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清君侧,诛晁错”这是七国之乱的时候打出的造反的旗号。后世造反也差不多也是打着这样的旗号,比如安禄山打的就是“诛杨国忠”。有人说杨国忠该死,但晁错不该死,他的死完全是汉景帝为了推卸责任,或者是卸磨杀驴。但事实远非如此。晁错被杀是诸多因素综合造成的,不能说汉景帝没有责任。只能说责任不大。汉景帝和崇祯是一路货色,前有晁错,后有周亚夫,为了他的江山,结果却是如此下场!
后世说晁错善于谋事而不善于谋身,只考虑皇帝,没有想到自己,而实际上,晁错既没有谋事也没有谋己。他是以自己的死引发了七国之乱。而又客观上加强了西汉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晁错,颍川人,汉文帝时任太常掌故,景帝即位后,任为内史,后迁至御史大夫。晁错一生最大的政治事件就是,进言削藩,剥夺诸侯王的政治特权以巩固中央集权。但引发诸侯王造反,景帝迫于压力听从袁盎之计,腰斩晁错于东市。杀晁错的时候,他尚穿着朝服。可见事情之急迫。
晁错的政治主张属于法家学派,是维护皇权专制继承的是贾谊的政治观点,但问题在于晁错过于着急削藩,缺乏政治智慧,汉景帝又是一个寡苛少恩的君主,为人暴虐凶残,自私自利,尖酸刻薄,过河拆桥的人。砸死吴王太子刘贤,冤死周亚夫,由此可见后世都觉得晁错死得委屈。但实际上晁错自身问题才是悲剧发生的关键。第一就是晁错第一就是没有想到诸侯真会造反,等到真出事了,晁错面对大乱而无应对之策,面对危机又将危险推给了天子。他的下场早就命中注定的。司马光也有类似的观点。
从大的历史观看,七国之乱是封建制对君主专制制度的最后一次反击。这次反击的失败对后世的影响是巨大的。中国从此再也没有出现封建制的复辟,君主专制制度始终作为主流的制度延续下来,而封建制度则作为陪衬,它的本来面目逐渐被大家遗忘掉了。他个人失败了,但他代表的制度却取得了胜利。他自己在巨大的政治漩涡中死去,而且是以这样悲惨的方式死去。晁错主张符合汉景帝的需求,但是没做好万全之策,未虑胜先虑败,应该想到诸侯王叛乱如何应对再说,可是他没有,想得太天真,所以说死的不冤。
叛乱发生以后,晁错慌了。真慌了,没有想到诸侯王会以他的脑袋作为造反的理由,晁错居然让汉景帝亲征,而他自己却坐镇京城,把最危险的事情丢给领导去做,而自己却躲在安全的大后方。这一下把自己推到领导的对立面去了。再就是要杀已被罢官为庶民的袁盎,结果反遭袁盎反扑,袁盎劝说汉景帝把晁错他自己给杀了。晁错提出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只提意见,没有可行性很好的措施。导致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迅速激化。而当时中央和诸侯王实力大体难分伯仲,不存在某一方有绝对优势。汉景帝没有绝对把握击败诸侯王。所以诸侯王一造反,汉景帝必然弃卒保車拿晁错泄愤。
晁错有自身的性格缺陷,面对动荡局势时风险预备不足。历史证明任何一个成功的改革者必备的素质之一就是要有统筹人际关系的能力,否则诸如商鞅,吴起等难以全身而退。诛杀晁错绝对是是景帝的执政污点。晁错精于治国理政,而疏于人情世故。贾谊曾说,汉朝已经处于燃烧的积薪之上,需要晁错这样的政治家出手拯救国家,他做到了,自古忠孝难两全,虽然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但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26 14: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