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聊聊同治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荣惠皇贵妃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1 16: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大家都知道,咸丰皇帝是清朝最后一位掌握实权的皇帝,之后的同治皇帝和光绪皇帝都成为了慈禧太后的傀儡。面对于这样一位热衷于权力和强势的母亲,年轻气盛的同治皇帝也无可奈何,只得纵情于花柳巷间,年纪轻轻就去世了,不得不令人叹息。同治帝一生共有一位皇后和四位妃子,除了早逝的孝哲毅皇后和慧妃富察氏之外,其他三位还比较长寿,都活到了民国时期,今天小编要讲的是最后一位去世的荣惠皇贵妃。

聊聊同治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荣惠皇贵妃

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来自于满洲镶蓝旗,生于咸丰六年八月。西林觉罗氏出身于官宦之家,父亲是主事罗霖,在清朝,主事乃各部院官员,为正六品,可以看到,西林觉罗氏出身并不高。所以,在当初为同治皇帝遴选妃子时西林觉罗氏被排在了最后一位。同治十一年,十七岁的西林觉罗氏进入了皇宫,最初被封为瑨贵人。

当时,同治皇帝最宠爱的莫过于中宫的阿鲁特皇后了,而对慈禧太后支持地慧妃却不冷不热甚至是厌恶,而其他三位妃嫔包括西林觉罗氏在内则被夹在中间,处境比较尴尬。慈禧太后甚至对儿子同治皇帝的夫妻生活进行干涉,当着儿子的面对皇后进行羞辱,丝毫不拿儿子同治当干部。同治皇帝心情郁闷至极,且不幸染上了天花,同治十三年十一月,为了给病重的儿子同治皇帝“冲喜”,慈禧太后对宫中妃嫔进行了统一晋封,其中瑨贵人西林觉罗氏被晋封为瑨嫔。但是,慈禧这一举动还是没能阻止儿子的离去,二十天后,同治皇帝龙驭上宾,年仅十九岁。就这样,十九岁的西林觉罗氏从此成为了一名寡妇。

聊聊同治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荣惠皇贵妃

光绪皇帝继位后,西林觉罗氏开始了漫长的寡居生涯,二十年后,恰逢慈禧太后六十大寿,虽然当时清王朝在与日本的战争中一败涂地,但是丝毫没有影响到慈禧太后过大寿的兴致,慈禧太后甚至挪用海军军费来为自己祝寿修建颐和园等。心情大好的慈禧太后对各位妃嫔也进行了赏赐,其中,西林觉罗氏因此被晋封为瑨妃。光绪三十四年,在光绪皇帝去世和溥仪继位后,西林觉罗氏被尊封为皇考瑨贵妃,三年后清王朝的大幕逐渐落下了。但是溥仪小朝廷仍被允许居住在紫禁城的后半部分,民国二年,西林觉罗氏被尊封为荣惠皇贵妃,民国十一年,溥仪大婚,西林觉罗氏因此被尊为太妃。民国二十二年四月,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溘然长逝,终年七十八岁,她成为同治皇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和最长寿的妃子。

