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大暑至,热浪涌
峰峦如黛,热浪蒸腾漫山野
雷雨骤歇,稻菽饱满盼秋收
大暑,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二番节律,北半球暑气鼎盛的篇章。此时太阳抵达黄经120度,黔地虽有山林遮蔽,却难逃“中伏”炙烤,喀斯特地貌的“聚热效应”让峡谷与盆地成为天然桑拿房。农谚云:“小暑不算热,大暑正伏天”,贵州“山高谷深”的地形,农事需在抗旱与排涝间精准拿捏。
古人观象授时,定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山间腐草化作点点流萤,穿梭于竹林与稻田之间,夜幕下的光影与蛙鸣交织,似为辛劳农人点亮归途;
二候土润溽暑:土壤吸足雨水后蒸腾水汽,与松林气息相融,化作黏稠暑气,催促农人趁墒翻土,为秋播做准备;
三候大雨时行:午后雷雨常突袭黔地,雨帘如瀑布倾泻,待云散天青,山涧水涨,又显“空山新雨后”的清凉,滋养着万物生长。
贵州农事此时进入“抢收抢种”白热化阶段——早稻进入蜡熟期,黔东南的梯田里,农人挥镰收割,谷穗饱满压弯枝头;晚稻进入分蘖关键期,遵义、安顺的田垄间,灌溉渠水流淌,确保“大暑田水满,秋收谷满仓”。六盘水的刺梨、镇宁的黄果陆续成熟,竹筐盛满绛红与金黄,在山间古道上形成流动的风景线,印证着“高海拔种果,低河谷产粮”的立体农耕智慧。需谨记“大暑有雨秋水足,大暑无雨吃水愁”的古训,此时降水丰沛与否,直接关乎秋收丰歉。
大暑亦是贵州人顺应天时的生活写照。布依族村寨过“六月六”,杀鸡宰鸭祭祀田神,用新收的玉米蒸制“苞谷粑”,祈愿“大暑晒红粮,秋收堆满仓”;苗族药农则趁暑气正盛采集草药,谓“伏天药力足,晾晒易成形”,暗含节气养生之道。食客循着“大暑吃羊肉,热天不上火”的俗语,寻觅带皮羊肉火锅的醇厚,在鼓楼阴凉处饮一杯刺梨汁,感受“热在三伏,利在秋收”的黔地节气辩证法。
在非遗农民画里感受贵州的民俗与人文内涵,从传统到当下,从当下延续至未来。
水城农民画《彝家伞》徐承波
“花伞遮阳”的温情
大暑的日头毒辣似火,烤得山路发烫。彝族女子们背着熟睡的孩童,手撑着五彩花伞在村寨。伞面上的花纹在烈日下愈发鲜亮,如朵朵鲜花绽放在暑气中。孩子的脸颊贴着母亲汗湿的脊背,呼吸间满是花香与阳光的味道。花伞遮住了直射的骄阳,却挡不住母性的温暖,这移动的花伞,是大暑里流动的阴凉,也是彝家最质朴的夏日守护。
水城农民画《歪梳苗挑水水》熊兴凤
“伏日浇苗”的坚韧
大暑的午后,热浪把田埂烤得冒白烟,歪梳苗女子们挑着水桶走向菜园。木桶在扁担上晃出细碎的水花,溅在干裂的土路上,瞬间被蒸腾成水汽。她们的脚步轻响,汗水顺着歪梳发型的边缘滴落,在水桶里漾起涟漪。这伏日里的浇灌,是与酷暑的较劲,更是对每一棵菜苗最虔诚的守望。
水城农民画《彝族火把节》付诗画
“火把照夜”的炽烈
大暑的夜晚,暑气仍未消退,却被一场盛大的火把节驱散了沉闷。彝族男女老少聚在晒谷场,熊熊火把窜起丈高火苗,大家手拉手的圆圈越转越快,这火把不仅照亮了大暑的夜,更点燃了对五谷丰登的祈愿,让暑热里的日子也变得滚烫而热烈。
水城农民画《浇》徐承贵
“深潭汲润”的清凉
大暑的日头正盛,山涧潭水却透着沁骨的凉。小花苗的女子们站在潭边,握着粗麻绳拉动木桶,水花溅起时,惊得潭底的鱼儿窜出水面。木桶沉甸甸地提出水面,水珠顺着桶壁滚落,在阳光下折射出七彩光斑。水中游弋的鱼儿,恰似这大暑天里灵动的生机,见证着人与土地的相守。
过大暑,暑气如蒸,稻穗饱满听蛙鸣。黔山雨骤,田夫抢种,瓜果盈枝沐日荣,共期岁稔粮仓丰。无论是田间劳作的身影,还是枝头丰硕的果实,都在诉说着对秋日粮仓充盈的期盼,尽显大暑时节贵州大地的生机与忙碌。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策划/刘丹
文/视频/海报 徐小迪
编辑 胥芬芳
二审 李劼
三审 陈诗宗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3 05: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