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2023年6月8日,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本届论坛的主题为:“全球金融开放与合作:引导经济复苏的新动力”。8日下午,博鳌亚洲论坛副理事长、中方首席代表周小川在全体大会二:“自贸试验区功能提升与金融高水平改革开放”的现场分享了自己对于自贸区开放试点和政策设计的思考。
周小川表示,从国内外一些实例研究对外开放思维和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无论是上海自贸区,还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建设,都涉及到政策体制的取向选择。选择决策的基础是经济分析,而经济分析取决于分析框架,这跟思维方式有很大关系。
“受思维差异的影响,人们往往对于同一件事、同一个内容的利弊看法有很大差别,有必要弄清楚这些差别背后是怎样一个想法。”周小川认为,有的可能是各个部门的立场和角度不同造成的,有些也可能是因为受传统计划经济思维、管制经济思维的影响,和市场经济思维、开放经济思维有所不同。
从这个角度讲,思维转变非常重要。“中国从过去传统的计划经济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这个过程当中,早期如果想探索对外开放、与外部对接的市场经济,只能先选择试点,并在地理上、物理上进行隔离管控。”
周小川回忆,十年前国家开始考虑在上海设立自贸区,当时各种舆论和想法都有。“有人明确提出要拉一个铁丝网,否则海关、税务的管理会出现很多问题。”当时上海有关方面的领导都明确上海作为国民经济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国内的经济联系不能隔断,交往不能不方便,所以不选择拉铁丝网的物理隔离方法。“如今看来,这个选择十分正确。”周小川说,“建设自贸区过程当中,可以采取一些技术手段,包括电子和数字化的手段来加强管理,但尽量避免通过物理隔离的方法进行海关和税务的管理。”
“至于税收问题,自贸区一度希望有一些所得税优惠,但不要去触碰关税和增值税。”周小川认为这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关税涉及到共同关税区问题,增值税涉及到平等竞争问题,“如果设计得不好,很容易使上海自贸区和国内经济相互脱节和隔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6-08 21: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