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温州日报
本报讯 (记者 潘舒畅) 跟随语文名师的脚步登上江心孤屿,追寻文人墨客留下的千古名篇是种怎样的体验?日前,55名本报小记者在温州大学城附属学校教育集团总校长潘照团的带领下,登上有“瓯江蓬莱”之称的江心屿,探访奇特的自然景观,感受山水诗的独特魅力。
江心屿是温州的文化地标。岛上古木葱茏,风景秀美;双塔相对,亭阁翼然。本次研学活动从江心十景之一的“罗浮雪影”起步,小记者们在潘照团的带领下,来到位于江心屿东北角的来雪亭,远眺对岸的罗浮山,体会“罗浮山下雪来未,扬子江心月照谁”这两句诗的意境。
在谢公亭前,小记者们听潘照团讲述谢灵运与江心屿的渊源。“乱流趋正绝,孤屿媚中川。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公元422年,时任永嘉郡太守谢灵运,在江心屿留下了《登江中孤屿》诗句,开启山水诗先河。自此,江心屿与诗结缘,文人墨客纷至沓来,孟浩然、韩愈、陆游、文天祥等都留下了脍炙人口的作品,相传有800多首。小记者们的思绪,也仿佛跟随着古诗词飘到了那个年代。
沿着台阶拾级而上,小记者们登上了东西双塔。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下,东西双塔显得格外壮观。潘照团告诉小记者,江心双塔兼具导航与地标作用,是海上航路的点睛之笔,江心屿也因此有了“古航标”的美誉。
“东塔怎么没有塔顶?”一名小记者好奇地发问。潘照团解释说,当年,英国领事馆建成,英国人发觉附近的东塔顶上野鸟吵闹,塔内楼梯盘旋而上,游客登临可俯视领馆,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强令清政府拆除东塔内外的飞檐回廊,留下了一座中空无顶的东塔。“不过,大自然总是充满了惊喜,现在塔顶长着一株有着100多年树龄的榕树,迎风傲立,四季常青。”潘照团说。
“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在江心寺,小记者跟随潘照团吟诵起寺前的一副对联。在最后的诗歌赏析与创作课上,潘照团向小记者们讲解了山水诗创作的技巧,以及平仄、押韵、对仗等规则。小记者们现学现用,将当天的研学之行加以创作。“今天的研学之旅收获真大,不仅知道了江心屿‘诗之岛’‘古航标’的奥秘,还学会了创作诗歌,真是不虚此行。”小记者陈佳伊这样说道。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5-08 17:45:09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