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6 15:11:00 来源:戏说三国

元两都遗存装饰文化不是与生俱来固有的,是受到当时文化发展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

在这种历史文化进程里,元朝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不断加强,吸引世界各地的国家前来朝拜或开展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合作,与欧洲、非洲、西亚等地区实现了多方位的融合渗透,多样化的文明在元都城实现了碰撞,求同存异,促进了文化涵化的进程,形成文化的特殊性和多样性。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西方文化的吸纳

从1218年蒙古族平西辽与阿拉伯帝国接壤,到1219年成吉思汗带领他的子孙三次西征,再到元朝建立,统治者仰仗着骁勇善战的蒙古铁骑,先后征服了俄罗斯、波兰、印度、匈牙利、斯洛伐克、捷克,叙利亚等国家近50个,民族多达730个。

由此导致了蒙古帝国的陆地面积最大时期达到4500多万平方公里,占据了整个地球的近五分之四,国土面积的扩张为后来元代对外输出、进口、文化交流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也因此使得西方文化开始与蒙古文化出现以一定范围之内而相互融合的趋势。为以元两都为代表的元代都城装饰带来新的养料,及大地促进了元两都装饰文化的发展。

中西亚文化

蒙古民族在13世纪初崛起,他们开始西征南讨,不断开拓疆土,逐渐在草原上发展壮大起来。他们西征时建立了伊利汗国、金帐汗国等四大汗国。

其中,居处波斯故地的伊利汗国是与元代朝廷关系最为密切。这为元两都同中亚、西亚的工艺美术直接接触和寻求契机创造了很好的条件,也推动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交流。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由于蒙古族向来对工艺美术十分注重,因此对伊斯兰工艺风格更是十分青睐。他们大量引入西亚工匠,力图通过这些工匠手中的工艺制作手法来学习西亚的装饰艺术。

根据元朝文学家许有壬《马合马哈碑》一书中记载:“西域有国,大食故壤,地产珍异,户饶良匠,匠给将作,以实内帑”。

元史氏族表中还有这样一段描述:“居住在中国的阿拉伯人有上百余人,这些阿拉伯人给中国带来了伊斯兰国家先进的科技与多元的文化,我国在元代,工艺装饰的风格和特征都呈现了神秘的伊斯兰文化”。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元朝时期,随着西方能工巧匠的大批流入,以掐丝珐琅和纳石失等为主的工艺技术也在中国开始盛行,且这些精美的工艺品制作受到最高阶层统治者的喜爱和支持。

慢慢地成为了高层统治者的屋内陈设,元朝廷的大多数宫殿开始出现具有明显中亚、西亚特色的壁衣、地毯等。

甚至就连元朝时期的建筑也受到了西亚文化的影响,元朝都城的城门,其厚度薄而倾斜度略大,形制与伊斯兰建筑中的“伊万式”形似。

元大都遗址出土的呆萌脸的石狮子也可以在伊朗和土耳其找到大量同类。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除了装饰工艺和形制外,在装饰造型和图案上,伊斯兰风格同样表现出极强的影响力。在元大都遗址出土的一些工艺器物中,很容易看出来发现它们具有明显的伊斯兰文化。

其中,蒙元时期最为出名的八方形器,八棱形器身是最突出的特征。属1964年出土的青花八方玉壶春瓶较为典型,虽这件器物没有直接从元两都遗址出土,但是根据林梅村先生的考察记载显示,1964年出土的这批瓷器均来自于蒙元皇室的所用器物。

这类器型接近中、西亚金属器多角棱边的造型特征,另外元大都遗址中出土的高足碗和大盘,与中、西亚地区金属器的造型也十分相似,这些地区长久保持着席地而坐的传统文化。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土耳其托普卡比宫所藏15世纪的波斯绘画中也描绘了这类大型器型的出现伊斯兰风格的装饰往往有着繁缉精丽的图案和连续性、多层带的装饰形式。

元上都遗址出土的汉白玉雕花底座,汉白玉质地,以多层次图案花纹进行装饰,其图案有六个层次,中心层雕龙纹,其他层饰有缠枝花纹、牡丹纹等锦地。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这种繁密纹饰的手法,带有浓厚的伊斯兰风格。

