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社济南8月17日电一人多高的玉米田边,一张课桌,数十把马扎,头戴草帽的农民们围坐在一起,“田间学校”开课了。
在山东省滕州市西岗镇杈子园村,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克如正在为大家介绍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的关键配套技术。
这是山东在全省组织的秋粮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田间学校”专题培训班现场。
头顶烈日,汗水浸湿了王克如的衣衫。讲解到关键处,他直接走进身边的玉米田,剥开层层植株展示玉米密植情况。
“学员们非常爱学习,有的拿着手机全程录音,有的边听边在本子上记录,有的课后还要拦住我问自己在种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王克如说。
滕州市西岗裕丰源家庭农场是这次山东“全省玉米单产提升‘田间学校’培训班”的示范地块,也是较早采用玉米密植高产精准调控技术模式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一。
裕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海洋拿着小本子,边听边记。“现在咱的玉米株距,从以前的24厘米至25厘米,调整到了18厘米至20厘米。别看就是个小动作,亩株数一下就增加到5000多株,算下来每亩地能多结1000多个玉米棒!”孙海洋说。
滕州市西岗裕丰源家庭农场负责人孙海洋正在查看示范地块的玉米长势。
今年农业农村部首次实施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眼下正值山东秋粮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大面积单产提升,离不开农业技术和精细化管理的帮助。
“这可不是咱村第一次请专家来田间讲课了,多亏了专家们教的科学种植方法,咱农民才能多打粮。”杈子园村党支部书记赵德新说,在滕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研究员王延玲等农技专家的帮助下,提升产量的技术教学已覆盖了小麦、玉米的耕、播、管、收等各个环节。
除了农技专家,不少“土生土长”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也成了“田间学校”的授课老师。“玉米、大豆的开花期是各种病虫害的高峰期,也是需肥的高峰期,这时做好植保工作至关重要……”在“田间学校”的课堂上,来自东营市垦利区郝家镇宫家村的种粮大户宫广滨分享了自己的种植经验。
王延玲长期与农民打交道。在她看来,像宫广滨、孙海洋这样的种粮大户既有夺高产的积极性,又有稳产节本的实际需求,是重点培训对象,也是实现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的主力。
“仅玉米密植一项,在种粮大户群体中推广后,亩产就能从600公斤至650公斤,提高到800公斤至850公斤,秋粮丰收的基础就打好了。”王延玲说。
山东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间学校”培训班示范地块。
为夺取秋粮丰收、全年丰收,山东正在全省开展“万人下乡·单产提升”农技服务大行动,利用“田间学校”,以市为单位进行培训。山东省农技推广中心主任杨武杰说,中心将指导农户,抓好防灾害、追肥水、治病虫、抗倒伏等秋粮作物各项田管措施,促使单产提升各项关键技术措施落地落实。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8-18 08: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