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孙权是三国之一东吴政权的创始人,孙权算起来是与司马懿、诸葛亮、曹丕的同一辈人,孙权生于公元182年,算是80后,除了司马懿比孙权大3岁,是70后外,诸葛亮与曹丕都是80后,诸葛亮比孙权大1岁,孙权比曹丕大5岁,从年龄来看,他们算是同一辈人。
孙权的前半生是坎坷的,9岁丧父,15岁当县长,19岁就因为哥哥孙策被刺身亡而接手江东,刚刚即位之时,江东内部不稳,宗室暗通曹操,企图夺权,外部山越叛乱,虎视眈眈,19岁的孙权通过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内阻叛乱,外镇强敌,一面招揽人才,一面安定民心,稳定了江东六郡的局面,所以日后的曹操会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权
孙权确实是一位有能力的君主,原本孙策传位于孙权,是希望他做一个守成之君,意料之外的是孙权不仅是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而且更是一个杰出的开创之君,在孙策留给他的江东六郡基础上,将地盘扩充了至少一倍以上,兵员、人口更是数倍,一点也逊色于孙策。
孙权在即位之初,战略大师鲁肃就给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对战略,鲁肃对孙权说:
当今天下汉室已经不可复兴,曹操也已经不可击败,当今之计就是首先要保住江东,巩固内部,观察局势,趁机攻打黄祖,消灭刘表,全据长江以南,然后时机成熟后称帝建立基业,再夺取天下以便统一。
当时19岁的孙权虽然有心做一番事业,但要说到统一天下的大业,恐怕孙权自己都没有这个把握,毕竟当时江东都没有搞定,就更别说天下了,鲁肃说这话时是公元200年,当年曹操还在和袁绍在官渡前线对峙,孙权的西边是刘表,东边是大海,北边是曹操的势力范围,南边是偏远的交州,孙权听了鲁肃的话,野心被一步一步放大。
孙权嫁妹
所以当公元208年曹操南下荆州时,即使荆州应声而降,但是孙权从心底就没有想到要投降曹操,虽然张昭等人力劝孙权投降,可是孙权一直在等着东吴内部的主战派出来说话,这便是鲁肃和周瑜,与其说是鲁肃和周瑜劝说孙权要主战,倒不如说是孙权自己的野心让他决定主战。
赤壁之战时,孙权主动联合刘备组成联盟,共同抵抗曹操的南侵,经过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将曹操的势力赶出荆州,孙权得以巩固长江以南的江东地区,而刘备也在赤壁之战中发展壮大,为了抵抗来自曹操北边的压力,孙权不仅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刘备,还把荆州位置最重要的南郡也借给了刘备。
孙权与鲁肃
孙权一直都有统一天下的野心,但在现实面前,孙权的野心一点一点地消逝,直到产生了割据一方,不图进取的地步,这是一个发展过程,也是在现实之下的妥协过程,孙权一生的野心分为三个阶段:
一、野心膨胀上升期
从孙权刚刚即位到公元219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这一时期,是孙权的野心膨胀上升时期,从刚刚即位的初生牛犊,凭着一股拼劲和独特的能力,孙权首先稳定了江东内部,然后积极向外发展,环视孙权的周边,北边的曹操太强大,没有发展余地,只能向西边的刘表处发展,或者向南边的交州发展。
孙权三征荆州江夏郡黄祖,终天在赤壁之战发生的当年杀了黄祖,夺了一半的江夏郡,结果曹操来了,于是就是赤壁之战和南郡之战,在和刘备度过一段蜜月期后,孙权和刘备为了荆州的归属问题还曾经差一点发生了战争,最终因为曹操的压力,双手以湘水划界,划分势力范围,孙权占据了荆州三个郡,也算是西扩成功。
孙权曹操刘备
之后孙权便积极向南发展,夺取了整个交州,势力范围一直通达南海,在这个过程中,孙权也并没有放弃向北发展,从赤壁之战后到襄樊之战前,孙权与曹操主动或被动的战争至少发生了五次,但是孙权除了控制了江淮南部地区外,再也没有什么进展,就连十万大军也没有攻下曹操手下张辽、乐进、李典七千人把守的合肥城,还让孙权一生留下了阴影,不太敢北进。
二、野心受挫期
现实让孙权意识到向北边发展没有可能,于是积极向西发展,把目光放在三国最弱的刘备身上,并且不惜与曹操暗中勾结,趁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期间,孙权派吕蒙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三郡,关羽俘虏后被杀,刘备占据的荆州地盘全部归属孙权,孙权在荆州获得了重大胜利,同时在不久之后熬死了曹操。
但是孙权短视的行为,给东吴政权带来了生死存亡的危机,一年之后,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标志着刘备与孙权的彻底对抗,这就给了曹丕一个绝佳的、统一天下的机会,这个时候的孙权应该是他一生最有危机感的时候,一方面要对刘备的战争,另一方面要防备曹丕的袭击,孙权是没有能力两线作战的,只能一方面拼命向曹丕示好,另一方积极应对刘备的战争。
孙权与陆逊
如果稍微处理不好,孙权就有亡国的危险,孙权的运气比较好,一方面陆逊出其不意地击败了刘备,另一方面刚刚即位不久的曹丕没有准备好,也没有曹操的能力和魄力,最终错失机会,虽然夷陵之战后不久,曹丕发动了南征孙权的战争,但曹丕同样没有解决水军问题,最终南征失败,孙权躲过了亡国之险,孙权的这次受挫让他统一天下的野心丧失殆尽。
三、只想称霸一方,无统一天下之志时期
刘备去世后,孙权再次与诸葛亮当政的蜀汉结成同盟,但此时的孙权再也没有统一天下之志,只想保住江东之地,这从他历次的行为就能看出,比如石亭之战,明明占着大好局势,却没有扩大战局的意图,明显地就是只想捞点好处,点到为止,同时孙权再极少有主动北伐的行动,大多数时候只是防守。
曹丕去世后,孙权趁着魏国新旧政权交替之时,也有过规模不大的北伐,但多是做做样子,试探一下而已,反观蜀汉的诸葛亮,实力比孙权要弱小得多,但诸葛亮却是举倾国之力北伐,而且连年征战,以北伐为国策,这就是明显的区别,连弱小的蜀汉都有意击败强大的曹魏,这让实力居中的孙权作何感想,只能说孙权早已经没有年轻时的雄心壮志了,一个没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只剩下安于现状和享乐了。
孙权称帝
公元229年,孙权称帝,在解决了大多数的外部威胁和巩固了内部稳定之后,孙权称帝了,称帝之后的孙权除了配合过诸葛亮数次北伐外,就只有向南方的交州用过兵,已无北伐之志,熬死了诸葛亮和曹叡之后,孙权再也没有对外开疆拓土之心,在太子孙登去世之后,孙权开始热衷于政治内斗。
孙权立孙和为太子,却宠信鲁王孙霸,朝中大臣也分成两派进行内斗,最终孙权赐死孙霸,废除孙和,另立孙亮,朝中很多大臣也受到牵连,就连丞相陆逊也被逼死,虽然孙权本人活得很长,但没有雄心壮志的君主,别说统一天下,就只剩下内斗和享乐,虽然孙权熬死了曹操、刘备、曹丕、诸葛亮、曹睿,等等同时代同辈或不同辈的人,但仍然不能统一天下,因为孙权早已经失去统一天下之志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26 00: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