聊聊同治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妃子——荣惠皇贵妃

作为清朝后宫尤其是同治皇帝的女人,西林觉罗氏虽然没有在物质生活上受多少委屈,但是精神生活却是极度的空虚,一生与爱情无缘,这对于人性来讲本来就是一种摧残,这一切都令后人唏嘘不已。毕竟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在人生中会有美好的爱情,您说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1 2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荣惠皇贵太妃为什么会被冯玉祥赶出皇宫
...正宫皇后隆裕成了皇太后,成了皇宫的女主人,她居然让同治帝的寡妇妃子们对她口称奴才。这时同治帝的慧妃早已病故,只留下瑜妃、瑨妃和珣妃。同治帝的寡妇妃子们很生气,因为继位的末代皇
2023-01-01 16:46:00
清朝唯一一个敢跟皇太后作对的皇贵妃是谁
...,民国建立,当时紫禁城还有不少前朝皇帝的遗孀,其中同治帝和光绪帝的遗孀分别成为四大太妃,又或者四太妃。这四太妃分别是同治皇帝遗孀---敬懿皇贵太妃赫舍里氏、荣惠皇贵太妃西林觉
2024-09-28 12:29:00
咸丰最宠爱的妃子是谁?为何连慈禧都不敢动她
...,懿嫔叶赫那拉氏在第二年生下了皇长子,取名为载淳(同治帝),当天就被晋封为懿妃,由此,叶赫那拉氏成为咸丰后宫的后来居上者。咸丰帝驾崩后,他仅存的儿子载淳继承了皇位,随后两宫皇
2023-07-23 14:17:00
同治帝死后,为什么有人比她们都惨?
...西暖阁候旨。原来清朝的第十位皇帝爱新觉罗·载淳,即同治帝,已经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当晚酉时(17~19时),同治皇帝咽下最后一气,死于养心殿东暖阁,终年19岁。别看同治帝年纪不
2023-08-28 12:05:00
咸丰妃位之首是谁,为何连慈禧都不敢动她
...不错的。还有一点,身为咸丰唯二的两个孩子,大公主与同治帝从小一块长大,姐弟感情也十分要好,或许这也是慈禧善待丽妃的重要原因之一。只不过,怎么说呢,这姐弟俩的命都不太好。同治帝
2024-04-26 16:42:00
她是同治帝最貌美的妃子,受池鱼之殃孤苦终生
导读:清朝同治十一年(1872),年已十七岁的同治帝大婚,清朝历史上唯一的旗人状元崇绮之女阿鲁特氏入主中宫,成为皇后。同时,同治帝还册封了一妃二嫔一贵人,她们分别是:慧妃、瑜嫔、
2023-04-21 08:08:00
聊聊咸丰皇帝最宠爱的妃子,宫中第一美人——丽妃
...了瓜尔佳氏世袭一等雄勇公散秩大臣符珍。同治十三年,同治帝驾崩,荣安公主很是悲痛,没多久就病故了,年仅20岁。而此时慈安太后已经崩逝了七八年了,玫妃也比丽妃早病故七天。咸丰帝留
2023-01-02 14:34:00
...与慈禧、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辛酉政,变,诛除八大臣。同治帝登基后,上徽号曰慈安皇太后,训政二十年,两度垂帘。光绪七年(1881年)崩逝,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上谥。宣统加谥,最
2023-10-22 17:35:00
她只是普通妃子,却敢指着皇太后大骂?
...环,甚至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在她入宫第三年,19岁的同治帝便因为染上了天花去世了,所以说还不到20岁的赫舍里氏就成为了一位寡妇,虽然在皇帝临终之前她被晋升为了瑜妃,但失去了皇
2023-06-22 14:4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吉林这幅画里藏着古代的“雪天Vlog”
吉林的雪一落,朋友圈立马被刷屏。滑雪、围炉煮茶、啤酒炸鸡成了现代人的下雪标配,吉林省博物院藏的清袁瑛雪景山水图轴,早就把古人的雪中即景安排得明明白白
2025-11-03 18:12: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走进位于思明区大同路7号的厦门侨批馆,一艘悬挂在空中的福船映入眼帘,船旁飘扬着一封封穿越时空的侨批信笺
2025-11-01 08:30:00
探寻教育先驱的“巾帼之思” 《陈嘉庚与女子教育》出版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陈嘉庚的名字如同一座丰碑。他是倾资兴学的爱国华侨,更是率先呼吁男女教育平权的先驱
2025-11-01 08:31:00
1日,市文旅局发布跟着《黑神话:悟空》游太原主题旅游线路,邀请游客循着“悟空”足迹,漫步晋阳山水,品味市井烟火,触摸非遗匠心
2025-11-01 18:23:00
何以中国|邂逅千年荆风楚韵 ,古城中开启文化奇幻之旅
大皖新闻讯 禹划九州,始有荆州。这座承载着5000年建城史、500年建都史的古城,宛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岁月的故事
2025-10-31 09:29:00
首都博物馆上新 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开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张敏)“隶书源流”第二十二届北京书法篆刻精品展10月30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主要采取面向社会广泛征集和面向会员定向邀请两种方式征稿
2025-10-31 16:41:00
“我最喜欢的济宁楹联”|鱼台孝贤广场楹联
(高山景行 上联:阁壮水云乡,克襄孝道明忠道 下联:德昭桑梓地,且看今贤继古贤)(紫气东来 上联:鱼龙呈变化,万顷烟波堪醉我 下联
2025-10-31 17:24:00
《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肥举行
大皖新闻讯 10月31日下午,文化学者夏冬波新著《吴长庆家族》出版暨读书分享会在合肥育才书店徽州书局举行。《吴长庆家族》是研究合肥市(原庐州府)名门望族吴长庆家族(庐江鳌山吴氏家族)的一部家族史著作
2025-10-31 21:52:00
聚焦如何“提笔绘丹青” 山翁画册《墨痕》出版
继《山翁书画集》和40万字的《山翁评论文集》出版之后,著名书法家、评论家、收藏家山翁先生介绍如何“提笔绘丹青”的专著《墨痕》
2025-10-30 08:40:00
“跟着楹联游济宁 ”第十五站活动走进金乡奎星湖公园
鲁网10月30日讯跟着楹联游济宁,记者一行来到金乡,在金乡,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文峰塔前走一走,官学财运全都有。”光善寺塔又称文峰塔
2025-10-30 17:13:00
老有福丨他的百年“青春之歌”:百岁陈世明的信仰与传奇
福州新闻网10月29日讯(记者 朱榕 文/摄)重阳节前,福州江南水都小学的学生们来到台江万颐养老院,探望101岁的陈世明
2025-10-29 15:14:00
每年农历九月九,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此时,金秋送爽、丹桂飘香、枫叶正红,形成了登高、赏秋、晒秋、赏菊、插茱萸等重阳节习俗
2025-10-29 16:57:00
寒葱岭,八十载枪声犹在耳——追寻陈翰章将军的东北抗战印记
翰章红军小学的操场上,一尊戴着红领巾的烈士雕塑静静矗立,目光如炬。这位被称为“书生战将”的烈士,就是东北抗日联军杰出将领陈翰章
2025-10-29 18:05:00
彩叶映长城 共绘秋景画
10月27日拍摄的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秋景。近日秦皇岛市海港区驻操营镇长城进入最佳观赏期山间层林被秋意染透红橙黄绿的彩叶错落交织与蜿蜒伸展的古长城相互映衬色彩交织间尽显秋意
2025-10-29 08:10:00
《愤怒的天府》:中国历史版的“战争与和平”
在当代中国文坛,很少有一部作品能像宋小武的《愤怒的天府》那样,以如此磅礴的气势与思想深度,重构民族记忆的史诗线索。130万字的三卷本
2025-10-28 14:51:00