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健康

苑玉清:专注神经外科,用心守护生命

类别:健康 发布时间:2024-08-18 09:46:00 来源:人民资讯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

“本来是想送一面锦旗的,但不足以表达我们全家的感激之心。苑主任对患者认真负责的态度是崇高医德的体现,是对平凡生命的尊重!”患者李某及其家属郑重地将一封感谢信交到了四川泰康医院。

原来,今年5月初,这位患者辗转多家医院未果,经朋友介绍,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到四川泰康医院神经外科。苑玉清主任详细了解病情后,为患者制定了个性化的诊疗方案。经过神经外科团队的共同努力,患者病情显著好转,顺利出院。

苑玉清教授的从医理念是什么?他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在今年的中国医师节,我们专访了这位业界大咖。

苑玉清:专注神经外科,用心守护生命

四川泰康医院神经外科主任苑玉清。受访者供图

从田径场到手术室

他如何成为“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

苑玉清的职业生涯带有几分偶然。回忆起当年的选择,他说:“当时我其实是想去普外科的。80年代神经外科设备不全、技术不成熟,手术难度极大,几乎没人愿意涉足这个领域。”

在医学院校期间,苑玉清曾是校田径队的长跑运动员。他在全省大学生运动会上,以8分40秒的成绩跑完3000米,夺得了第一名。“当时,医学院一位主任建议我尝试神经外科。因为神经外科很累人,他认为我身体素质好,适合这个专业。而我喜欢挑战,所以就选择了这一行,一做就喜欢上了。”他说。

苑玉清相信,一个高明的外科医生应该有一双鹰的眼睛,一颗狮子的心和一双灵巧的双手。首先是狮子的心脏。“每次手术,尤其是开颅手术,每一刀都关乎生死,必须要有自信、果敢和担当的勇气,这些都来自日常的经验积累。”

第二是灵巧的双手。苑玉清说:“缝线打结这种基本功,我会在抽屉里反复练习,一分钟打多少个结,并且练到可以闭着眼睛精准操作。止血钳在我手里,不仅用手指控制,手掌的肌肉也要灵活自如。这样,不论是缝合还是其他操作,都能在不同角度下顺利进行。”

为了保持双手的灵活性,他会在日常生活中刻意训练左右手的协调性,比如用左手吃饭,训练左手夹菜的能力。即便在跑步或走路时,他的手腕和手指也在进行灵活性训练。这种习惯他坚持了多年,尤其是在使用显微镜进行长时间手术时,能有效避免手部抽筋,始终保持高度的灵活性和力量。

第三是敏锐的眼力。“一方面,你要把显微镜和内镜用得像眼睛一样自如,能敏锐看清解剖和病变。另一方面,你还要关注周围的学生、护士和麻醉师,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苑玉清说。

长时间的显微手术对体力的要求极高。苑玉清曾多次在显微镜下连续工作13个小时。为了应对这种高强度的工作,他坚持每天锻炼,即使工作再忙,晚上也要抽出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几十年来,我始终坚持夜间锻炼,这是我能在手术台上保持体力和精力的原因之一。”他说。

苑玉清:专注神经外科,用心守护生命

苑玉清正在手术中。受访者供图

37载从医路

他如何把初心融入每一次救治?

苑玉清从事神经外科已有37年,始终坚守初心。每天早上6点30分起床,早上7点过准时出现在病房,这已经成为他雷打不动的习惯。到医院后,他仔细观察病人的状态,为手术做准备。而每次手术结束后,他都会亲自护送病人至监护室,直到病人情况稳定,才放心离开。即便回到家中,他仍心系病人的生命体征,入睡前总会拨通病房的电话,确认一切无误才安心入睡。

曾有一名40多岁的患者,脑中长了一个约7公分的良性肿瘤,肿瘤位于控制肢体功能的区域。手术存在两大风险:一是手术可能导致患者瘫痪,二是如果切除不干净,肿瘤可能复发。面对这样的难题,患者和家属经过反复咨询多位知名专家,最终选择了苑玉清进行手术。“她告诉我,选择我的原因是我给了他们一种信赖感。”苑玉清说。

谈及这场手术的难度,苑玉清介绍,肿瘤几乎没有明显的边界,切除过程非常艰辛。“手术中,我需要像啄木鸟一样,一点一点地将肿瘤组织小心剥离,同时避免伤及大脑的血管。”最终这场高风险手术耗时十几个小时,成功完成。他说,他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在根治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功能。

苑玉清强调,“今天是你的病人,可能这一生就是你的病人。因此,医生不仅要在手术室中全力以赴,更要在术后长期关注病人的康复情况,视患者为终身的责任。”

对于老年患者的手术,苑玉清尤其注重经验和细心。他指出,老年人的各项器官功能逐渐衰退,手术中可能发生多器官并发症,这要求医生在手术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不仅要确保手术的成功,还要评估患者的承受力,防范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外科医生不能仅仅依赖手术刀,刀并不是万能的,”苑玉清解释道,“医生必须对每一位病人负责,尤其是老年人,手术前的评估至关重要。这不仅是技术的挑战,更是一种责任感和对生命的深切尊重。”

展望未来

他对医学的态度是怎样的?

