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2-17 14:18: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夹缝中的海瑞:读懂了他的一生,就知道明清两代为啥总是治不了贪

在我国的历史上,海瑞是一个十分著名且古怪的人物。虽然大家都是都知道他是一个清官,但他并不像其他清官(如包拯)那么受欢迎。

海瑞的清廉正直是有目共睹的,也有着不俗的政绩,但他不但活着的时候不受重用,死后后人还给了他一个“尽忠似蝼蚁,尽孝似禽兽”的评语。他的清廉正直是无可置疑的,可人们对他的仇恨和恐惧,也是实实在在的。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他又做了哪些惊天动地的事情呢?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不合群、不要命的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二月,时任户部云南司主事的六品官海瑞上了一封奏疏,引发了整个大明王朝官场的震动。

其实海瑞户部主事的职位,严格来说,不能算是正常升上来的。因为海瑞在江西兴国县当知县的时候,大张旗鼓地废除了各种苛捐杂税和“常例”,重新丈量兴国县的土地,还写了一篇名为《兴国八议》的文章,明刀明枪地提出要革除积弊、大搞改革。

这个动静闹得实在太大了!

江西的官员和豪强大户都被他给吓怕了,赶紧凑钱找人买通了省里和部里,以“工作优异”的名义,给他买了一个六品京官做,变相把他赶出了江西。

海瑞稀里糊涂被升为户部六品云南司主事之后,也确实“老实”了一段时间。这倒不是海瑞满意了,而是户部主事这份工作,如果不想搞“吃拿卡要”那一套,着实谈不上有啥实权。

他平常的工作就是签签文件,监督一下远在天边的云南财政赋税的征收工作。而云南离北京那么老远,以当时的交通条件来说,海瑞根本不可能到现场核查,只能比对别人呈报上来的结果。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做账这一块大明官员都是练出来了的,不可能给他留下什么把柄。江西的官员和豪强大户们的钱真没白花,他们通过这一番运作,成功地把海瑞“挂墙上”去了。

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是,海瑞在北京当了一年多的户部主事,熟悉了京城的环境之后,他又得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结论:大明王朝的堕落与腐烂,问题不是出在别人身上,而是出在皇帝朱厚熜身上……

皇帝为天下之本,是天下之表率,“一人正,天下无不正”。

于是比芝麻略微大两号的绿豆六品官海瑞,又干了一票大的——买好了棺材给嘉靖皇帝朱厚熜上《直言天下第一事疏》,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治安疏》。

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明代不同于其他王朝,皇帝廷杖大臣是常有的事情,甚至把大臣廷杖致死也不算多稀奇。

尤其是嘉靖皇帝朱厚熜,此人极为聪明狠辣,在继位之初就曾经廷杖大臣一百八十多人,其中有十七名大臣被当场活活打死!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嘉靖皇帝朱厚熜也因此“一战成名”,以至于他后来修仙炼丹不理朝政,也没几个大臣敢跟他硬顶。

所以尽管当时的大明贪腐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百姓被贪官污吏们折磨得民不聊生,整个王朝也已经千疮百孔,也没有哪个大臣敢告诉嘉靖皇帝朱厚熜实际的情况,大家还是老老实实地替他写歌功颂德的表章。

海瑞不过做了一年多的京官,就对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种种荒唐行为看不下去了,认为自己必须站出来说实话。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于是他在安顿家人离京之后,给自己买好了棺材,怀揣必死之志,向嘉靖皇帝朱厚熜上了那道《治安疏》。

很多人把《治安疏》称之为“天下第一骂疏”,其实并不是这样,海瑞在《治安疏》里并没有骂嘉靖皇帝,只是把当时的各种荒唐的现象和人民对皇帝的不满,不加修饰地告诉了嘉靖皇帝,毫不留情地敲碎了嘉靖皇帝的“盛世明君梦”。

如果用今天的话来说,《治安疏》更确切形容方式应该是“天下第一打脸疏”。

嘉靖皇帝朱厚熜极为聪明自负,虽然几十年不上朝,却还以汉文帝的“无为而治”自比,觉得自己是像汉文帝那样的千古明君。但是海瑞明明白白的告诉他:即使是汉文帝也有缺点,可是你还远远不如汉文帝。

平心而论,海瑞说得一点儿也不夸张;即使再喜欢嘉靖皇帝的人,也得承认一个事实:嘉靖皇帝跟汉文帝压根儿就没得比。

在《治安疏》的结尾处,海瑞还试图跟嘉靖皇帝摆事实,讲道理:你年轻的时候也是有能力的,也做过不少好事,为什么现在就变了呢?其实只要你肯振作起来,你还是完全有能力成为千古明君的。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他认为只要嘉靖皇帝朱厚熜改正缺点,回到正轨,自己以明君为表率,群臣以名臣为楷模,大明王朝重新焕发活力,不过是“一振作间而已”,分分钟就可以做到。

