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西部法制传媒网
1月5日,小寒时节,午后的冬日暖阳斜照在商洛市商州区北宽坪镇农兴村高山原生态种养家庭农场的蜂场上,56岁的养蜂人田炳希一点儿都没闲着,有着多年养蜂经验的他,正在自家近400平方米的养蜂基地为蜜蜂喂料加饲。
“这是为了年后蜜蜂能充分酿造优质蜜。”田炳希说道,对于其他行业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对于养蜂人来说,则是一年之计在于“冬”,到了冬天,蜜蜂没有花采,全靠人工喂养。这个季节,所有的蜂农都为喂养蜜蜂而忙个不停。
“以前我家都是种几亩地,养几头牲畜,虽然也能赚点钱,却只够养家糊口。现在我快60岁了,养殖了115箱中华蜂,经过长期的积累,农场的蜂蜜有稳定的客源和信任度,销售情况良好,过年还能给孙子发点压岁钱。”商州区北宽坪镇高山原生态种养家庭农场负责人田炳希笑呵呵地说。
田炳希的原生态种养家庭农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依托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蜂等特色产业,不断丰富自己承包林下经济业态,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可发展、能增收的路子。
连日来,田炳希忙着打包、快递蜂蜜给客户,近2000斤的蜜所剩无几。田炳希给记者算了一笔他的甜蜜账,他家开始中华蜂养殖,起初只有50余箱,2019年申报认定家庭农场,现在已发展到115余箱,年产量达2000多斤,摇好的蜂蜜能卖到50到55元,光卖蜂蜜一斤年产值达10余万元,中药材一年能卖个万把元,其他经济作物年产值达2余万元,除去吃穿用度,一年到头十来万的收入,比进城打工挣得多多了。而田炳希也在2017年被商洛市总工会评为“商洛市农民工养蜂创业技术标兵”、2018年被农兴村村委会评为“致富带头人”。
农兴村山大沟深,自然生态独特,非常适合中华蜂养殖。据北宽坪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副站长彭建文介绍,北宽坪镇森林154公顷,森林覆盖率达93%以上,村庄绿化率达63%,有油菜、刺槐、板栗和地道中药材桔梗、黄精、苍术、连翘、五味子、白芨等300多种蜜源植物,且镇内养殖的中华蜜蜂抵抗力强、适应性强,善于利用零星蜜源采蜜,对北宽坪镇高山地区的气候和蜜源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林下养中华蜂产出的蜂蜜色泽金黄、口味独特、纯净无杂,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青睐。目前市场上大多是意蜂单花蜜,产量极高,但其原蜜含水多,浓度不达标,大多经过机器浓缩加工,浓缩后损失了蜂蜜中的营养成分。我农场生产的土蜂蜜则不同,由中华蜜蜂所酿,其蜂蜜在蜂巢中反复酿造,封盖成熟以后割取,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田炳希在自家的储藏室里边舀着蜜边说道。
据田炳希介绍,他的养蜂诀窍之一就是冬季喂养。整个越冬期的饲料是否质优量足,是蜜蜂越冬成败的关键。而冬季花源少,蜜蜂主要靠人工喂糖料、花粉等饲料。因此,寒冷的冬季,他几乎每天都不能闲着,要忙着为蜜蜂喂料加饲,让蜜蜂来年能充分酿造优质蜜。
“为了让养蜂产业覆盖更多群众,我们农场计划通过‘基地+农场+农户’的组织方式,带领村民共同养殖蜜蜂,依托绿水青山酿造出‘幸福蜜’,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田炳希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李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7 09: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