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长江日报
中铁大桥院架“梦想之桥”让世界共享
以桥为纽带,连通丝路“朋友圈”
由中铁大桥院全过程项目管理的孟加拉国孟中友谊八桥。
由中铁大桥院勘察设计的澳门西湾大桥。
2023年7月,在武汉举办的2023中非创新合作与发展论坛暨湖北国际技术交流会上,加纳驻华大使馆副大使奥乌苏·阿菲耶特别在致辞中感谢在汉“老朋友”——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大桥院”)。
奥乌苏·阿菲耶提到,中铁大桥院进入加纳已有15年,在当地做了很多优秀的项目。“更重要的是,他们启动青年工程师种子计划,培养加纳的青年工程师,这对加纳更加重要,非常感谢!”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起,中铁大桥院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扎根海外,履行央企责任使命,为国家赢得口碑。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凭借自身过硬的技术优势,企业携手产业链“二次出海”,自主拓展海外市场,精耕优势区域,完成一系列造福当地民生、助力当地经济的重点项目的同时,分享中国桥梁技术,培养当地技术人才,积极探索海外高质量发展路径,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大桥力量”。
■ 珊瑚礁上建大桥 为民众摆脱洪水困扰
中国桥梁以硬核技术架起丝路“梦想之桥”
印度洋上的马尔代夫是旅游胜地。中马友谊大桥建成之前,游客从该国机场前往马累海岛度假,只能乘坐小型水上飞机或乘船。
由中铁大桥院设计的中马友谊大桥建成后,十几分钟车程即可跨越海洋,连通该国三处海岛的大桥成为当地最重要的民生工程。在“酥脆的”珊瑚礁上建大桥,打破传统观念,让不可能变为可能!
孟中友谊八桥,是中国援助孟加拉国的第八座桥梁,中铁大桥院勘测设计并进行全过程项目管理。
2022年5月,商务部国际经济合作事务局、驻孟加拉国使馆经商处等单位对大桥进行竣工验收,项目管理企业综合检查被评定为“优秀”。中铁大桥院完成企业海外项目全过程深度参与实施的一次“大考”,拿下高分答卷。
赞比亚芒古至卡拉博公路的芒古至塔博路段,每到雨季道路就被冲毁,阻断当地交通,十分不便。
中铁大桥院接手项目改造工程,开展大量水文、地形、地质等实地踏勘,优化完善线路方案,设置合理的泄洪桥涵和导流工事,“就地取材”用于填充路基,项目完工后,被誉为非洲“最美”水上公路,完美呈现企业海外公路项目“首秀”。
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孟加拉国人民的“梦想之桥”、摩洛哥默罕默德六世大桥——非洲首座斜拉桥、加纳普夸西立交桥——该国首座城市立交桥……多项重大工程竣工通车时,该国政要均出席仪式现场,对项目高度重视。
中铁大桥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德柱表示,中国建桥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世界之最的十大桥梁过半为中国建造,中国仍在向行业更高峰攀登。
他回忆起在澳门建设西湾大桥的一段经历。2002年,澳门特区政府公开向国际招标,修建澳门西湾大桥。全球11个集团参与竞争,最后,经专家团队验证和澳门市民投票,大桥院以过硬的设计质量、合适的价格,在激烈竞争中赢得标书。但彼时,在一位负责大桥咨询的西方代表眼中,“中国建造”意味着“品质低下”,对中国企业长期抱有怀疑。
“那就把他请到中国走一走、看一看!”陈德柱邀请并陪同咨询代表到内地实地考察,先后参观武汉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等,包括国内桥梁产业链中下游的部分材料制造企业,终于令咨询代表认可中国的建桥水平。
可即便自身再优秀,但要想完全消除他人固有偏见,并非易事。离大桥建成时间还有28个月,咨询代表突然要离开澳门,但又必须继续履行他身为咨询代表的责任。离开前,咨询代表向陈德柱提出一个要求,写承诺书——西湾大桥在授标28个月以内,如出现任何设计质量问题,一切后果由中方承担!
