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磨坪乡人大代表田金龙:
代表引领兴产业 共同缔造助振兴
在秭归县磨坪乡六家包村常春沟,百亩蔬菜大棚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工人们正忙着垦土、采果、包装。随着一辆辆满载西红柿的卡车驶离,村民脸上洋溢着笑容。
这是于2022年2月正式开工的蔬菜大棚项目,累计投资约300万元,带动了周边村民170余人务工,有效促进了群众增收致富。
六家包村位于秭归西南高山,地势较高,气候湿冷,曾经依靠种植玉米等农作物,亩产收益较低,村里的年轻人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导致土地“撂荒”。
如何焕发土地活力?2021年,当选为乡人大代表后,六家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田金龙下定决心要改变村里产业发展薄弱、群众荷包不鼓的现状。
田金龙带领村“两委”先后4次到巴东千亩大棚蔬菜种植专业基地考察,初步确定发展大棚蔬菜致富的计划。考察结束后,田金龙迅速组织召开“屋场会”,征求村民意见建议,并请“洋专家”“土秀才”反复论证,确定大棚项目的具体位置。在综合考虑当地生态环境、运输成本等问题后,田金龙计划用3年时间发展大棚蔬菜300亩。
目标已明确,关键抓落实。田金龙组建磨坪乡富鑫种植专业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金融”模式,在常春沟发展设施蔬菜大棚项目。为了做好土地流转,田金龙带头走访村民,号召周边村民积极参与产业发展,最终在2022年2月流转土地100亩,吸引附近30余户村民参与大棚建设。
为解决大棚种植成本投入问题,田金龙积极行动,多方争取银行低息贷款100余万元,撬动各类金融投资合计300余万元, 有力保障了项目稳定运行。同时,他分批次带队赴恩施建始、巴东学习大棚种植新型技术,积极与当地技术专家、农机达人开展交流协作,引进专业技术人才2人。
经过5个月的努力,2022年盛夏时节,大棚蔬菜销售火爆,人民群众的荷包逐渐鼓起来了。如今,“三年两不收”的常春沟旧貌换新颜,变身“网红打卡地”,一跃成为秭归县设施规模第一的蔬菜大棚基地。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 付江山 通讯员 方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0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