看到这里肯定会有人说海瑞太“天真”,或者说海瑞没“格局”。然而实事求是地讲,从我们中国的历史来看,海瑞说的还真不能算错。

我国封建王朝的皇帝是半人半神的“天子”,只要皇帝有心励精图治,下边的群臣一般都会有样学样的配合。

只是嘉靖皇帝朱厚熜太“成熟”,太有“格局”了!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朱厚熜不但没有接受海瑞的直言劝谏,反而气得四肢发抖,当场大叫着让东厂的人把海瑞抓起来,生怕海瑞跑了。

还好这时候旁边的东厂提督太监黄锦告诉嘉靖皇帝,海瑞是肯定不会跑的,东厂的探子早几天就发现他买好了棺材,当时东厂的人还以为他是留着以后用,现在看来,他是早就做好准备,今天前来赴死了。

嘉靖皇帝朱厚熜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所以海瑞还是很快就被抓进了诏狱。

现在的网络上,有不少人说海瑞全靠“沽名钓誉”出名的。这个话就有点太过分了,毕竟就连当年海瑞的政敌们都不好意思这么攻击他。

给嘉靖皇帝朱厚熜上疏直言,本来就是一项死亡率极高的工作,按海瑞《治安疏》里的内容,不是“九死一生”,而是“十死无生”!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实际上嘉靖皇帝朱厚熜也确实想杀海瑞,只不过海瑞的这道奏疏,无论从流程上,还是从言辞上,都没有任何能抓到的把柄,而且最重要的是,海瑞说的都是事实,并不是凭空捏造的诬陷。

所以嘉靖皇帝虽然被气得暴跳如雷,立刻就把海瑞关了起来,但却始终不敢下决心杀掉他。因为找不到合适的罪名,他杀掉海瑞就是自领“昏暴之君”的千古骂名。

而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十分聪明自负的人,他虽然几十年没有上朝,国家在他的治下也算得上是民不聊生,但是他却一直都还有一个“千古明君梦”。不管别人信不信,在他自己看来,他至少不比汉文帝差,就算是被海瑞的《治安疏》打了脸,他也觉得自己比汉文帝只是稍微差一点点,差不会很多。

如果他真的贸然杀了海瑞,那岂不是让他跟汉文帝的差距越拉越大嘛。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种种迹象表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在看了《治安疏》之后,很可能也意识到了自己存在一定的错误,只是当时觉得不服气罢了。因为他把海瑞关进诏狱之后,自己又好几次拿出《治安疏》来看,每次都是看着看着就气得暴跳如雷,把海瑞一通臭骂,但他毕竟还是没有下令杀掉海瑞。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十二月,嘉靖皇帝的儿子隆庆皇帝朱载垕刚一登基,就把海瑞放了出来,并且在一年之内,就把他升到了大理寺左丞的职位。

隆庆皇帝朱载垕很明显十分欣赏海瑞,而且跟海瑞期盼的明君一样,迫切地想要大干一场。

那么,海瑞跟着他能够大显身手吗?

做事容易做人难!

隆庆三年(1956年)海瑞在徐阶的推荐下,再次调出京城,出任应天巡抚。由于应天的辖地包括苏州、常州、镇江、松江等十余府,是大明王朝的赋税重镇,所以这个位置在当时十分位高权重。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地方不但很是富裕,读书人也非常之多,当时朝廷很多官员的老家都在这一带。

俗话说的好:“相府仆人七品官”。以此类推的话,宰相的三叔二大爷四舅姥姥又是几品官?

所以在海瑞之前的应天巡抚,虽然位高权重,往往也不愿意得罪人,对当地豪强大户们的种种恶劣行为,一般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毕竟我们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熟人社会,当地的豪强大户十有八九都有错综复杂的联姻关系,你要真去查,三两下就查到某大员的亲戚身上去了。

身为地方官,有谁愿意得罪京城部院里的大员?