出土于元上都宫城遗址的1号宫殿建筑基址中的伊斯兰教石刻。其中一件石刻呈现出三面平齐,弧面阴刻着五行古阿拉伯文,石刻的两端各有两行。

另外一件是在上端弧面刻有花卉图案,花卉图案是对称的,粗端面刻有太阳、新月图案。另外还有几件出土石条形制没有太大差别,但内容也均为与伊斯兰文化相关的经文、图案等。

我国古代工艺美术研究学者尚刚先生曾经说过:“蒙元时期的统治者对工艺美术的审美标准是在伊斯兰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足以可见,中西亚伊斯兰文化对我国蒙元时期工艺品有着巨大的影响。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元两都时期对伊斯兰文化艺术呈完全接纳的态度,使其成为元两都时期装饰艺术的一大鲜明特征。

欧洲文化

元朝时期的装饰在汲取了伊斯兰文化的同时还对部分欧洲文化进行了吸收。蒙元帝国在西征南讨、开拓疆土之后迅速崛起,就像“世界之鞭”一样给西方各个国家狠狠的一鞭。

同时元两都对西方文化给予充分包容和接纳的态度,这种行为也吸引了欧洲各国把目光投向东方。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1245年,罗马教皇派出使者普兰迦儿宾出使蒙古国。七年后,法国国王同样派出了使者卢布鲁克出使蒙古国。

并且蒙古国送出了一些书信和礼品作为君士坦丁堡、那不勒斯、罗马、巴黎和英格兰等各国的回礼。

1275年,马可·波罗到达了元上都,并把有关元上都的历史和文化向欧洲人进行了介绍。这在他的《马可·波罗游记》一书中有明确记载,并将元上都称为“东方神话”。由此有很多欧洲人慕名而来。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意大利人孟德科维诺于1293年受命于教皇的指令,将信件带到元大都。在元代皇帝的允许下,在元大都建立了教堂。

加之,由于元两都对欧洲文化持完全接纳、包容的态度,甚至允许欧洲人可以在朝廷为官,结成姻亲。

通过历史可鉴,元两都的装饰文化中也一定或多或少的受到来自欧洲文化的影响。

元代都城的装饰艺术: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双头鹰的图案,双头鹰作为一种神话中的鸟类,在欧洲历史中有着极高的地位,双头鹰过去象征着一个国家或是这个国家的军权,现在都有很多欧洲组织用它作为组织内部的标志。

