认为才学比不上张仪。虽然是魏国人,但是张仪的一生主要是为秦国效力。秦惠文王在位时
2023-05-05 14:21:00
一门三学士,一门三纵横:揭秘苏氏家族的传奇历史
...人知道,其实他们是战国时期苏家的三个亲兄弟,分别是苏秦、苏代、苏厉,他们三人在战国时期纵横捭阖,无一不是可挡千军万马。 出师不利,潜心深造。苏秦,战国时期洛阳人,可谓西周天
2024-03-24 11:19:00
孙膑与庞涓本是同窗,他们为何相互拆台?
...人编撰出的神话故事,那么,春秋战国时期孙膑与庞涓和苏秦与张仪,这两对谋士,却是史书上有据可查的历史名人。可是,这两对本是同窗的好友,为何又势不两立相互拆台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2023-09-10 16:41:00
揭秘苏秦:出仕不成啃老被嫌弃,奋发图强投奔燕国
...心情,于是有一部分人才来到燕国为其效力。其中纵横家苏秦也来到了燕国,并为燕国报复齐国提供了计划。1.学成出山苏秦是雒阳人,曾拜师于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按照其学长庞涓、孙膑、张
2024-03-11 06:03:00
秦楚大战中,张仪的一次忽悠为秦统一扫清障碍
张仪和苏秦在战国的舞台上颇有名气,二人连横合纵之术针锋相对,然而张仪却比苏秦早了二十多年退出历史舞台,张仪推出战国舞台后,苏秦紧随其后,在张仪死后次年入燕,二人的战略都堪称十分完
2023-04-19 08:41:00
苏秦和张仪谁更厉害
苏秦和张仪,同出鬼谷子门下,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和外交家。这两人可以说是半斤八两、不分伯仲。《东周列国志》记载,鬼谷子都很赏识苏秦和张仪这两个弟子,准备带他们起去修真,哪知道
2023-07-31 21:34:00
《新列国志》中的士人有哪些特点?
...发现,许多士人都是成组出现的。如以游说为主的张仪和苏秦,智勇双全的孙膑和庞涓,身居高位的范雎和蔡泽,军事理论家司马穰苴与孙武等等。历史上他们属于同时代同时期的风云人物,作者在
2023-08-05 16: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