所以应天这个地方形势一直十分复杂:一方面是豪强大户们富的流油,为所欲为;另一方面大量的失地农民四处流窜,坑蒙拐骗。在这样背景之下,当地的吏治之腐败可想而知。

而这个时候的海瑞却因为清廉正直,被民间百姓称之为“海青天”。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应天地区的贪官污吏们听说海瑞要来当巡抚,很多人干脆提前辞官退避,当地的豪强大户们更是惶恐不安,很多人连大门都漆成了黑色;就连一向不把地方官放在眼里的织造局太监,都赶紧把八抬大轿减成四个人抬的小轿子。

海瑞的人都还没到应天辖区,单凭影响力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可见他当时的威望有多高。网上有很多人以此为根据,说海瑞只顾帮着穷人讹诈富人,为官严苛,不讲道理。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会。

明朝初年的时候,明太祖朱元璋对社会的各色人等的穿衣、出行、房屋装修风格都有严格的规定的。只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都慢慢的忘记了朱元璋曾经的规定,更没什么人遵守这些规定罢了。

而海瑞是一个严格遵守《大明律》的人,朱元璋规定的这些东西合理不合理不好说,但是在他看来,只要是规定,那肯定就要遵守。

海瑞的这种态度虽然不讨喜,但却是实打实的法治精神。

如果律令过时了,那该废除就废除,该修改就修改,但它只要存在,大家就该遵守。只有这样,整个社会的秩序才能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如果律令过时了,又不及时废除或更改,大家却都心照不宣地践踏它们。那么,秩序的尊严在哪里?

而且这种情况最危险的地方在于,这些过时的律令,随时可以成为官方人员整人害人的“武器”!因为虽然大家都没有遵守,但是要不要追究责任的选择权,还是在官方人员的手里。说你违反律令就是违反律令,这甚至都不能算“冤枉”你。

海瑞虽然执法严厉,但是很明显他并不是为了整人而整人,而是为了整肃风气。所以海瑞到任应天巡抚之后,立刻公布了三十五条禁令。

这三十五条禁令的内容,大致跟他当县令的时候一样;先从自己开刀,宣布禁止一切灰色收入的利益输送,禁止公款大吃大喝,禁止请托、送礼,禁止一切国家法律之外的苛捐杂税……

海瑞的这一纸禁令下达,应天地区单接待和行政上面的费用,就立刻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而当地的农民和商户也得以休养生息,纷纷称颂“海青天”的大名。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海瑞不单在行政方面进行了整顿,还非常注重实际工作。应天地区的吴淞江和白茆塘两个地片水患严重,周边居民深受其害的至少都有十几万。但是这个工程却因为涉及的地方多,部门多,几任巡抚想治理它,都半途而废了。

海瑞到任之后,凡事自己亲自去跑,该找部院找部院,该找地方官就去找地方官,不但搞来了治理水患用的资金,还自己亲自上工地带头干。几任巡抚解决不了的水患问题,在海瑞的亲力亲为之下,很快就完成了工程。

你看,很多事情其实没有那么复杂,只是有些人嫌苦嫌累或嫌麻烦,不想干而已。

兴修水利工程的工作完成之后,海瑞就又想起了他在江西兴国当知县时,没干完的清丈土地的事情。

有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我国历史上所有的王朝末期爆发危机,几乎都跟土地兼并有着莫大的关系。海瑞生活的年代,由于官员士绅可以不缴纳钱粮赋税,所以很多老百姓都会把土地挂靠在他们的名下,希望少交点钱粮赋税。

豪强大户们又不是搞慈善事业的,时间一长,慢慢地就会找理由把老百姓这些主动挂靠的地给吞并了。

当时海瑞的想法,按照朱元璋时的规定,让豪强大户把土地退还给失地的农户们。而且海瑞为了向应天地区的豪强大户表示自己的决心,还第一个向他的“恩人”,已经退休的前首辅徐阶下了手。

为此海瑞亲自写信给徐阶,希望他能带头退还一部分田产。徐阶虽然对海瑞的“忘恩负义”不满,但还是决定配合海瑞,答应退还一万多亩田产。只不过徐阶家当时在应天地区的田产多达十几万亩,他答应的这一万多亩,不过是十分之一罢了。

海瑞当然不肯答应,又写信给徐阶跟他讲道理,说徐家留下田产数万亩已经足够富甲一方了,何必再强夺无地农户的田产?这样为富不仁,结果对谁都没有好处,还可能会让徐阶吃大苦头。

可惜海瑞的苦口婆心最终还是没能劝得动徐阶,为了保住自己的田产,徐阶直接联合自己的政敌高拱,让自己门生参了海瑞一本,而高拱借机取消了海瑞的应天巡抚头衔,改任南京总督粮储。

海瑞轰轰烈烈的改革,刚刚开启就这样被一脚踩灭了……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写在最后

虽然土地改革之后海瑞的生命并没有结束,之后又出来为官过,但是土地改革失败之后,他的政治生命已经算是终结了。

后来无论是张居正还是万历皇帝,都明确表示海瑞是一个好人,一个清正廉洁、值得尊敬的好人。他的精神虽然值得学习,却不适合用于实际执行。

这也算是官方对海瑞的评价,一个值得尊敬,却又不值得重用的人。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张居正的功过不好评说,但他的腐败奢侈确实毋庸置疑的。而万历皇帝更是一个人才,因为他可能是历史上最喜欢贪污的皇帝。