蒙元时期的出土的卷草地辨窠对脚双头鹰锦和对鹰纹织金锦辫线袍。这些织物上俊秀的双头鸟,其细节、造型等和过去欧洲的双头鹰有很多相似之处。

因此可以借助这些遗迹推断出,元两都装饰文化中一定存在欧洲文化的影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蒙古铁骑缘何未能征服伊斯兰
...服地区伊斯兰化。在继承西亚古文明遗产的基础上,作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中介,伊斯兰文明繁荣起来。阿拔斯人受古兰经诸如“学者的墨水比殉教者的血水更为神圣”的圣训影响,在巴格达建立具
2024-06-02 16:36:00
工业时代的欧洲,为何没有夺回君士坦丁堡?
...纪的君士坦丁堡城防第三:1204年当君士坦丁堡陷落后,东西方教会彻底分裂,出现了完全不可能调和的矛盾,宗教之争让君士坦丁堡无法回归欧洲。拜占庭帝国其实就是东罗马帝国的别称,由
2023-09-11 10:42:00
清风雅茗,亨嘉之会 | 锦江都城酒店展现稳健投资新渠道
...承品牌全球的一致性的同时,传播多元的文化体验,搭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演绎中华传统文化,展现世界多元文化。致力于满足喜欢清静优雅并具小资情调、追求舒适而健康的生活、重视心灵
2022-12-29 11:41:00
瑞典前首相约翰拜访著名学者廖彬宇,共探中华文化智慧
...程专家廖彬宇先生。此次会面吸引了各界关注,旨在促进东西方文化的深入交流与理解。在交流开始前,廖彬宇先生热情地带领赖因费尔特参观四知书屋。他介绍道,四知书屋坐落于北京中轴线之上
2025-04-16 12:46:00
东西问|邵亦杨:当代艺术如何呈现“和而不同”共识?
...卫的艺术运动,将中国艺术传统带给西方。这些交流,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和中国传统艺术的发展非常重要。例如,油画家出身的赵无极,出国后在抽象表现主义画派中反观并领悟到中国传统艺术的
2024-06-25 10:28:00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托——见证古丝路东西方文化交流
...亚玻璃器制作工艺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古代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有力见证,更是多元文明之间相互包容、借鉴的生动体现。作者:梁晓萱
2023-08-21 11:10:00
东航西安-伊斯坦布尔首航打造丝路文化新体验
...起新时代的“丝路驼铃”。这座曾以君士坦丁堡之名承载东西方千年贸易的欧亚枢纽,如今通过全新空中走廊,将进一步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深度互联互通。首航当日,在西安-伊斯坦布尔
2025-06-25 12:34:00
盘点世界古代历史上最强悍的十大帝国
...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的一些生活方式,加上有很多东西经过拜占庭流入阿拉伯,使得古典时代的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保护。4)数位伟大的拜占庭皇帝都为罗马法和史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
2023-01-14 12:10:00
忽必烈:历史的开创者与文化的桥梁
...发展,推动了商贸的繁荣,尤其是丝绸之路的复兴,使得东西方文化的交流更加频繁。三、文化的融合与发展3.1对汉文化的尊重忽必烈在统治过程中,表现出对汉文化的极大尊重。他不仅学习汉
2024-11-11 11:2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秋日的蔚县尖山村,漫山层林褪去葱郁,红黄绿点缀其间,将山野打扮得斑斓夺目。拍摄|赵永辉、王建海制作|吴晓萌
2025-10-10 07:51:00
发现200余处遗迹,出土各类文物标本400余件(套)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日前,宣化郑家沟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会在张家口市宣化区举办
2025-10-09 08:38:00
孙敬会笔下的孙立,钢鞭造型是最大亮点
水浒人物,36天罡的地位高于72地煞,而画水浒人物的画家,也多把创造的精力和巧思,用于前者。不过孙敬会先生画梁山108好汉
2025-10-09 11:32:00
杜梦菲“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每逢八月十五,当一轮圆月悬于中天,中国人便知,这是属于中秋的时刻。这个承载着团圆期盼的节日
2025-10-09 11:32:00
家国记忆·暖月流晖|明月映泉城
“中秋月,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千百年来,无数诗人用笔墨描绘这一轮明月,也用月色寄托思念。苏轼在《水调歌头》中写道
2025-10-09 11:33:00
杜梦菲“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当月光穿透千年云层,既照亮了文人墨客案头的诗稿,也温暖了寻常巷陌的烟火。中秋的魅力,在于它既是“诗言志”的情感载体
2025-10-09 11:33:00
人文|白居易与唐代的香衣文化
文|刘永加秋风乍起,天气渐渐转凉,人们会添加衣物,讲究的此前可能会在衣箱或衣柜里放上樟脑丸,也是为了防虫,所以拿出的衣服带着淡淡的香气
2025-10-09 11:33:00
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王国青有一种红,叫做中国红;有一种热爱,叫做“我和国旗合个影”。国庆期间,济南战役纪念馆设置的“我在济南英雄山和国旗合个影”打卡点
2025-10-09 11:33:00
池沙鸿绘观音展现生活气息
这是池沙鸿于2018年所绘的一组观音与善财童子题材的扇面作品,共有30幅。其中,这幅《卧莲观音童子嬉水》,在气质上和其他作品明显不同
2025-10-09 11:34:00
琅琊王氏始祖身份最显赫的学生,墓里藏着“文艺青年”的多少意难平
鲁网10月9日讯 (记者 杨成喜)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饮马瀚海、勒石燕然的强汉在这一刻出现了动荡,深幽的长安长安城里波诡云谲
2025-10-09 16:28:00
国庆中秋长假里,山西博物院开启“延时模式”,丰富的展览与精彩的活动吸引观众在博物院里过双节。8天假期,山西博物院(含山西青铜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16
2025-10-09 19:48:00
大风·影像|中国最“吓人”村子:坟上村
与世隔绝500年,专心致志守墓,坟墓上就是家,顺着墓道进出村!网友惊叹《盗墓笔记》具象化了……山西省临汾市坟上村因明代晋王的陵墓而得名这个村子就是地处吕梁山脚下的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土门镇坟上村
2025-10-09 21:22:00
赤子心承红色志,红嫂后代徐美安让沂蒙六姐妹的故事“活”起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主余凤在沂蒙山区野店镇,有一位特殊的红色故事讲述者。他不是专业的文史学者,却对沂蒙六姐妹的事迹了然于胸
2025-10-09 21:38:00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