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安徽日报
近日,在印度维萨卡帕特南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4届执行理事会上,2023年(第十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其中,我省七门堰调蓄灌溉系统等我国4个工程入选。
七门堰是位于舒城县境内杭埠河中段的引水灌溉工程,距今约2200年,史称“七门三堰”。
七门堰所在的舒城县位于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的江淮地区,复杂的地形地貌,让舒城县呈现出山区易发山洪、岗丘地区易旱、平畈地区易涝的特点。这也让七门堰调蓄灌溉工程具有与众不同的结构形式。
堰渠的规划大有文章。在取水枢纽的规划上,七门堰古代调蓄灌溉系统选择在河流由山谷进入平原的“谷口”地段修建。这个位置上,河床由窄变宽,坡度由陡变缓,在此布置取水枢纽,不仅便于因势利导控制水流,又方便施工。七门堰灌溉渠线的规划充分利用了地形条件,沿一定等高线行进,保持适当的输水底坡,满足自流灌溉控制水位高程,合理规划布置陂、塘、垱、渠、沟,以保证最大的灌溉范围。工程利用了杭埠河冲出谷口的水势,又利用了大别山余脉一直向东北延伸的自然地势,在江淮之间形成了一条设计科学、布局合理、纵贯舒城的水道,水自西南而东北地输送,形成一个自流灌溉系统。
新中国成立后,舒城县政府将七门堰灌区与杭北干渠沟通合并为杭埠河灌区,后与淠史杭灌区融为一体,发挥了灌溉、防洪、抗旱等重要作用。(记者 王弘毅)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5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