海瑞在他的土地改革失败之后的辞官表中,曾经这么告诉皇帝:臣尚欲以身为障,回既倒之狂澜;以身为标,开复古之门路。

如果这话别人说,基本上都会骂“吹牛X”,只有海瑞说出来,没有人怀疑他有那个品格和能力。

然而也正是这种远高于同时代人的品格,让皇帝和海瑞的同事们都觉得,他更像一个泥胎神像,而不是一个活人。

海瑞的矛盾之处在于,表明上大家都奉为神明的圣人理论,只有他一个人当了真。实际上虽然大家都在称颂圣人的说教,但却都知道这是忽悠“贱民”的,只能用来要求百姓,不适合要求自身。

只有海瑞不但拿圣人说教要求百姓,同时也用来要求自身。

为什么人们对海瑞的态度如此复杂呢

明清两代治贪的失败,就是因为这样的风气已经深入社会各个阶层,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烙印。以至于海瑞自己想做一个有用的人尚且不可得,在死后却演变成了一个神。

传闻在南京一代,至今仍流传着不少关于海瑞的民间故事,其内容基本都是拿海瑞的名号来辟邪镇妖的。

这样事情如果海瑞泉下有知,真不知道他会做何感想……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2-17 15:45:3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海瑞堪称明朝的“包青天”,张居正为何弃而不用?
都说海瑞是海青天,将其与宋朝的包青天相提并论。论廉洁,海瑞绝对不输包青天,可是论办事儿的本事,两者相差就太远了。嘉靖皇帝快走人的时候,海瑞上了一道《治安疏》,把嘉靖皇帝骂了个狗血
2023-01-24 21:55:00
他是明朝最“清”的清官,不仅贪官怕连皇帝也怕他
...于对它发起挑战,除了那些极少数的不畏死亡之人,比如海瑞。提起海瑞这个名字,想必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他是明朝著名的清官,也多次被改编成影视剧,搬上大荧幕。不过,要想了解真正的
2023-04-19 17:01:00
聊聊海瑞奇葩的升迁之路
海瑞,一个在明朝近三百年历史中都能够排进前十的人物,向来以两袖清风、刚正不阿而著称。在他活着的时候,敢于说出“嘉靖嘉靖,家家干净”这样的言论,死后更是被视为官员的楷模,当的上是“
2023-10-29 19:43:00
他是明朝历史上最正直的大官,官场人缘没好过,但升官没停过
...官员,清官不好做,要做一个正直的清官更是难上加难。海瑞是明朝历史上最正直的清官,而他这个清官正直地让所有官员都视他为瘟神,想尽各种方法排挤他,甚至联名写推荐信帮他升职调离,连
2023-02-13 21:23:00
他是明朝褒贬不一的清官,容许辖区内寡妇改嫁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又字国开,号刚峰,广东琼山(今海南海口)人,祖籍广东番禺
2023-01-27 13:48:00
此人做官8个月骂了皇帝一辈子,死时百姓捐款为他举行葬礼
...的裙子,连置办一条棉被的钱也没有。这个人就是明朝的海瑞,老百姓尊称为“海青天”。隆庆三年,海瑞巡抚应天十府,这是海瑞一生中唯一一次握有政治实权,也是他政治生涯中除了骂皇帝之外
2023-06-19 12:40:00
海瑞的困境:一心为民却难被朝廷重用
海瑞之所以出名,就在于他给嘉靖帝上了一份奏疏,这份奏疏叫《治安疏》。在这份奏折中,海瑞痛斥嘉靖帝的种种不作为,比如沉迷修道,对底下官员的贪腐不管等等。嘉靖帝看了这份奏折之后气得够
2023-10-08 15:51:00
海瑞的理想与现实:一个清廉正直官的困境
...了棺材,就是来求一死。”公元1566年,准备进宫面圣的海瑞给自己备好了棺材,妻子和女儿泪眼婆娑地望着他,见时候不早了,海瑞喊来下人抬着棺材,前往朝堂之上。妻女在门口痴痴望着他
2023-10-06 09:10:00
到处当刺头的人,肯定是不吃香的,为何海瑞偏偏是个例外
到处当刺头的人,肯定是不吃香的,但海瑞偏偏是个例外,问题到底是出在哪里呢?海瑞在当教谕的时候就敢跟知府、御史对着干,别人都跪,他就是不跪,因为“为师者不跪”。当教谕的他就敢得罪知
2023-01-09 14: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