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毕节日报
李 杰
2012年,我进入新闻行业,从事新闻工作10余年来,始终秉持“向强、向善、向上”的工作态度。在采访过程中,有些经历让我终生难忘,采访对象身上的优良品质和崇高精神也让我备受感染。
2018年,我采访了野角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陈文孝。由于其父母身体不好,四口之家的日常生活及照顾弟弟的重担落到了陈文孝肩上。我先后3次到陈文孝的家中,看他白天上山砍柴,晚上做饭学习,将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陈文孝身上积极向上、刻苦勤奋的精神感动了很多人,当年,陈文孝被评为“七星关区十佳青少年”。陈文孝弟弟曾说:“哥哥就像一座大山一样保护着我。”时至今日,这句话依然令我记忆犹新。
2020年8月中旬,我和同事到生机镇庆坪村村民刘发毕家采访,见到她时,她正顶着高温在地里割草。2006年,刘发毕的丈夫张占才遭遇意外,瘫痪在床。多年来,刘发毕不分白天黑夜操持着家里的大小事务,种庄稼、喂猪喂牛,给张占才按摩、理发,照顾张占才的吃喝拉撒。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张占才的身体状况稳定,两个儿子考上大学,刘发毕对丈夫的不离不弃,对家庭的默默付出,用孱弱的肩膀扛起了一家人,她的责任与担当值得我学习。
地处赤水河畔的七星关区生机镇、团结乡,境内沟壑纵横,坡陡谷深,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这里的人们开始了劈山引水的伟大壮举。2020年11月,我和同事在70多岁高龄的张发荣、杨于斌、余敖亮3位老人的带领下,重走历时13年修建完成的峰岩天渠。当时,我们走在荆棘密布的山路上,走过险象环生的悬崖边,匍匐穿越1.5公里长,不足0.5米高的狭窄山洞,体验峰岩天渠修建的艰辛历程。在那个瞬间,被老一辈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迎难而上、战天斗地的精神深深震撼。
记者是一种职业,也是一种行业,更是一种使命。感人事迹使我备感鼓舞,同时也让我更加坚定自己的选择。在今后的采访中,我将挖掘出更多好故事,传播更多好声音,传递更多正能量。
(七星关区融媒体中心 李杰)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