那一刻,陈德柱内心五味杂陈。当时的中国桥梁建造技术,已经完全能够达到相关的规范和合同要求。但这一纸承诺书,不仅是对他个人诚信的质疑,更是对中国建桥水平的质疑。可若不写,此事或会成为西方国家笑话中国“不敢承诺”的证明。想到此,陈德柱最终同意签下承诺书。三年后,西湾大桥建成通车,“桥肚子”能走车的设计让大桥在8级台风时仍畅通无阻,当初的质疑随之烟消云散。
2021年,中铁大桥院再次承接澳门穿越海底轻轨的设计,作为澳门首个海底隧道轨道工程,中铁大桥院作为项目招标采购咨询和初步设计单位,展现水下隧道领域的综合勘测设计实力,得到政府等参建各方高度认可。“20年前写保证书的一幕,化为激励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
从万里长江第一桥到南京“争气桥”,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桥梁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稳稳地站在桥梁行业“金字塔尖”。陈德柱认为,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下,包括中铁大桥院在内的建桥企业积极进军海外市场,为当地带去具有优势的桥梁设计方案、桥梁建造技术,能在很大程度上造福当地。未来,随着中国桥梁技术走向世界,将绘就桥梁领域更广阔的“世界之最”版图。
■ 授人以渔共同拓市场
实施海外长期发展战略造福当地人民
中铁大桥院“走出去”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负责企业海外业务多年,截至目前,陈德柱去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管是在发达的欧洲、北美,还是东南亚、中亚等国家,我们的建桥技术相当有优势。”陈德柱介绍,去中亚、东南亚等国家考察时,同行的工程师们看到当地老旧破损的桥梁,缺失的交通要道,忍不住“技痒”,很想上阵帮忙“修一修、建一建”,“跟我们国内的工程数量和品质没法比”。中国企业有能力也有实力提供更优的方案和技术。
加纳、孟加拉是中铁大桥院属地化经营的优势区域,企业在当地聘用员工,“授人以渔”共同拓展市场,赢得赞誉。“我们聘用当地员工,不仅在当地进行培训,还邀请他们到中国来学习,实地了解中国的建桥技术和实力,再回到当地服务项目。”这就是奥乌苏·阿菲耶提到的“青年工程师种子计划”,是企业为更好推进属地化建设,与当地工程师互相学习、互相提高的友好合作方式。
来自非洲贝宁共和国的科菲(TOGBENOUKOFFI)是“青年工程师种子计划”的一名受益人。2009年,科菲来到中国,进入西南交通大学桥梁工程专业学习,毕业后来到武汉成为中铁大桥院外籍职工。之后,他被派往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项目,负责绘制公路引桥面板的部分结构图和钢筋图。
除了本职设计工作,他充分利用自身中国文化背景和非洲员工身份的双重优势,积极拓展业务。2022年,科菲调往中铁大桥院加纳分公司,经过多年的培育和项目上的历练,已成为能在加纳滨海大道等多个项目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远离熟悉的环境拓展海外市场并不容易。陈德柱表示,海外的项目受国际政治、经济、外交等非市场和非技术因素方面的影响较大,项目周期较长,风险也大;因其语言、文化、技术、商务和当地的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海外工作的人才提出更高要求。
中铁大桥院具备海外市场长足发展条件。有着70多年积淀的企业,拥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钻研的大桥工匠精神,坦赞铁路穿越非洲荒原,中马友谊大桥跨越惊涛骇浪,大桥人克服一个个困难和挑战,交出优异的答卷;院士、大师和各类专家队伍的优质人才和技术储备,使大桥院成为一家创新能力很强的科技型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各方面积累一定经验,目前逐步形成加纳、孟加拉和港澳三大核心市场,具备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跨越山海,天堑通途。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铁大桥院将抢抓机遇,紧跟国家发展大势,实施海外长期发展战略,把海外市场做深、做实,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造福当地社会和人民。
撰文:曹雪 肖小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18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