在医学领域,创新无止境,责任重于泰山。苑玉清始终坚信,每位病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尽管他们可能患有相同的疾病,但在手术过程中的反应和感受却各不相同。这种个体差异要求外科医生不仅要掌握深厚的解剖学知识,还必须在技术和理念上不断创新与突破。

苑玉清指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外科手术正逐步向微创技术和显微技术过渡。如今,脑外科手术还引入了内镜技术,通过“双镜联合”的方式,能够为病人提供更精准、更安全的治疗。他坦言,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时刻提升自己,新的诊断设备和检测手段大幅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和可靠性,这也是自己始终坚持学习和进步的动力所在。

然而,医生不仅仅是提升医疗技术,更重要的是对病人的尊重。他强调:“医生的责任不仅在于治病救人,还在于维护病人的尊严,让他们在手术后能够顺利回归家庭和社会,而不是因为手术失去功能感到自卑。所以,每一次手术都要谨慎。”

展望未来,苑玉清希望能够为年轻一代的医生提供更多指导与鼓励。他回忆起曾经见过一位80多岁的老医生依然坚持上手术台,“一方面是用经验和态度去指导和影响年轻一代医生或学生,另一方面更多的是鼓励和助力。”苑玉清说:“未来,我希望成为这样的医生,在手术台上,放手不放眼,能够为学生和年轻医生提供更多的技术思路和支持。”(宁芝)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1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美敦力新型人工椎体手术在四川泰康医院成功实施
本文转自:人民网-四川频道王凡日前,在四川泰康医院神经外科的一间病房内,接受了“美敦力新型人工椎体STRATOSPHERE Expandable Corpectomy Syste
2024-02-07 14:01:00
邢台市中心医院举办“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宣教活动
...讯(通讯员 王传利) 近日,邢台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外科、康复科联合组织开展了“世界帕金森病日”义诊宣教活动。活动现场,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帕金森病专家魏玉清首先进行了“
2024-04-15 18:51:00
彭玉清主任:为什么会患脑梗?预防脑梗有哪些注意事项?
...时发现并控制患有相关疾病的风险因素。【专家简介】彭玉清,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亚健康科主任,2003年任周围血管科主任,2007年亚健康科科主任,中国中医药学会
2024-08-10 09:31:00
彭玉清主任:脑梗后遗症都有什么表现?
...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或服用相关的药物调整病者情绪。彭玉清,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西医双科医学硕士正高级主任级别教授,擅长中西医双套诊疗体系,诊疗血管疾病及亚
2024-10-05 02:08:00
彭玉清医生:血管狭窄需要注意什么?
...科手术或者介入诊疗,来解除血管狭窄。【基本资料】彭玉清,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北京中西医双科医学硕士正高级主任级别教授,擅长中西医双套诊疗体系,诊疗血管疾病及亚
2024-10-02 00:18:00
做“生命中枢”的守护者
...”的守护者——“工医90周年学科建设”系列报道之八:神经外科神经外科手术团队。(图片由市工人医院提供)大脑是人体的“生命中枢”,其结构之复杂、功能之密集,是其他器官无法比拟的
2023-12-14 18:00:00
雷玉清:抗洪一线解救183名被困群众
本文转自:人民公安报雷玉清,现任吉林省舒兰市公安局金马派出所所长。从警20年来,他始终扎根基层默默奉献。2023年夏季,面对台风带来的特大洪灾,他向险而行、勇挑重担,以实际行动守
2024-01-11 07:14:00
勇闯“雷区”  打造生命禁区的“尖刀”
...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以下简称哈院)神经外科二病区,精心为身处绝境的患者选择最佳手术方式,就像穿越生命禁区的一把“尖刀”,打开生命的通道,让患者高质量地回归社会
2023-07-31 08:25:00
本文转自:通辽日报杜玉清家庭:三尺讲台育桃李 夫妻携手渡难关□本报记者 李铁杜玉清和丈夫马玉峰从师范院校毕业后,便回到了家乡,扎根乡村教育,他们将家安在了科左中旗珠日河牧场直属分
2023-10-27 06:47:00
更多关于健康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